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三题     
包利民 《新青年》2006,(1):31-32
看银幕反面的年代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村里来电影了,当村头的大喇叭一播出来电影的通知,我们立刻兴奋得一蹦老高,急切地盼着天快黑下来.那种露天的电影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事了,吃过晚饭,我们便早早地跑去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像我这般大的孩子.我们好奇地看着人们把一块银幕挂在两根木杆之间,木杆上绑着一个大喇叭,我们乐此不疲地围前围后地跑着,有时还到放映的屋里偷偷地看那些放映设备.  相似文献   

2.
母亲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官职不大,却整日夹在那帮男干部中间,时而迎接上级检查,时而到贫困农户家中送温暖,狠心地将我和年幼的弟弟扔给奶奶看管.曾经,村里一度有人传言,说一个女人家,丈夫死得早,不好好在家带孩子,整天和那些男干部搅和在一起瞎折腾,成啥体统?这话像利剑一样,刺进我柔软的心里.  相似文献   

3.
败在一条虫     
我爷爷是一个木匠。上世纪70年代以前,村里建房子没有钢筋混凝土,都是从山上伐树建木房,所以,那时木匠是很重要的、并且很受人尊重的工匠。爷爷的手艺不错,在方圆数十里出了名的。爷爷一年四季在外揽活儿,奶奶也帮大户人家做些针线活儿,家里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来,出了一件大事。这事不仅影响了爷爷的声誉,还让整个家庭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此,家境中落。那年,爷爷给人建的房突然倒塌了,那屋的主人受了重伤,后来查明房屋倒塌的原因是因为房屋的一根主梁意外断裂,才导致整个楼房塌陷。这样的事百年难遇,于是,大家纷纷将矛头指向爷爷。一根…  相似文献   

4.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广西边远山区一个贫困的乡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忌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相似文献   

5.
甘肃永登县有个叫薛家湾的地方。那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以男占卜算卦女看手相为生,传统和风俗习惯大多至今沿袭保留,颇似吉普赛人。有人怀疑他们是流徙到中国的吉普赛人的后裔。薛家湾有很多传说,譬如清雍正皇帝与算卦先生的故事、是姑落难薛家湾的故事和周公与桃花娘娘的故事等等。关于给雍正算卦的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人,要村里卜术最高明的人,给他们算一卦。村里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来接待这两个人。他定睛略略端详端详他们的脸膛,立刻说一个是当皇帝的命,一个是当丞相的命。两人一听大吃一惊!互相对视了一下,…  相似文献   

6.
爱的艺术     
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生在农村,从小家境贫寒。他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在他家东边盖起了两栋房子,土草的。村上说叫“青年点”。几天后,来了一群城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男男女女的十多个。其中一个女的还戴着眼睛,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就背地叫她“眼镜”。眼镜是个书迷,她有个书箱,里面有许多书。村里的孩子喜欢在晚上去青年点听眼镜讲故事。因为小男孩喜欢书,每次去听故事都用贪婪的目光看着那个诱人的书箱。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就从书箱里偷了一本“小人书”——《野火春风斗古城》。  相似文献   

7.
夭桃秾李     
念一 《新青年》2013,(4):40-41
村里头的人更加不知道,瑛姑嫁出去的时候,只喝了一碗她男人亲手煮的蛋花糖水。村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惊得瑛姑忽地从夜梦中跳起身子,手伸向床头柜摸索洋火柴起来点蜡烛。瑛姑家是村里唯一没有装电灯的,村支书好几次来劝说瑛姑拉个线装个灯泡,都被瑛姑执拗地驳了回去:"孤个老人的,费啥子电,蜡烛用场大着呢,点着了哪里都去得行"。最后气的村支书甩了烟头就走:  相似文献   

8.
一路灯光     
那年,刚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在一个山区乡工作。乡干部每人都有一个联系村,我的联系村在小乡最高的山顶上。而所谓联系,就是不管村里有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你都得去帮助他们解决,所以我也经常往那小山村跑。  相似文献   

9.
包利民 《新青年》2006,(7):31-32
一 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那时整天和伙伴们在一起玩儿,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这个可爱的村子. 快要到上学的年龄时,我们一群孩子便都上了村里新开的幼儿班.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姓张,她每天都教我们识字或唱歌跳舞,表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她对我特别好,总是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表扬我,这让我对她有了强烈的好感.由于初次被约束,大家都有一种不自由的感觉,想玩的心总也收不回来.可是我却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甸子上的鸟和河里的青蛙,因为张老师说我们应该开始学习知识了,张老师的话我每句都听.  相似文献   

10.
流泪的手机     
那年,我18岁,刚从一所农村高中考上大学。我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偏僻的山村走出的"凤凰男",曾一度让我的父母十里八乡风光无限。可昂贵的学费也着实让原本就家徒四壁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1.
易水寒 《新青年》2006,(3):22-23
一条船在大海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暴,它沉没了.全船人死伤无数,只有一个人侥幸地获得了一个小小的救生艇而幸免于难.他的救生艇在浩瀚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如同一片树叶被吹来吹去.饥饿、寒冷和恐惧一起向他袭来.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问,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相似文献   

13.
嬉戏少年时     
机场里有一所小学,三间房中学的一个校区,老师由部队有文化的家属担任。分一至五年级,学生都是部队的子弟。上初中后,要到三间房村里的中学去读书,村里的孩子管我们叫"机场的孩子"。我们来自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十几个省份。有的老师文化不高,也不专业,更像是个看孩子的,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受文革的冲击,上不了正规的课。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们从家带一些小人儿书给同学们念,记得读过我买  相似文献   

14.
正机场里有一所小学,属于三间房中学的一个校区,老师由部队有文化的家属担任。分一至五年级,学生都是部队的子弟。我们上初中后,要到三间房村里的中学去读书,村里的孩子管我们叫"机场的孩子"。机场的孩子来自十几个省份,如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等,都是随父亲来到部队的随军家属。家属老师有的不是专业的教师,只是个看孩子的,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受文革冲击,也上不了什么正规的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带一些  相似文献   

15.
婚礼是在星期日举行.早晨8点,我拿上请柬和摄像机,和小宁一起驱车去了首都阿克拉郊区,七拐八拐.到了稍微偏远的一个有点像乡镇的地方.在一个只搭起主体结构的二层楼的一楼,很多人已经在载歌载舞了!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手表     
当年,父亲是村里唯一戴手表的人,这一度让他很自豪.父亲原来在外地教书,后来被打成"右派",开除回家了.所幸,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并没有歧视他,在生产队干活时,还对他格外关照.父亲秉性纯良,又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和孤傲,受不得别人的恩惠,而他身无长物,惟一的财富就是那块"上海"牌手表.  相似文献   

17.
一笑嫣然     
峰是我们这一拨同龄人里,出了名的才子,可惜,他人风流无限,相貌却不倜傥,所以快奔三的人了,依然还混迹在一个又一个网络江湖里,不务正业,也不思进取,只盯着网上那些美女模特,蠢蠢欲动,试图借自己的才华,从她们那里攫取点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韩国中部大田市附近有一个汉学村(又称新明汉文书塾),村民过着高丽古代的生活,并研习中国儒家学说。 村里现在有8个家庭。约50名村民,他们不论男女老少,都穿工传统的服装,即使外出上学、工作或购物,也不换上现代服装。  相似文献   

19.
一群白鹅     
利民 《新青年》2006,(9):59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在农村,养了一大群鹅,有一百多只.那些鹅圈在我家的后园里,很小的时候,它们是浅黄色的,一层细细绒毛,奔来跑去的,很是活泼.叫声也尖细,像电子琴上偶尔蹦出的一个音符.  相似文献   

20.
雨桦 《新青年》2006,(8):54-55
袁世凯明媒正娶的老婆就有9个,见一个,爱一个,娶一个,娶到家里,又发现了别处的美女,那就再娶.如果可以长生不老,一辈子都有娶不完的美女.再说蒋介石,见到美貌的陈洁如立马休了原配,遇到很美国的宋美龄再立马用钱打发了陈洁如,并送到南洋,最好别来打扰他的安邦治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