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朱诗颖 《法制与社会》2012,(23):271-273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是美国法院于20世纪初期形成的,它是对商业秘密侵害的一种事前救济方式.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是由三个经典案例确立而来,而在它日后的适用过程中有人支持这一原则,认为它给予商业秘密充分事前救济,大大防止商业秘密的披露;也有人对它给雇员带来的严格禁令提出异议.法官在适用此原则时,必须全面考虑,不能进行滥用.  相似文献   

2.
彭学龙 《知识产权》2003,13(6):60-64
“不可避免披露”(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Doctrine)是美国法院为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潜在披露侵害(threatened Misappropriation)而逐步创立的禁令救济原则,用于禁止雇员在其专业领域内为前雇主的竞争者工作。在这类案件中,被告大多是掌握原告重要商业秘密的前雇员,离职后准备或已经就职于原告的竞争对手,其新的工作将使其不可避免地披露或使用原告的商业秘密,因此原告请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被告从事该项工作和侵占其商业秘密。我国学者中,孔祥俊先生较早关注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笔者亦曾发表相关论文,1但总的说来,学界对该制度的认识还只…  相似文献   

3.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作为美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为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潜在披露而逐步创立的禁令救济原则.以美国晚近商业秘密判例为依据,对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内涵进行必要的阐释,并深入剖析该项原则的证明标准及其适用限制.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法中“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规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美国近年来的相关判例和学说为依据,将商业秘密保护中"不可避免的披露"原则纳入到一个整体框架进行规范性分析.在厘清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探讨该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及其涉及的禁令救济方式,同时对该原则的学理基础做出必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孙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3,(15):108-109,111
Whyte案中,加州上诉法院支持原告的诉求,拒绝接受不可避免的披露规则,认为这将强加给Whyte一个事后的竞业禁止协议。这一判决体现了谨慎保护雇主商业秘密的倾向,有利于员工的自由流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但是否在我国立法中引入不可避免的披露规则仍应考虑到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对社会利益的平衡和正义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敬云  陈建军 《河北法学》2002,20(Z1):67-70
竞业禁止纠纷日益增多,我国现有法律对竞业禁止的规范明显滞后。在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中,竞业禁止的两种保护方式一是竞业禁止协议;二是美国判例法产生的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替代物或补充物——“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我国应借鉴国外判例和立法,严格规范竞业禁止,使其局限于公共利益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信息披露侵权是以侵权主体的侵权行为为基础,没有侵权行为或侵权行为不能认定当然不存在侵权责任。侵权行为体现为信息披露人违反了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不符合信息披露义务的要求。只有构成侵权才可能确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承担责任。基于违反信息披露义务导致投资者的损失并不必然在违法行为人之间产生侵权责任,还须通过考究违法者的主观心理态度来确定责任归属。由于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主体的多元性以及对信息披露所尽义务的不同,决定了不同侵权责任主体适用的归责原则不同。  相似文献   

8.
王好 《法制与社会》2012,(17):243-245
不可避免泄露原则的适用,要特别注意精神性、灵活性、合理性的结合,在没有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虽然竞业禁止协议不是适用不可避免泄露原则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没有签订该协议的情况下,从保护善意劳动者劳动权利、社会公益等出发,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构成“不可避免泄露”的条件应该更为严格,从目前的判例以及理论分析看,其中雇员有主观恶意应当作为核心条件着重考察,一般应要求相关雇员具有主观恶意.  相似文献   

9.
不可避免泄露规则是美国商业秘密法中所独有的规则,该规则的适用在美国处于扩张的趋势,这体现了对商业秘密保护程度的加强。Bimbo案则是典型的例子,该案将不可避免泄露规则扩大解读为"实质可能性"标准,明确了雇员相关不良行为的因素在该规则中起到的作用。不可避免泄露规则在我国也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对其进行移植适用仍还需要对商业秘密法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表明,人才流动已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自主择业又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平衡商业秘密权利人、雇员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对于促进企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具有重大意义.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进展是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在对我国当前关于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立法状态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演进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莫过于‘等同原则’的适用”。12002年度美国影响最大的知识产权案———Festo公司诉SHOKETSU金属制造株式会社案,更使其成为关注的焦点。连近期广受国人关注的号称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第一大案———思科诉“华为”案,恐怕最后也不得不援引等同原则。2等同原则(DoctrineofEquivalents)是美国法院在专利侵权的审判实践中提出来的一项原则。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美国各级法院的众多判例扮演着等同原则的诠释者的角色,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了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地位。3梳理这些经典判例,了解等同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日益严重的上市公经理高额经理报酬问题,2006年,美国SEC颁布了新的经理报酬信息披露规制.和1992年信息披露规则一样,新规则仍然要求上市公司通过提交专门经理报酬报告的形式,并采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全面、直观地披露经理报酬信息,但在报酬信息披露内容、披露对象、披露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修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报酬问题也日渐突出.经理报酬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全也不透明,信息的可比性差.这不利于股东经理报酬知情权的保护.美国SEC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自1890年颁布以来已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法院运用经济学竞争理论对该法的实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反托拉斯法框架指明的方向,使得该法成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能够适时地回应企业、社会和消费者发展的需要的“经济宪法”.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商业秘密的窃取或潜在的窃取(potentialtheft)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雇员比任何时候更可能占有专业秘密、专有信息,并且更频繁地更换工作,而“跳槽”雇员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在给新雇主带来竞争筹码的同时,前雇主则面临着巨大的商业威胁。因此,劳动(雇佣)关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成为立法关注的焦点。一、问题的提出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1,主要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侵权法保护,例如《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加拿大统一商业秘密法》、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我国《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公司法上的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 ,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情形有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和完全形骸化两大类型。本文介绍了日本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沿革、涵义、法律根据、适用情形、适用要件、效果、范围等问题 ,并结合判例介绍了该法理在日本审判实践中的应用。对我国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确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过公安教育战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公安技术学科被批准确立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为公安技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专业面临一个优越的发展机遇,亦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挑战.本文秉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首先研究了美国安全防范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形成;其次,分析了美国安全防范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特点和课程体系设置;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安全防范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安全防范教育和学科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好意同乘本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但在特殊情况下,它又会演变成为一种准合同关系.当发生侵权损害后果时,好意人承担的是一种补偿责任,并以过错责任原则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同时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在特定情形下对好意人的民事责任应当予以减轻、部分或者全部免除.  相似文献   

18.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行政与法》2012,(1):6-10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在世界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但要保证其具有生命力,必须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规定,期望对我国相应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能有所启示。这种启示体现在立法策略上,要注意立法层级的选择,注意权利的完善规定;体现在具体救济制度建设上,重点探讨了救济制度中的司法救济的建设与完善并分析了有关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待平行进口问题的态度不一.在具体立法或者司法实践中,各国采用的原则主要有两种:权利国际穷尽原则和权利国内穷尽原则,前者又称普遍性原则,后者又称地域性原则.从美国的司法实践看,在专利商品平行进口领域,美国法院主要适用修正的国际穷尽原则,即除非存在明确的区域销售限制,只要商品是由美国的专利权人首次销售,或者授权销售,权利人的权利即告穷尽,专利商品的平行进口应被允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