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相似文献   

2.
小城,只要见大街两侧站着交警,就知道有“大官”来了。不一会,就听见警车开道,后面跟着一个豪华车队。老百姓伫立街头,目送着车队驶过,一边默默数着:一辆、两辆、三辆……这些年来,有些人就是不“简单”,他们常常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神秘,把正常的工作搞得很复杂。有的舍不掉前呼后拥,听不够你好我好;有的深谙“暗示学”,热衷于“会说话”、“善来事”;有的苦心孤诣,千方百计捞好处;……凡此种种,都是追求那种“不简单”的人际关系,为一时之快,一人之私,一己之名挖空心思编织关系网,其结果是害人害己,荒废事业,耽误前程。现实社会中,“不简单…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唯实》2014,(7):96-96
德国著名史学家梅林在《马克思传》里有一段很形象的说法:在马克思后面几十米远,跟着恩格斯;在恩格斯后面几公里,跟着红色沃尔弗;在沃尔弗后面很远很远,跟着一头“多情的小驴”李卜克内西;在李卜克内西后面跟着相去甚远的考茨基……  相似文献   

4.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5.
平浩 《湘潮》2005,(5):47-49
梦幻年代1945年冬,黄萍出生在湘西北澧阳平原一个书香门第,4岁就跟着外祖母摇头晃脑地读唐诗,听母亲讲安徒生童话故事,一上学就直接进入了小学二年级,并且学业十分优秀。小时候,放学后她常到一位教过私塾的摆书摊的老爷爷那儿去看小人书,老爷爷捻着白胡子,摸着她的小脑袋:“看吧,将来做个文化人。”黄萍问:“文化人能写书吗?”“只要有决心,准能!”“真的?”老爷爷的话让她激动不已,从那时起,黄萍就做起了当作家的梦。黄萍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很欣赏她的作文,常把她的门生十的小书激的优秀作文拿到高一班当作范文讲解,这使她很受鼓舞。在老师…  相似文献   

6.
她的镜头总是围绕着一个人,记录下那个人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每当人们感叹照片拍摄得多么精美时,却从不知道照片的作者是谁。这使她成了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无名摄影师。直到20世纪末,她才从镜头后面走出来,同她所拍摄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就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人是没有尾巴的,而多数动物是有尾巴的。据说,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也是有尾巴的,只是在向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其尾巴逐渐退化、隐去,直至最后消失。有形的尾巴在人的身上消失了,“无形的尾巴”却在人们的身上滋长起来。比如,当一个人有了成绩就骄傲自满,趾高气扬,别人就会说他“翘尾巴”了;当一个人干了些“门角落里阉狗”──见不得人的事,别人就会说他鬼鬼祟祟,藏头缩尾;当一个人做了坏事被人家批住不放时,别人就会说他尾巴被揪住了,等等。对于这“无形的尾巴”,我们必须正视它。正视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8.
每到春天,她的心里总是慌慌的。她知道,现在该和农场大多数人一样,忙着买种子、化肥,招呼着春耕春播了。可是她模糊的双眼,已辨不清地里的草和苗。为此,她心慌又无奈。她长期呆在家里,惟一能做的是写一些心中的喜怒哀乐。有时,在报刊上发表,偶尔也获一两个小奖。团场每年都有对外宣传报道任务,而各连队没有专职文教,从事写作的人也很少。有人建议她,承包一个连队的宣传报道工作,可以挣点生活费。她想,那就试试吧。她开始学习写新闻,从消息的"倒金字塔"到通讯的人物塑造,一字一句仔细斟酌。她每次下连队采访,都得跟着别人,得瞅别人是  相似文献   

9.
余玮 《湘潮》2006,(7):22-28
按照预定的时间,笔者随粟裕大将生前的秘书刘祥顺来到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地区雨儿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不多久,一位清瘦的耄耋老人走过来,她就是粟裕的遗孀楚青。老人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只因小时候伤寒而留下后遗症,有点耳背。老人很健谈,很开朗。在访问中,不时地梳理思绪,有时禁不住有些激动,声音有些哽咽。从她湿润的眼眶里,笔者仿佛看到了她与粟裕将军相依相偎、相敬如宾时所表现的情景……“隐姓埋名”的实情: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一落座,笔者就禁不住发问:“您这个楚姓有些不多见,您的名字有来历吗?”老人听后,略加思考,说:“你这个问题还很…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 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 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  相似文献   

11.
正毛主席大大小小的活动我都经常在场拍摄,基本上他出去我就跟着,甚至他散步我也照照片。还记得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当他走上一个山坡时,后面上来一个老太太,她大声问:"主席,您来了?斯大林同志来了没有啊?"周围的人都笑了。罗瑞卿说:"想不到你还挺有共产主义精神的。"1957年11月14日至16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  相似文献   

12.
《党员文摘》2009,(11):F0002-F0002
在共和国西南边陲——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有位99岁高龄的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她虽然生活清苦、孤苦伶仃,但从她入党那天起,她的心中就坚定了爱党、爱国、永远跟着党走的信念。44年来,次仁曲珍坚持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风雨无阻。取旗一挂旗一收旗,就这简单的三组动作,她重复了16000多次。次仁曲珍的精神感染着共和国边境上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我来看看,见见群众1958年10月22日下午,深秋时节的塞上小城敦煌,秋风萧瑟,寒气袭人。一辆很普通的绿色军用吉普车,停在了敦煌县委大门前的马路边上。一位身材魁伟、表情严峻的老人从车上下来,后面跟着两位穿军装的人和一位夹着文件包的年轻人。三天前,敦煌县委已接到省里电话:2  相似文献   

14.
王懿霖 《求贤》2013,(11):20-21
联系采访刘春玲的时候,听着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便觉得她是一个爽朗直率的人。而真正采访见到她本人时,更印证了我的判断。与刘春玲交谈的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把她和她办公室内温暖的阳光联系起来——在这个起风的季节,室内的阳光温暖,但不灼人;有时说到严肃的问题,她又像一阵清风,让人警醒,但不寒冷。这次采访,就是在这样的温度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延安城墙的对面,一座大山,山上有一座全城能看到的宝塔,宝塔山下和山上,有着一排排窑洞,窑洞外面可见近处和远处穿着白色大褂的医务人员走出走进。有时可见穿着便服的病人从窑洞内走出来晒太阳,散步。早春时候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地照在树梢上,一个23岁的外科大夫,穿着一身不厚不薄的军装,从山上快步走下来。她非常高兴,又紧张又活泼地往前奔。她的后面跟随着毛泽东的警卫员小王。来到毛泽东居处,小王走前一步,揭开窑洞门帘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朱仲丽医生来了!”“嗯,好!”毛泽东坐在书桌边,放下手中笔合拢了文件,转…  相似文献   

16.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7.
委屈的魏延     
快乐大叔 《党课》2009,(1):96-97
关于人脑袋后面长着“反骨”这件事儿,快乐大叔还是从《三国演义》里知道的,应该“得益”于魏延的脑袋。在快乐大叔看来,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魏延是一个很委屈的人物。之所以委屈,倒不是因为他最终的下场很惨,主要还在于他老兄打一“出现”就没咋痛快过。  相似文献   

18.
"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芦山地震中,一位受伤的小女孩在获救后,却微笑着对人说:"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小女孩头顶的包扎、衣服后面的斑斑血迹和甜美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网友,"她的微笑让人瞬间坚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正是这一份不屈不挠的坚毅与从容,推动着一个民族在砥砺中前行!芦山,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我们无法触摸的年代,南方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06,(6):69-69
采访俄语外籍教师拉丽萨整整和她约了一个半月,每次打电话给她,她都很忙碌。见面那天,拉丽萨也是抽出了一堂课和半个午休的时间来接受记者的采访。走起路来,拉丽萨也是风风火火,加上她本就高大的身材,让人不得不跟在后面小跑。拉丽萨说,她已经习惯于这种忙碌的生活了,在哈尔滨的这十几年里,她过得既快乐又充实。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死后总会在世间留下一些东西。由于这些东西和他(她)生前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见物如见人,见到他(她)留下的东西,也就能了解这人生前的“一二三”来。 雷锋死后留下了一本日记。他的日记中不仅记录有他所做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好事,而且每篇日记后面都写有他的感想。从这些日记中,我们窥见了一个人民战士极其高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