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孙红玲 《求索》2008,(11):49-51
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因而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二者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贡献区与收益区互补的泛殊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区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的构建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潮流,是保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成果。结合民族地域资源特点和空间差异,贵州省主体功能区主要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其发展主要遵循科学开发理念、构建城镇化战略布局、促进农业战略格局形成、注重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的思路展开。在贵州省主体功能区的推进过程中,政策设计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转变是核心和关键,落实规划体系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集中化趋势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的空间集中化程度提高,这是获取集聚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并不背离。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在推动工业集中化的同时逐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差距内生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均衡力和经济一体化作用下,可流动要素不断向聚集力较大区域聚集,这就形成了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不断吸引可流动要素的良性循环累积过程,以及具有区位劣势地区不断损失可流动要素的恶性循环累积过程。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循环累积机制。而要打破这种不断积累区域差距的机制,则需要中央政府有序地组织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提高中西部地区参与全国经济大循环的能力;需要中央政府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政策,加大提高居民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收入型转移支付;需要在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人力资本政策等方面,实行东西部梯度的、有差异的政策,切不可过度宣扬经济一体化,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 会长石小敏最近在国家信息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 50人论坛上,作了题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走势》 的演讲。他认为,“十一五”规划适时地为经济政 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石小敏认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赢得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各区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以及更好的机遇,带动了我国多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我国各区域应加大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自身产业链升级,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努力建立优秀的人才队伍,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赵凡 《中国减灾》2008,(3):56-56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规划》要求,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区地灾调查,开展平原区地灾调查,掌握我国地灾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在地灾重点防治区的县(市)建立相对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专业监测网: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推进到市、县;分散的受地灾严重威胁的居民逐步得到搬迁;  相似文献   

9.
孙海军  郝大江 《前沿》2010,(7):92-95
竞争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但是竞争,以及其引起的分工与创新在经济区域形成中的作用却少有人提及。另一方面,关于经济区域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尚缺少系统的研究。竞争可以作为经济区域形成,发展中区域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力。竞争对城市形成与扩张、城乡边缘区的形成、城市圈(带)的形成与演变、经济功能区形成、最终形成经济区域,甚至对于经济区域的演变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出台,但真正落实还要进一步细化规划并制定具体有效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层次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后,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政策、生态补偿和干部考核指标等配套措施都需要及时出台。只有健全中央地方博弈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定期调整机制,主体功能区才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制度,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其内涵,实行适合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政策导向,完善相应配套的法规政策,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重点开发轴线的确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倾斜式赶超战略(与传统的既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又要全面赶英超美的发展战略相对而言)指导下,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实现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本规划在总结十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我省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确定十一五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规划保障措施,是指导我省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以还三江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8,(7):83-87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型、社会性、基础性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6,(4):16-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群,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村公路、水电、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科学制定乡村体系规划,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这是我国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规划,也是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学习、全面把握、贯彻实施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德治任务,也是回忆恩施州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实施中面临着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衔接困难,财政体制跟进不到位等诸多挑战。我们应当妥善处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空衔接,在上下级区域的衔接上借鉴国际经验,并适时调整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对开发区、城市新区进行核查整顿,同时改革财税体制,以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特点一:“计划”改称“规划”虽然我国在1992年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但这一市场取向的改革是一个增量渐进的过程。在2000年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以前,资源配置仍然带有相当大的计划经济的特点,行政命令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下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在深入分析“九五”以来关中、陕北、陕南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区域差距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效率机制和公平机制两方面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陕西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的影响,从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角度,提出了促进陕西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沈锋 《今日浙江》2012,(22):34-35
在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过程中,我省应依托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