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农村基层制度外财政生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在一个较西方发达国家短得多的时间内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 ,在私人品需求被逐步满足之后 ,农民对公共品需求便不断地增大起来。不仅是绝对值的增加 ,相对比重也逐步提高。而且 ,由于公共品具有大于1的收入弹性 ,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公共品需求增长率要高于传统公共收入(税收或其它)增长率 ,由此便凸显出公共收入比重缩小与公共品需求扩大的矛盾。造成公共品稀缺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共品区别于私人品的“非排斥性…  相似文献   

2.
张仲芳 《求实》2008,(4):90-94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面临总体供给不足、局部供给不均衡以及供给效率低下三个主要困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不相适应.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创新,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须实施新农村建设投入创新,逐步建立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农民、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破解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瓶颈。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和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持为辅",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主要不是靠公共财政,而是靠农民自己。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政府的重要性不应否定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本文以浙江长兴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为考察对象,分析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并指出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对于更为有效的公共设施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世雄 《唯实》2008,(1):57-59
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张家港市近年来主要是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和以政府实事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当然,在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中还需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增加和农民的意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及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与农民并不是一直完美搭配的,有时,二者会发生基于利益的冲突。政府与农民保持良性互动的态势十分必要。对影响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的利益、情感、媒介等要素进行调适,是双方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发展农业生产、宽裕农民生活、改变村容村貌这些物质文明建设任务,也包括乡风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还包括了管理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也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中央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固然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些毕竟是外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一代农民来承担,农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外,有意识地引导农村大学生、青年农民工和年轻基层干部发挥"文化反哺"功能,对于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10.
鲁锐 《湘潮》2007,(11)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推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城乡公共产品的统筹供给;要将农村区域置于与城市区域同样的政策框架之下,将农民作为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国民对待,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政府的鼎立相助和社会各界包括农民的参与等,建构需求主导型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农村的运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本文认为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目前,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的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政策的基本思路是政府要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起主导作用,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上要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实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和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选择的多样化,同时,要保障农民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的自主权。按照这个思路,笔者从加大政府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扩大民间参与,建设专业队伍,发挥市场作用五个方面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前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二者发生矛盾并不是坏事。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过程,需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养新型农民,使农民接纳、应承政府的主导作用,让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着力点一致起来、融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这将是化解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问题并没有落到实处。当然,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地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严重短缺、供给不足,是制约云南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既是云南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又是保证新农村建设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创新思路举措,构建长效机制,加大公共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的保障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才能促进云南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共娱乐空间建设对于满足个体休闲需求和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导致了农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增加和对更多休闲娱乐空间的需求。拓展农村的公共娱乐空间,丰富农民的闲暇生活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保护耕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耕地与新农村建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正视新农村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的自然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我省共投入建设资金23.85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规模达1万多个自然村,而实效就是这种推进的着力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推进下,新农村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主体——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保护耕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耕地与新农村建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正视新农村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的自然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