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何士龙 《党课》2011,(12):100-105
每一个女孩都想成为公主,但也许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愿意成为女王。公主意味着美丽,意味着无忧无虑,意味着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女王却意味着权力,意味着无事不虑,意味着万般责任于一身。当然,不是每个女孩都会成为公主,也不是每个公主都会成为女王。  相似文献   

2.
王延高 《奋斗》2006,(8):12-13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关于诚信,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童话,说的是一个国王没有子嗣,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办法是给候选者每人一颗牡丹花的种子.看谁种出的花儿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预先规定的评比时间,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颗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这个孩子被选中了。  相似文献   

3.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5.
画中有话     
<正>"投降"的孩子。叙利亚近年来烽火连天,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巴勒斯坦摄影记者娜迪亚阿布沙班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一张照片,画面中的女孩把相机当成武器,看到男摄影记者"瞄准"自己,立刻高举双手投降,脸上的忧愁恐惧让人心疼。照片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了令人心碎。  相似文献   

6.
患有不育症的周晓青和丈夫领养了一个刚满月的女孩,但他们逐渐发现,这孩子是一个脑瘫患儿,孩子的亲生父母拒绝扶养,丈夫也离她而去,周晓青又患难又上了重病,她和养女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挣扎着…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46,别人都说我像64."他指着帽檐下斑白的双鬓,用调侃语调说的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却是他23年艰辛历程的概括:为了接送三座岛上的农家孩子上学,他划断了十几支浆,换了四艘船,在三公里的航线上来来回回,行程几乎绕了地球半周!他自豪地说:"23年,全村没有一个孩子失学!"  相似文献   

8.
一个美好的黄昏,下了班后把车停到自家楼下,打开家门,扑面而来是孩子的嬉闹和饭莱的香气,以及那种专属于家的气息。你亲吻了孩子的额头,在沙发上坐下来,等待饭菜摆满桌子,电视里在放着热闹但无聊的节目,你就这样静默地看了一会,然后停下碗筷,对妻子说,“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去XX城市,家里的一切都已安排好了……”  相似文献   

9.
在一档以“少年说出自己心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里﹐有两个片段引发了争议。在第一个片段中,一个女孩向爸爸控诉了二胎家庭无法回避的纷争:明明每次做错事的都是妹妹,为什么你们只会叫我让着她?但爸爸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还在强调“因为她小”。女孩没有得到她渴望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孩提时代,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家人懒洋洋地在庭院中享受闲暇。隔壁传来严厉呵斥的声音,是邻居在管教孩子。我带着不耐烦的情绪嘟哝着"又开始了,他们家孩子都上班了,这个阿姨还这样大声喊他。"坐在一边打毛衣的妈妈看了我一眼,轻轻说:"娘对孩的心,路那么长"。那一年,我7岁。  相似文献   

12.
龙明 《党课》2012,(22):22-26
穿上水晶鞋,牵手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王子步入婚姻殿堂——这恐怕是所有女孩都有过的憎曝。而当这一份幸运真的降临时,恐怕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尽的纷扰。  相似文献   

13.
一个美好的黄昏,下了班后把车停到自家楼下,打开家门,扑面而来是孩子的嬉闹和饭菜的香气,以及那种专属于家的气息。你亲吻了孩子的额头,在沙发上坐下来,等待饭菜摆满桌子,电视里在放着热闹但无聊的节目,你就这样静默地看了一会,然后停下碗筷,对妻子说,"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去XX城市,家里的一切都已安排好了……"看到这儿你会大呼"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长治市,随处都能听到市委书记阎爱英关心、救助苦孩子的故事。小高华搂着她的脖子亲昵地叫着“奶奶、奶奶”1995年“三八”妇女节,当时还是市委常务副书记的阎爱英,专程来到长治市社会福利院,看望患有残疾的孩子们。一个叫党高华的女孩引起了她的关注。这个女孩...  相似文献   

15.
在果洛采访的几天里,每当汽车穿行在高原腹地那黄褐色的草原上,望着车窗外苍茫雄浑的大野,我不停地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英雄的史诗在这雪域深处传唱千年而不绝?为什么几乎每个果洛人都认定自己是英雄格萨尔王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2):86-88
曾经有一个女学生送给于丹一幅十字绣,上面绣着一个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下面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起初于丹并没看懂这副绣品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意思,后来发现背面竞夹着一张女孩写的字条,上面写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于老师,在我的世界里,这个人,就是您。”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信念:"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连官路上2013年8月20日,我通过公招考试加入到兵团政工员的行列,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连官"。连队基层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事事要亲历亲为,不得空闲。常面对一些职工的"粗鲁"与"蛮横",常面对地方语言沟通的困境,我都克服着解决,努力着学习,在村官之路上摔打着自己,锻炼着自己,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与精神上的韧劲,提升自己的政工能力。我,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8,(11)
每个女人都有她的可取之处。如果按城市这种地理或行政区划给女人分类,我比较倾向于北京女孩。我见过的北京女孩一般都比较独立,她们很少依赖男人,花他们的钱。所以跟她们逛商场我非常放心,她们绝不会拉着你的胳膊要这要那。我认为这是北京女孩的最大优点。  相似文献   

19.
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相似文献   

20.
沐海 《求贤》2009,(8):34-35
孟新,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天津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河东区首届“名师”。与学前教育事业结缘的25载春秋中.她始终怀抱着一个朴实无华的信念——如果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是孩子,我该怎样做?正是在这“做良心教育”的叩问与反思中.她审视着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凝练着园所的办园特色.打造着优质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