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理论》2016,(4)
<正>哈尔滨平房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新起点,引领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为加快实现"打造龙江产业动车组、建设哈南城市副中心"发展目标,为实现哈尔滨新区跨越发展谱写新篇章。一、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城建设上打造新亮点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新区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打造  相似文献   

2.
2010年,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其中,南拓就是依托平房和开发区现有的工业基础,整合周边地区的工业园区,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工业新城。应当说,建设哈南工业新城,是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哈  相似文献   

3.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为了实现哈尔滨"南拓"发展战略,建成现代化的哈南工业新城,作为"南拓"战略实施"主战场"的平房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在烟台民间流传的俗谣,说的是夹河西侧、套子湾畔一片贫瘠的土地。但人们今天来到这里,昔日的荒沙滩早已经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新城区。经过了解,笔者发现,这一切都得益于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7)
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地以及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其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回顾中共哈尔滨地方组织的发展史,重温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奋斗历程,讴歌为哈尔滨解放、建设付出鲜血与汗水的革命前辈,旨在为进一步凝聚立足新阶段、阔步新时代的力量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淮志 《侨园》2001,(2):34-35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去封尘。今天,几经史料钩沉,又一段同样的历史铺陈在我们面前——在中华民族惨遭欺侮时期,中国东北诚挚、友善的哈尔滨人,为流离失所的犹太人营造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家园。“在那难忘的年代,无论是政权的更迭,还是时局的变化,都没有使在中国居住的犹太人受到任何歧视。当时,我们是在中华民族崇高情谊的呵护下生存、发展的。中国,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再生之地。“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先生的这席话表达了犹太人对哈尔滨的一片深情。考夫曼先生出生在哈尔滨,他的父亲曾是当年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主席。他在哈尔滨祭扫祖先墓地时,留下了这番沧桑话语。  相似文献   

7.
尹英杰 《学理论》2014,(3):137-139
中东铁路的修筑和运营带动了近代哈尔滨保险业的发起和繁荣,使哈尔滨成为近代中国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哈尔滨的保险市场呈现了外商保险机构、外埠华商保险机构、本埠保险机构激烈竞争的局面。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先进性以及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外商保险机构在竞争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民族保险业在竞争中艰难经营,但也难免破产倒闭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为让广大市民深切感受到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实施新的发展战略以来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直机关工委、哈尔滨市旅游局、哈尔滨市卫生局、哈尔滨市交通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了第四届"邻里牵手逛新城"活动。利用一个月时间,近万名社区居民、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民主党派人士、先优模代表参观游览了哈尔滨市独特的湿地资源与松花江沿岸美景,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征文、摄影、评选景点等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政治热情,引导干部群众为哈尔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目标贡献力量,收到了很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曾燕南 《学理论》2013,(16):91-92
哈南工业新城自开发建设以来,工业新城提速发展日渐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哈南工业新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高、融资渠道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必须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配备金融机构、合理引进入驻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加快哈南工业新城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百慧 《学理论》2014,(6):127-128
1912—1931年哈尔滨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民间、宗教团体等,纷纷组织慈善团体,救助贫民、灾民、难民、以及外籍有困难的侨民。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哈尔滨的慈善事业发展不充分,有待完善。对于今天的地方慈善事业发展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幽幽古镇 京杭大运河畔、无锡市的东面,有一个小镇叫东亭。它的历史已经无可详考,我们只知道,在秦汉时代,亭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为乡”,往上便是县了。我们也不知道,它曾经几度兴衰,几度沉浮。但我们确知,在明代它曾经兴盛过,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那个太师府就是嘉靖年间京官华察的宅第。 东亭民间称华察为华太师,不确。自唐以来,太师、太傅之类纯属荣誉性的虚位,自宋代起,它们成了元老重臣固定的加衔,如明代,凡官至尚书(部长)六年者,可得  相似文献   

12.
旅行社业在旅游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人才是决定旅游社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总结哈尔滨旅行社业的现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哈尔滨旅行社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采取了定量分析、走访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哈尔滨旅行社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哈尔滨不同类型旅行社人力资源构成进行分析,从中概括出哈尔滨旅行社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哈尔滨旅行社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2)
哈尔滨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哈尔滨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1946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解放东北和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哈尔滨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丹 《学理论》2008,(10):34-36
工业在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振兴哈尔滨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2007年哈尔滨市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回顾与分析,总结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力求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找到促进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初春三月,从我国动力基地哈尔滨传来令人振奋的捷报:国家重点工程——我国首台自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的600兆瓦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在哈尔滨第三电厂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后满负荷并网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的先进行列,是我国电力工业新的里程碑。 高扬自力更生、科学图强的旗帜,首台600兆瓦机组的国产化创业历程,给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发展民族工业企业 要升华“国情意识” 在哈三电厂现场,厂长冯大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7)
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地方,1923年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是当时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团支部,直接受团中央的领导。多年来,哈尔滨各级团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听党话、跟党走,为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邹庆国  王明慧 《学理论》2013,(19):117-118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加快哈尔滨产业转型升级,幸福哈尔滨、低碳哈尔滨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姿态去加以推进,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哈尔滨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9,(4):F0004-F0004
中北镇辖23个行政村,人口3.8万,面积39.78平方公里。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这片舒展在京杭大运河臂弯里的神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北镇集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试点城镇、国家星火密集区、全国百强乡镇、外向型经济重镇、天津西部新城核心区多项荣誉称号于一身,成为最具魅力、活力和潜力的黄金发展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列兵 《学理论》2010,(19):8-10
<正>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松花江为城市规划建设总纲,打造"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明确了哈尔滨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7)
哈尔滨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和实施改善和增进农村民生的政策措施,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解决生计、保障民生为目标,到改革开放时期从"温饱型民生"转变为"小康型民生",再到新时代农村"小康型民生"建设飞跃发展。充分彰显了党在哈尔滨领导农村民生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和奋发有为。回顾并厘清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旨在为今后党领导哈尔滨的农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