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一、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现实基础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朝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虽然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区具备了直辖政治优势,但并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核心地位,下面从经济中心城市主要定位因素的角度,来分析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现实基础。(一)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2.
省外传真     
重庆市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作为我国幅员最大、管辖行政单元最多的直辖市,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很大,要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战略。该市把40个区县(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建设三大经济区是该市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支撑。三个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三大经济区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分工,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  相似文献   

3.
杨胜华 《新重庆》2007,(3):8-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重庆实际.就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重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为加快推进和谐繁荣重庆的发展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耘农 《新重庆》2006,(10):16-17
市委、市政府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统筹全市发展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打好“库区牌”、打好“直辖牌”.这对于实现“全市一盘棋”.促进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把重庆早日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无疑是恰逢其时、恰逢其势的重大决策。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通过落实审计监督职责.保证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以为促进重庆的科学发展增添贡献。  相似文献   

5.
特色工业园区是各区县(自治县、市)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经市政府命名的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市级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是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镇就业渠道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为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现就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今天,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信息办的要求,我结合重庆城市发展,就信息港、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作一个发言。重庆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发展目标是要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因此,在信息港建设、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一是要从重庆到2020年分三步走实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个战略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信息港、信息化、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二要充分认识信息港、信息化、信息产业建设的有利时桃三是从国内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看,要充分认识工作的紧迫性。在具体推进上,要把信息港建设与培育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结合起来,要把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要把推进信息化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紧密联系工作机制加快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的通知》(质检办联〔2006〕382号)已于2006年7月17日印发。为确保《国家质检总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紧密联系工作机制加快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简称《合作备  相似文献   

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加快我市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实现“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把金融业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改善金融业发展条件(一)提升金融业发展的地位。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要求,制定并实施我市金融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把金融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要促进金融机构更加全面地融入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积极为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参与重大政策审议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重庆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重庆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三大经济圈”和“三步走”的战略任务和战略部署。组织路线必须为政治路线服务,组织路线是政治路线得以实现的保证。重庆的市级部门局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为中央要求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服务,必须为重庆市委确定的“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步走”  相似文献   

10.
重庆要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要任务是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实现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前提下,要重视自身内部的经济格局和战略联动关系的研究,以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促进重庆经济的大发展。合力之一: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联动关系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就要建设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武装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加速对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优势行业,迅速形成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目前,重庆经济带的发展可以分为主城区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利用三峡移民开发的契机形成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两个部分。为此,就必须实现两个部分的战略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转变,对于支撑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最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新最强最具杠杆作用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向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联系重庆实际也是我们推进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行动纲领。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最年轻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又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挖掘这些丰富文化遗产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它们在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和港口——重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为大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而引人注目。改革,使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青春焕发,使它的经济充满了新的活力,使全市各项生产事业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向前发展,也使城市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中心的作用,以带动周围  相似文献   

16.
林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始终担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任务。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裕、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一、重庆林业的定位如果说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对重庆来说,林业的这种定位还显得很不够或者说很一般化。远没有反映出重庆在发展林业上的特别重要的地位。首先,我们知道未来重庆在全国的定位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而长江上游是当今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地区。重庆这个新兴的直辖市、未来的国际化大都会在这样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不禁要使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下去?其次,重庆  相似文献   

17.
论重庆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重庆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新,创新的源泉和根基是文化资源。唯有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创造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凸显自己的特质和个性,也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重庆三干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切实保护、充分挖掘、创造性转化和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活水源头和不竭动力,形成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18.
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宣传部,各区县(自治县、市)质监局,有关新闻单位:2003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篇年。朱镕基总理指出:质量工作始终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近几年来,重庆市质量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质量水平逐年提高,企业的质量法制观念和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兴区县活动此起彼伏,质量维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质量工作已成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使其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全力推动重庆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更广泛地普及质量知识,增强质量意识,唤起全社会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强化质量法制观念,增强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广大市民学好法、用好法,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将2003年定为"质量宣传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行政界限和市场界限已被淹没,更多的社会财富和要素资源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只有在未来发展的要素流动中获取超越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并最终壮大城市价值的城市,才能成为持久的领先者。那么,对西部的城市来说,谁能更具有竞争优势,成为西部的中心?重庆: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重庆是西南及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是西部地区惟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琴  郭俊华 《前沿》2009,(6):75-78
城市竞争力是各种因素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资源运用于人类经济活动领域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行业,它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投入产出比例大、资源利用广泛、就业率高的重要产业特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巨大的聚集效应,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