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智 《理论探讨》2001,22(5):87-89
以新民主主义社会来联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落后的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且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必要选择.这一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跨越"说的一般要求,符合中国近代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别需要.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未及完成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得到弥补,也印证前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些同志以我国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为由,对找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任意的否定。超越资本主义阶段究竟是否违背历史规律?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并非不可逾越的阶段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便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一条重要的根据是,马克思把人  相似文献   

3.
姜佳杞 《学理论》2009,(31):162-16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一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并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采取了“借重私人资本主义”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都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社会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中央人民政府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政府性质;私人资本主义垃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农民对土地具有所有权,允许富农经济存在和雇工剥削,保护私有财产;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文化产业,启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新民主主义补课任务,其根据何在? 首先,有历史的根据,这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前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时间被人为地大大缩短。我们知道,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迭,资本主义又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各个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客观过程。有人还在怀疑: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否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太低,不符合整个人  相似文献   

7.
十三大报告指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我认为,这个历史课题中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经过什么过渡过程,我们又如何尽量缩短这一过程?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息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经过几十年英勇奋斗,终于超越资本主义阶段,进入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可是,经济落后的近代中国何以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先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些同志认识和理解还不深。因此,在党史教学中认真讲清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紧接着,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经过革命的转变而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整整34年了.然而近几年来,中国是否应当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有人认为:中国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应当首先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让资本主义有一个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时期,然后再搞社会主义.他们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社会主义是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呢?我们还是用历史本身作出回答.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堵住了中国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伟大的祖国,曾经是一个历史悠久,创造了高度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国家,然而她在近代落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看,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首先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以及殖民地国家取得胜利的,还不是马克  相似文献   

12.
赵学琳  陆静 《理论探索》2007,1(6):61-64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由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是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不足以强大的客观使然,是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也与新中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封锁分不开,与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直接相关,同时还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影响.因此,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地区曾沦为殖民地)。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和半封建制度。虽然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并没占主要地位。中国近代史表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条绝路。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然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并不因为改变了其社会经济形式,而改变它的自然历史本性,它仍然要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不超阶段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传统落后的小生产向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转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特殊历史逻辑,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这些本该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主题,只能是一心一意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发表以后,几年来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建国初期的复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不能说是标志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他们说,建国以后最初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或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一九五三年进入大规模的改造时期,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或全面开始),实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这种说法,各人的论据不尽相同,语言表述也有差别,主要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是确定无疑的。王若望等人则借题发挥,指责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公开违背了马克思主义,鼓吹要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这是极端荒谬的。本文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见解。文章虽然长了一点,但比较好读,希望能引起读者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试析毛泽东的国情观——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对近代中国国情研究的典范。他深刻洞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科学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的复杂性;客观分析革命根据地社会经济状况与阶级关系,为正确制定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是指导认识社会形态发展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不是历史哲学。马克思尤其反对把他对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哲学套到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发展上去。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必然经历五个典型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而各具体民族、国家在这一历史必然性支配下,其社会形态发展具有多样性、变异性和可选择性。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近代历史失去了资本主义充分自发发展的条件,逐渐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希望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跨过资本主义“卡…  相似文献   

19.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济比较落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对此,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先在经济落后国家发生,是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从理论上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人们坚定在我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首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回答了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  相似文献   

20.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会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