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1945年7月1日至5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等六人访延安,在此期间,黄炎培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多次有意义的会谈。有一回,毛泽东问黄炎培感想怎样?黄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所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洋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及至一国,不少不少自江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入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又变,只有从万死中觉取一生、既面环境渐渐好好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戌’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无论对一个国家或者政党,腐败都是一种可怕的"瘟疫"。所以,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事前预防、事中调查和事后惩治。事后惩治一定要严,但这已经是危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社会资源已经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损害,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肃蛀虫(快板)屈保善说腐败,道腐败,腐败本是一大害。党风民风它败坏,恶人坏人它掩盖。反腐败肃蛀虫,百姓们拍手都欢迎。党中央,发号令,全党全民都行动。搞改革,促开放,不肃蛀虫难保障。蛀虫的野心都很大,金山银山敢吞下。拍马屁,找靠山,伪装进步往上...  相似文献   

4.
腐败,作为社会的一大丑恶现象,人们早已深恶痛绝。为此,党和政府下定决心严惩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陈希同、王宝森、徐炳松、于飞、姜殿武、孟庆平、褚时健等一批身居要职、权倾一时的贪污腐败分子相继落马。查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严重侵害党和国家利益的大蛀虫,对于震慑犯罪,维护国家利益,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不能不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时下一个带有非常普遍性的“小腐败”现象,也正在严重侵蚀着我们党健康的肌体,由于“小腐败”现象有其一定的隐蔽性,若严重深究,顶多违背了党的纪律,却够不上犯法,加之面广量大,在许多场…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03,(7):35-35
一棵大树有了根。可以经受风吹雨淋、洪涝灾害而不倒。同样,做脚下有根的人,也可以抵御腐败的侵蚀。  相似文献   

6.
洪振快 《廉政瞭望》2011,(11):66-67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腐败的官员,却没有不腐败的衙门。如果说有官方机构不腐败的话,那大概只有一个——晚清的中国海关。  相似文献   

7.
说“腐败”     
说“腐败”王愚近年,"腐败"这个字眼在党的文件、报刊、新闻中出现得多了起来。最近一个时期,更提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也是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不过,也得承认,"腐败"的形成,确非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腐败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8.
公仆与蛀虫     
公仆与蛀虫薛保勤公仆与蛀虫是两个古老的社会角色,可谓历史悠久。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人类、对社会、对政治、对经济、对历史、对文化,产生着截然不同的作用,社会对其也有着截然相反的历史与现实的评价,其功与过早已"盖棺定论"了。公仆与蛀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  相似文献   

9.
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趋于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作为也是腐败人们早已注意了恶作为的腐败。例如,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等等但是,对于不作为的腐败,人们似乎认识不足,或者没有当严重的腐败去整洁。所谓不作为的腐败,是指应做的不做,该办的不办,需要行动的而不行动,应该作为的而不作为一项又一项的不作...  相似文献   

11.
《军队党的生活》2013,(12):46-49
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由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枯萎;一支军队若不消除腐败,一定会打败仗;一个政党或国家若任由腐败的肆意扩散,最终难逃衰亡的结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12.
1945年黄炎培先生对毛泽东作过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之谈。他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有一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不怕“艰难困苦”,努力“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结果是“其兴也勃焉”;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力的扩大,“环境渐渐好转了”,历时一久,便“惰性发作”,且“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便“无法扭转”到头来是“其亡  相似文献   

13.
奔跑得太快了,有时会忘了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日子好过了,有时会丢了草创时期的那股劲头。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70年前,黄炎培先生就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联想当下,那些发财了就抛弃含辛茹苦的发妻去找小三小四的“土豪”们,那些当官了就忘记小时候的艰难困苦去大肆索贿受贿的贪官们,不也是掉进了这样的“发达陷阱”吗?  相似文献   

14.
<正>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对待,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年轻时,没有钱不可怕。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会让人感到恐惧。人,无论你有多么意气风发,多么足智多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很茫然,渐渐丧失斗志,忘却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  相似文献   

15.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苏共这样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2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其垮台是诸多"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共没有跳出"周期律"陷阱,特别是党内逐渐形成的特权腐败,也就是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凭借其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垄断政治、经济等权力,并为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在苏共党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权腐败已成为根深蒂固和习  相似文献   

17.
1945年7月4日,毛泽东在会见到延安访问的黄炎培先生时,二人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处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难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官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相似文献   

18.
新名词     
《天津支部生活》2012,(9):27-27
报复性腐败 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被称之为“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比普通腐败更加可怕,更具有危害性。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检察官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  相似文献   

19.
一个县委书记DE蜕变──马根旺犯罪轨迹追循大海公仆与蛀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角色。而眉县县委书记马根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却完成了这一从公仆到蛀虫的可怕而令人痛心的"过渡"。请看──古城眉县,曾是扶眉战役的将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创立赫赫战功的地方。半...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存在物,因此,对于形成腐败心理原因的分析研究,也首先应当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