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纵览》2010,(4):55-56
1944年1月,一架日军飞机因机械故障坠落在山东解放区昌邑县东利渔村附近,当地民兵发现后,活捉了这架敌机的飞行员。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某些侵华日军仍然留恋“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不甘失败,故以种种形式继续残留在我国的一些省市。这些残留日军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国民党发动的反共战争,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残留山西的日军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山西日军残留成因 早在1945年5月,盟军攻克柏林之际,侵华日军已经预感末日来临。在此形势下,侵华日军山西派遣军中的大多数人,准备放下武器回国,而以日伪山西省政府顾问辅佐官城野宏、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山冈道武和参谋岩田清一等少数人,则准备继续残留山西,以便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3.
1937年10月19日夜,山西阳明堡日军机场。白天对忻口、太原的中国军队阵地轰炸了一天的日军飞机,疲惫地停歇在宽阔的停机坪上。探照灯炽烈的光线时不时地从一架架机身上扫过,反射出银色的光芒。突然间,机场上滚过一阵慑人心魄的喊杀声。随即,手榴弹的爆炸声、各种枪械的射击声便撕碎了黑夜的宁静。24架日军飞机顷刻间成了一堆废铁。  相似文献   

4.
芦焰 《党史文汇》2002,(3):13-16
来了一个妖艳的女人 1943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岁月.那时,日军在我们岳北腹地仍有沁源县城和交口等几个据点.我抗日部队和民兵在二沁(沁县到沁源)大道上,日日夜夜进行着战斗,对沁源城的日军指挥部,进行着军队、民兵、群众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围困战.我岳北军分区驻在沁源和安泽县交界的贾寨小村里,指挥着岳北全区的对敌斗争.贾寨离沁源城仅有50多里,我们天天都在战备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和蒋介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等诸多原因,致使中国大片国土沦丧敌手。但是,与侵入山西的日军只有一河之隔的陕西却始终安然无恙。日军之所以未能侵占陕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八路军的奋力抗击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从1937年8月下旬起,八路军主力陆续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作战。与此同时根据洛川会议的决定,由肖劲光率八路军~部分兵力留守陕北,固守黄河河防,防止日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犯。之后,这两支部队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构成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家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在太行山区, 当年是晋冀豫边区的一个抗日根据地。1943年5月,我被平顺县抗日政府委任为崔家庄村长。1944年3月某日,一架盟军飞机坠毁在离崔家庄只10多公里的山坡上。这是一架轰炸东京时被日军击伤的美军轰炸机。机上6名飞行人员跳伞后,全部被封在半山腰的树林里出不来了。当天下午,我接到上级命令,迅速组织村里民兵寻找落难的美国飞行员。我们先找到了其中的4人。看到  相似文献   

7.
正1939年5月,日军5000余人多路合围山西五台山地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抓住战机虎口拔牙,先后在大寨口、神堂堡、铜钱沟、青羊口、上下细腰涧等地连续作战,最终歼灭日军加纳支队主力,创造了山地游击战的优秀战例。这场历时七天六夜的战斗,我军战史统称为"上下细腰涧战斗"。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场战斗有多个版本,说法不一,给解读此役历史造成困惑。本文根据敌我双方的作战日志、电文、战斗详报等原始档案,  相似文献   

8.
正1942年4月发生在山西榆社县境内的白庄伏击战,是抗日战争困难时期党领导决死纵队伏击日军的经典战役之一。这次战斗以很小代价取得了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挫败敌人分割、"蚕食"根据地企图的最佳战果,受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首长的通报表扬。此役鼓舞了抗日军民,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日军对太行、太岳根据地开始所谓的"驻晋日军总进攻",  相似文献   

9.
正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势狭长,平均海拔1249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相继失守,中条山成为"系国家安危之要地"。日军自1938年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曾13次围攻中条山,均未得逞。中条山成为中国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英雄象征。在中条山麓的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西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进而向华北进犯。而日军要实现其军事上占领华北的企图,必须突破素有"华北要塞"之称的山西防线,因此,山西成为日军在华北作战的重点区域。为抵抗日军的全面进犯,8月5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战区,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晋绥战事,指挥该区的作战部队。8月20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在太原成立。8月28日,在日军攻  相似文献   

11.
国共两军会战忻四重创顽敌人路三师转入敌后战略展开1937年10月6日上午,太原绥靖公署大院内梅山下的第二战区司令部作战室中,阎锡山、黄绍站、卫立煌、傅作义等战区高级将领,全神贯注,十分认真严肃地倾听周恩来对战局的分析:平型关一战,打乱了日军在华北的作战计划,引起日本内阁、军部以至天皇的不满。日军中央统帅部已看到,如果占领不了山西,要想控制华北,十分困难。日前获悉,日军中央统帅部已于IO月1日发出112号令,命令华北方面军立即调集兵力发动太原作战。寺内大将已命令刚从关东军转入内长城线以南的各部队,统一归板垣指…  相似文献   

12.
一 1937年10月7日,陈赓在陕西芝川镇率领三八六旅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这时,日军已进逼忻口,猛攻娘子关,友军正面战场节节败退,陈赓奉命来到长生口、井陉一带,积极配合友军御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我正面战场阵地暂时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王楚英 《世纪风采》2006,(9):13-16,20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刘放吾将军亲率所部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千余官兵,入缅援英,在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油田,一举打败了拥有数十门大炮和48辆坦克装甲车、人数逾万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救出已被日军重重围困在仁安羌油田濒于绝境的英缅第一师师长斯考特少将以下官兵七千多人,同时解救出此前被日军俘虏去的英美军人、教士、记者572人,打死日军高延隆雄中佐和吉柳仲次大尉以下官兵12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创造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以寡击众、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14.
由山西省文志研究院著的忡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一书,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书全面、系统而又高度概括地论述了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八年抗战的战斗历程,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地方党史学术佳作。该书具有以下风格和特点:一‘站在华北抗战及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抓住党的领导这一主线,审视和描述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总结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华北首当其冲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而山西又处于华北主战场的中心地位,因此,在山西发动和领导全民族抗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争取阎锡山乔希章毛泽东说,没有山西即不可能设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挺进山西,把握激荡汹涌的历史浪头,首当其冲的是要争取"土皇帝"阎锡山。毛泽东争取阎锡山的工作就此拉开了帷幕……如何在共军、蒋军、日军"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在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当时仍有一小撮顽固不化的侵华日本军人,不甘心在战场上被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所打败,而换上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继续参加中国的内战,原日本少将旅团长元泉馨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这个原本可以逃过惩罚回日本安享太平的战争狂人,最终落得个千年受唾骂、孤魂难东归的可悲下场。改装易名,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中将顾问,成为“山西王”阎锡山的座上宾元泉馨原是日军驻山西长治的独立第十四…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0月,正当日军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部队在勇猛战将王近山的果断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精心组织的所谓“军官战地观战团”,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最出色的伏击战。此战同时受到了国共两党最高统帅的嘉奖,成为我军革命战争历史舞台上一幕光彩夺目的战斗活剧。  相似文献   

18.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6):39-43
杨妈妈带我来到了延安1937年秋,日军在占领北平、天津后,沿平汉、津浦、平绥、同蒲铁路向华北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先后在山西的平型关、广  相似文献   

19.
抗战史上一次“模范歼灭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记:1939年8月,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猖狂攻城略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我八路军一一五师却在山东鲁西粱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的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  相似文献   

20.
刘岩 《党史博览》2012,(9):31-3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再度合作,达成共同抗击日军侵略的协议。此时,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关系没有进到真诚合作的程度”,但国民党晋绥地区的老牌统治者、新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认识到只有借助共产党、八路军的力量,一同“守土抗战”,才可挽救山西危局,因而对八路军进入山西对日作战,持欢迎态度。八路军遵照毛泽东关于“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指示,“对一切友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