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2.
三次出走     
“卞旭又出走了。”周末的晚饭后,二班长找到了队长周正才。“他不会走,”周队长满有把握地说。二班长把队长拉到集体宿舍,只见床上蒙头睡着一个人。拉开被子一看:堆着的是旅行包、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卞旭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队,近两年中,曾两次要出走。  相似文献   

3.
人生无草稿     
某书法家对一用废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 ,可能会写得更好。” ,问原因 ,书法家笑而不答 ,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 ,这是让他惜纸来逼迫自己写好字。由此想来 ,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 ,没有太多的草稿可以反复“练习”。其实 ,现实社会中好多事情是没有草稿可以打的 ,好多希望都是“逼”出来的 ,好多成功也是通过失败才“逼”出来的。人们常说穷则思变 ,也就是“逼”的延伸。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谚语 :“如果你想翻墙 ,请把身上最贵重的东西先扔过去。”因为最贵重的东西在那边 ,你已经别无选择 ,要想方设法地翻墙去拿…  相似文献   

4.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5.
嗐摸个啥哟     
阅历大概是注意力的指南针。我在读韦君宜的《思痛录》时,对她的丈夫杨述特别注意。她说杨述青年时代下笔千言,“但是,到后来他在党内工作的时间越长,地位越高,写东西便越来越谨慎,文字也越来越短,思想越来越不放开了。”怎么会不放开呢?因为他习惯于“摸精神”。摸到精神以后就按所摸的来行文,不越雷池一步,文章“索然寡味”。韦君宜说得这样严重,也许有亲者严的成份在里面,然而韦君宜所说的地位越高越写不出好文章的现象则是大量的。“文革”前,我就有那么一位同杨述地位旗鼓相当的顶头上司——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的副部长。我们小青年常在背后议论他不会写文章。中年的同志说他会写:“不会写,50年代怎么当省报总编?”话虽在理,可我们总是见不  相似文献   

6.
文字笑话也会因书写者及其工具、字体和方法而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甲骨文、小篆扣隶书姑置不论,这里先从草书说起。有个县官写字潦草——即不讲结构规范的瞎草。这一天,官老爷要请客。写了一张叫差役今天去买猪舌的字条。谁知县太爷把这个“舌”字写得太长,分得走开,差役一看“买猪千口”。急急忙忙跑遍城郊各乡,好歹总算买到五百口。他一想今儿完不成任务,便向老爷求情,先交这五百口。县官一听大怒道:“我叫你买猪舌,谁叫你买猪啦?”差役拿出字条应声道:“老爷的草字难认啊!下回倘若妥买肉,您老千万写得短点,妥不我还以为您是要买‘内人’呢。”  相似文献   

7.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8.
广东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安装一队起重班接连发生了两起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经过民主选举的梁班长找到队长李桂令,递上辞职书,说什么也不愿再当班长了。李队长见梁班长气鼓鼓的,对他笑了笑说:“现在不谈这个,今晚请你到我家下棋。”李队长说完上工地去了。说起下棋,梁班长可真有两下子,他曾经荣获茂名石油公司职工象棋赛的第一名,李队长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可是,粱班长怎么也想不明白,李队长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找自己下棋?晚上,梁班长按时赴约了。不过他不是成心来下棋的,而是想找队长“磨牙”,要  相似文献   

9.
“王耀安有‘磁化’功能”。武钢一炼钢厂众口一词。这位修炉一车间20班的班长只用两个字来解释他的“特异功能”,即“爱心”。 一罐排骨汤 6号炉大修正处在白热化阶段,号称“小老虎”的农民轮换工陈金文干活却无精打采。是累狠了,还是怎么的了?细心的王耀安趁吃饭的空儿询问着。“唉!……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一向嘴边不留半句话的陈金文吞吞吐吐。小陈的老乡贴耳对王班长说:“他妻子从农村来了,病了,住在单身宿舍。”王耀安把这事搁在了心里。这一天,他起了个大早儿,买上几斤排骨,骑上自行车往单身宿舍赶。望着衬衣湿透的班长,陈金文不知说什么好。王耀安拿出自己在家里掌勺的本领,大火炒、小火熬,当一罐鲜美的排骨汤端到病人面前时,小陈的妻子涌出了泪水:“金文,遇上这么好的班长是你的福气啊!以后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相似文献   

10.
书祭     
秋日之夕,我到了周村驻军,想访一位不曾见面的朋友。进得门,指导员一把攥紧我的手,眼圈一红,险些掉下泪来。他说:“李记者,你来晚了……” 来晚了? 落照里,军营尚明,地雾渐起。杨柳如岳,不时有黄叶飘落;蝉声哀哀,悲歌无字。指导员一一指点着:那用红砖垫脚的床,已睡着新兵;那15瓦电台,已交别人操作。物在人亡,我要会的那位通讯战士已在一年前去世了。 对于他,我已无法准确地勾勒他的形象。我只不过受人之托,出于对一个绝望者的同情,给他寄过一本薄薄的书,他也只给我回过一封短短的信。仅此而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公共汽车上仍然挤满了走亲访友的乘客。一个帽沿压得很低的年轻人。在车上挤到一个拿提袋的农村妇女身旁,说:“你是远道来的吧?可要把钱放好,长沙的扒手多得很哩!”话音刚落,后面有个青年揭起此人的帽子,说:“大家注意,他自己就是从劳教场所跑出来的扒手!”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载过这样一件事:退伍证书刚刚发下,人称‘闷葫芦’的余秉林就蒙头挺在床上抽泣。指导员以为他是想要医疗费,就叫司务长到有关单位给他批了点。他兜里装上钱来到余秉林宿舍,拍拍余的头,亲热地说:“你为咱连喂了三年猪,辛苦了!连里没忘记你。我指导员没别的要求,只希望你早日回家发家致富。”说完,把几张钞票搁在小余手上,转  相似文献   

13.
路标     
朝霞刚刚升起。眼前是闽中南的一条坦平的公路,汽车开动了。指导员呵,你这次出门可不比往常呀,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车子越开越快,一座座路标从你眼前闪过,…… 长途坐车是很疲倦的。照说,你该好好闭目养神吧,不,你却手捧一本名叫《人生之路》的小册子.翻阅着、品味着。你酷爱这本书,常常手不释卷。你常说:“指导员应是怎样的人呢?政治工作本身决定他  相似文献   

14.
傅艾以先生来找我,说曹聚仁先生的纪念馆在他家乡建成、开幕了,要我为它写一幅字去,我说我的毛笔字见不得人,不能写,他说他们希望我一定写,我这个人面子薄,经他这么一说,就不管献丑不献丑,答应下来了,而且跟着想好了十六个字:“行万里路,无愧记者;写百本书、不负此生。”我想用此也足以对曹聚仁先生表示敬意了。可惜我到现在为止,还在拖,还没有把这幅字交出去。  相似文献   

15.
陈冰 《党政论坛》2010,(8):28-28
一位智者住在森林里,他时常坐在一棵大树底下。他看见有位樵夫靠砍柴谋生.过得很艰辛,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再前进一些呢?那样你就会发现一个铜矿。”  相似文献   

16.
新的公式化     
见小而不明其义者,往往见大也不明其义;岂可小大由之?《战国策·秦策二》“医扁鹊见秦武王”章.记述了明智的名医扁鹊与愚昧的武王及其左右那种尖锐的思想冲突.全文只有百十个字,但主要人物与他的配角个性鲜明,情节富有戏剧性,引得起读者的关注与思索:“扁鹊见秦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这两句文言文不难理解,不过是说秦武王把症状向医生扁鹊说了,后者提出替他除病的设想.但秦武王尚未表示可否,他的“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智者住在森林里,他时常坐在一棵大树底下。他看见有位樵夫靠砍柴谋生,过得很艰辛,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再前进一些呢?那样你就会发现一个铜矿。"樵夫想:"反正是个穷,为什么不试试看呢?"于是向深山走去,他果然找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朱东润先生一直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岁.住院之前,仍顽强勤奋,笔耕不辍. 1987年的一天,我到他家,见楼梯旁贴有一张小纸头,大意是:请来访者不要请他写字.我想,早就应该有这么一个告示了:他正忙于修改回忆录<八十年>,而向他索求墨迹的人太多,招架不了.说到这告示,他问:"我给你写过字吧?"我回答,写过一幅.随后就很放肆地加上一句实话:"只可惜那幅没反映您的书法艺术成就."并无求他再写一幅的意思,只是随便说说.不料,他竟说,等天气好时,我给你再写一幅.如此另眼看待,很出乎我意外.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柯立芝有一位女秘书,人虽长得漂亮,但工作中却经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立刻赞她:“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柯立芝的评价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又说:“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的打扮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处理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事后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啊。”好一个精妙的比喻啊,我们姑且称之…  相似文献   

20.
这事发生在海军航空兵某场站警卫连。一天,几位即将复员离队的老战士找连长说:“坐卡车去车站太冷,借给我们每人一件大衣挡挡风。”连长随口说:“谁保证把大衣收还啊。”有位老战士认为连长是在怀疑他们要把大衣带走,火气顿时上来了,他大声责问:“我们这些人,不值一件大衣钱,跟你干了四、五年,你竟然这样看我们。”经他这么一说,其他战士也来火了,有的甚至叫骂起来。连长则批评战士胡搅蛮缠,双方唇枪舌箭,各不相让,“战火”顿起。正在这时,闻声赶来的章指导员问清原由后心平气和地说:“咱们一家人怎么说起两家话来啦。今天西北风呼呼吹,坐卡车确实需要大衣挡挡风。连长也不是说不借给大衣,而是怕没有人负责。这样吧;这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