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高校"两课"教学理念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课"教学必须从"两课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具体讲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理论教学与心理学理论运用相结合;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两课"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历史背景学习相结合;教师灌输与学生内化相结合;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浅谈"两课"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确保"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两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含义、"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条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议高校“两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当代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改进两课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两课教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 ,高校“两课”教学的主流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普遍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两课”教学其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不能够较好地呈现出来 ,“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着重从思想认识与教学投入两个方面和高校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与解决的对策 ,这对于推动“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课"教学意境是"两课"教学的一种艺术性追求,是在情景交融、情理相通、形神兼备、意在虚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体验."两课"教学意境是充满审美情趣的至高境界,它能激起"两课"教育工作者对"两课"教学艺术完美性的不懈追求,但这种不懈追求是需要不断的辛勤探索才能达到的,特别是要科学把握"两课"教学意境形成的条件和特点,遵循"两课"教学意境的发生规律,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把"两课"教学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两课”是我们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两课”教学的得失成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关键性影响。在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当从分析“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入手,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在“两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主渠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7.
章剑鸣 《前沿》2006,(11):124-126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对改革"两课"教学内容的提法、课堂讲授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效果与课堂效果的区别以及考试改革的方向等方面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两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正确理解改革教学内容与贯彻"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关系,重视课堂讲授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注意"两课"考试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从而使"两课"教学改革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8.
陈友放 《前沿》2005,(2):86-8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高校的“两课”(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 教学应该而且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将“与时俱进”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萃英 《前沿》2001,(3):15-18
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学校的"两课"教学,应该有科学的教育内容体系.依据反映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前瞻性的教育内容特征,作者认为应从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民主法制、文明习惯和创新精神方面建构起21世纪的内容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如何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少专家和同仁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而笔者将从教师的人格魅力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提高"两课"的实效性有密切的联系,它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独特而神奇的作用."两课"教师应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如亲和力和榜样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关键在于"两课"教师教育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然而,在"两课"教师中却弥漫着职业倦怠的气息.对教师自身、"两课"教学效果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即以"两课"教师为主体,分析其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探讨预防及缓解的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两课"教师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学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两课"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3.
李建斌 《前沿》2004,(10):140-142
加强和改进“两课”课程建设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加强和改进“两课”课程建设 ,适应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适应高等教育教学设定课程的内在要求的需要 ;适应高校学生思想与心理变化特点的需要 ;适应当代世界全球化潮流趋势的需要 ,应该依赖于有效的组织保障和科学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杨震  程婧 《前沿》2003,(8):68-70
本文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高校"两课"教育所发生的新变化,教育者要从准确把握"两课"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两课"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高等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创新"、高校教改成了当务之急.而"两课"因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两课"的教学创新已是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赵霞 《前沿》2004,(7):104-106
对高校“两课”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具体提出“两课”新的教学模式 ,分析新模式在推行中会面临来自学生和教师等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研究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龙一平 《前沿》2005,(8):91-93
多年来“两课”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改革的思路一般是着眼于解决局部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创新的角度,从适应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角度论述了深化“两课”改革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8.
龙鸣 《青年论坛》2005,(4):94-95
对"两课"教学的价值性的认识要从大学生本身以及通过他们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影响两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康强 《青年论坛》2002,(1):99-100
“两课”改革是具有全局意义和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高校长期开展的卓有成效的“两课”改革实践 ,既是对教改活动的科学总结 ,又是对具体思路和所做工作的描述。因而 ,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立法,还是出台重大公共政策,一般都要公开征求意见。如制定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新医改等,都无一例外将草案通过网络、媒体公之于众,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