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社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常新的话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为两者的关系探讨提供了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依赖关系成为了描述两者关系的主流话语。解读这种主流话语的建构逻辑、阐释话语转向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政治生态。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社会语言与社会实践的双向形塑,而作为话语体系的建构者的政府和受到话语体系影响的社会组织则成为了话语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话语转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掌握话语情境的变迁是进行话语转向的现实要求,了解话语建构模式的变化是进行话语转向的逻辑起点,解读话语形式是进行话语转向的基本要求,把握话语诉求是开展话语转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政教关系问题上,一些西方国家研究者认定中国宗教是“官办宗教”,或者叫“国家控制宗教”,并把此作为他们攻击中国政府“压制宗教信仰自由”的一个重要依据。这种看法源于意识形态偏见,也是西方文化中心论作祟,但由于西方宗教学说在国际上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又占据话语高地,这种谬误流传甚广,在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本文试图对当代中国政教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政教关系即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与一国的传统、文化等有密切关系。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宗教与社会政体即国家的关系表现为政教合一、政教协约和政教分离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颜景高 《理论学刊》2020,(4):102-109
美国强硬派智库关于中国道路的认知,主要基于欧美列强霸权崛起的历史经验,由此产生的"中国威胁论"必然成为遮蔽中国道路真相的"话语幻象"。他们建构的关于"围堵中国""牵制中国"以及"分裂中国"的遏制性战略举措,源自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本能恐惧,集中彰显了"美国优先"的帝国主义逻辑。唯有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树立人类命运与共的"大历史观",才能澄清中国开启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文明形态,从而形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引领性话语。  相似文献   

5.
玛雅  高连奎 《学习月刊》2014,(11):56-56
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15位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家,从各自的视角、专业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6.
邓春莲 《唯实》2003,2(5):9-14
借助经济学语境解读马克思哲学话语的理论平台 ,梳理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关系 ,说明对二者关系的唯物主义同质推广论和人本主义同质推广论都没有抓住根本。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学理关系应是异质超越 :实践唯物主义超越了直观唯物主义 ,社会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超越了自然的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导报》2014,(6):9-10
在西方话语中,任意解读"中国模式"的现象司空见惯。对"中国模式"的另类解读和随意涂抹,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赵作海案"从法理意义上似乎已经划上了句号,然而此案给人的另类解读才刚刚开始。从静态层面解读,在最应承载民众信任的领域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闪失,直接伤害的是"犯人"对办案者的信任,这一通常看法虽然与以人际信任为话语体系的视野分不开,却也表达出人际信任的研究范畴应向官民信任的研究范畴递升的现实呼唤。从动态层面解读,基于传统官民鱼水关系的历史铺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发展,和谐社会理想的官民关系应是升华了的官民鱼水关系的产物——官民信任关系,这种关系既由市场利益法则所生,又为市场利益法则所困,寻求在这一法则中突围是建设官民信任关系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积极引导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宗教信仰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党的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 ,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日益活跃 ,深刻影响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甚至制约着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文化教育的普及。因此 ,探讨民间宗教信仰的真实传承状况 ,提升文化品位 ,实行合理扬弃 ,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民间宗教信仰现状的基本特点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主要是指那些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形成的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宗教组织及宗教经典 ,具有分散…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形态:译介话语、传播话语、领袖话语和平民话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被不同的话语形态不断解读和诠释,呈现出民族化、具体化、系统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品质,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次理性跃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起步前后,中国开始调整关于美国的叙述,形成了对美国的新看法。这一观念层面的转变离不开教育领域的中美交流。中国共产党先基于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考量,后出于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在调整时代主题的基础上丰富了对美国的认识,开启了中美教育领域的交流。中美教育系统的开放与合作、知识体系更新以及话语表述转换等一系列变化形塑了新的观念塑造机制,改变了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这段历史兼具经验和教训,为深入寻求开放心态和平等关系之平衡、建构可持续良性对外关系提供了反思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杨合理 《探索》2011,(2):165-169
我国宗教自由法律保护取得一定成就,宗教自由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宗教自由法律保护在立法上不够完善、宗教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些甚至还相互矛盾、法律位阶较低、司法保护渠道不够畅通等,这不利于宗教自由的实现。应当在立法、司法实践等领域中加强对宗教自由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话语体系,去承载、表达、传播党的信仰、纲领、政策主张和自身建设理念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话语体系的构建,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迫切需要新的话语去表述.新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话语体系是以执政合法性为基础范畴,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概念,以党政关系、党派关系、党群关系、党内关系为基本概念,坚持时代新要求与历史继承性相结合,坚持借鉴吸收与自主创新的统一,坚持在尊重实践、依靠实践、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打造新话语,坚持用简约、朴素的话语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学平  苏婉儿 《求实》2001,(7):24-27
话语对人们有一种巨大的支配力量。邓小平权力话语可以概括为三个自足的话语命题 ,通过对这三个命题的解读我们发现它蕴涵着深刻的历史语境 ,体现着权力异化、权力归化、权力法治化的思想精髓 ,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法治理念的进一步形成和法治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共产党宣言》中若干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关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历史发展,信仰自由、宗教自由、政治自由等精神领域的自由、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斗争,以及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发展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简要分析了个人自由的发展与社会自由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必须防止的几种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问题,是现代国家在对内建设、对外交往过程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李长春同志前不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在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世界,西方话语霸权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究竟如何?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从历史事实和数据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非人的、剥削、奴役、依附、残酷、见利忘义、腐败、卖淫、金钱关系、私利、苦难、非自愿的"等道德问题,在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赵爽 《实事求是》2022,(3):31-39
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作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呈现出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阶级”的彰显贯通、“革命”与“建设”的此消彼长、“建设”与“改革”的继替重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厘清概念范畴的话语赋义、协调时空格局的话语运行、凸显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透视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探求语境与内核的耦合协调、坚持承续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提升话语阐释的方法技巧凝构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实践逻辑。三重逻辑虽各有侧重,各显其质,但不可割裂而论,它们共同筑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20.
张伯里 《求是》2012,(14):23-26
一个民族要站在文明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中国理论和学术话语发展进步的过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立足中国伟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是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