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认识和把握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的特殊性和基本原理,对于提高侦查讯问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和侦查讯问的活动规律,在对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的特点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从犯罪嫌疑人缓解和消除心理紧张的心理需求、犯罪嫌疑人的理性因素和犯罪嫌疑人拒供态度的要素性构成等三个视角,对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说服教育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中,侦查讯问对象容易对讯问人员形成主观偏见,从而影响侦讯效率。从社会心理学分析,侦讯对象偏见形成的原因有不当刺激和印象偏差等。纠正其偏见的方法是:强迫接触法、说服教育法、侦讯人员自身调节法、情景调节法、替换法、配合法和平等地位法等。  相似文献   

3.
情感感化是侦查人员在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情感需求,唤醒其正性情感,削弱甚至去除其负性情感,最终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讯问方法。作为一种“软审讯”方法,情感感化在讯问中能更好地迎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讯问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功效的发挥离不开构成它的每一个内部要素。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是情感感化整体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也是实现讯问目的的充分条件。情感感化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实施主体、被实施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坦白从宽”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鼓励犯罪嫌疑人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从而在量刑上给予较轻的惩罚这个承诺提供了法律依据。无论是从我国的法律渊源,还是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来看,“坦白从宽”都很有必要写进法条。“坦白从宽”主要运用于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讯问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讯问说服力是指讯问人员使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一种能力。讯问说服力具有对抗性、非暴力性、直接性、互动性、感染性特征,由依据、人格、方法、环境等要件构成,主要方式有说教式、化解式、调整式、纠偏式、开导式、激发式。增强讯问说服力要讲究倾在说服中倾听、发问、回答的技巧,同时要注意身体语言在说服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九步讯问法"又被称作"里德方法",在美国审讯界一直被奉为"审讯圣经"。它分为提出正面指控、展开审讯主题、阻止再次否认、反驳异论障碍、攫取疑犯注意、控制消极情绪、提供选择问题、查明犯罪细节和制作书面供词等九个步骤。"九步讯问法"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审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在侦查理论和实践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九步讯问法"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充分辩护权是不相符合的,应有比例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7.
悔罪心理是促进犯罪嫌疑人供述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是由犯罪嫌疑人自身的悔罪因素和外在讯问人员适时的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在讯问实践中,侦查人员应积极运用心理学的动机产生原理,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感化、说服教育的引导的心理策略,激发、强化悔罪心理,同时注意识别虚伪、错误的供述.讯问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供述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讯问语言是讯问工作的载体.随着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司法实践中对讯问语言的要求有所提高,讯问工作面临挑战.一线侦查员在工作中也深感讯问语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讯问语言应针对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在“合法、文明、把握界限、繁简得当”的总体原则下,根据侦查讯问工作不同阶段的任务和侧重点而采用不同的讯问语言,从而更加规范、高效地进行讯问.  相似文献   

9.
2012年修订的《刑诉法》依旧保留了"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的规定,形式上仍然强调了所有含有"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方法都将作为非法讯问方法予以禁止,但实则不然,从立法沿革的角度上看,适度"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方法是一种讯问策略,而且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表明,"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策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运用时需注意保持"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缴械投降,坦白交代,往往要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在使用讯问谋略时如果不把握好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入非法讯问的泥潭。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我国应设立适合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刑事犯罪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流窜化等特点,犯罪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日趋狡猾,刑事侦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而讯问是获取犯罪直接证据的有效侦查手段,因此把握讯问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讯问的基本特点入手,探讨了影响讯问的主要因素,提出应遵循讯问的基本原则,正确调控讯问的语言策略和心理策略,合理运用讯问技巧等观点,从而有效把握刑事侦查中讯问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的形式化倾向日趋严重,究其根本是由于合适成年人混乱的法律地位所致。在讯问程序中,合适成年人所起到的沟通见证作用能够有效实现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保护,但信息不对称仍是形式化倾向无法回避的原因之一。区别于法定代理人与律师,合适成年人在讯问程序中充当着独立“见证人”和“缓冲带”的作用,缓和了办案人员和涉案未成年人的对抗色彩。为了更好发挥制度效果,需要对权利的充实和适当限制进行完善,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保障儿童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侦查讯问对策又是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关于侦查讯问对策体系,目前观点各一。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和实践,认为一个完整的侦查讯问对策体系,是由基本讯问对策(讯问策略、讯问方法、讯问策略和方法得以实现的相关因素〈讯问言语、环境、气氛〉)和辅助讯问对策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针对讯问言语研究实际,提出并探讨了讯问话语结构的期间单位--连续语对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类型,并简要阐述了分析和把握连续语对这个基本单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从立法层面回应了这种关切,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并对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执法、司法做了一系列规定。如何更好地开展对青少年犯罪的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必答题。青少年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因此有必要提出区别于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方法,更多采用有心理学依据的合理化与说服教育等策略方法,这不仅可以有效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更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推动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讯问语言修辞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活动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手段,增强讯问语言的表达效果,以促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行为良性转化,达到审讯目的的一种语言活动。讯问语言修辞是在十分特殊语境中运用的修辞形式。讯问语言中运用修辞手段要遵守选用讯问语言技巧的原则要求,处理好选用修辞手段和遵循讯问活动的法律要求之间的关系。在讯问语言中选择运用好比喻、借代、对比、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和双关等。  相似文献   

17.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促使犯罪嫌疑人坦白交代,就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如果在使用讯问谋略时不认真把握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八非法讯问的边缘。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的精神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犯罪嫌疑人虚假供述的心理原因及其讯问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际讯问工作中,保持沉默和作虚假供述多被视为是拒供的表现,但二者在表现形态和心理原因上却存在着许多差别。通过对讯问中被讯问人各种不同于虚假供述的表现形态及其心理原因的分析和相应讯问策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讯问中达到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供述这一最终目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的证据类型是动态的,根据证明目的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情况下,它为口供的固定方式;特殊情况下,又可以转化为视听资料。在审查其证据能力的时候应当以“没有异议可采,有异议有限可采”为标准。面对证据立法上的滞后,应该加快立法完善的步伐。建议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候,在有关证据的章节中,增加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相关的法律条文,严格规范讯问录音录像的操作规则及程序。  相似文献   

20.
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反映他们对讯问工作认知态度和心理指向的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成功开展讯问的重要方面。以445名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分析他们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共有16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期望讯问人员杜绝非法的讯问方法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大方面。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认识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