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8,(10)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与专业化教育相比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理念从"全人"和"反对过度专业化"两个角度出发,强调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与通识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契合度,加强国学经典研习逐渐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国学课程进入高校课堂的路径并不明晰,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霍伟 《学理论》2015,(8):124-125
古典文学作品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环境格格不入、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矫正三个问题,提出了寻找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契合点、革新教学方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三种改革策略,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5)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应坚持人文教育,提倡以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具性教学,并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余景波 《学理论》2013,(24):257-258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会有很多因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些因素称之为有利因素,其主要包括学生对国学的"新鲜感"、教师参与国学教育、合理的安排和制度等;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国学教育的开展,它们主要包括国学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和国学语言内容的"晦涩难懂"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晓华 《学理论》2011,(11):348-349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为传承、发扬国学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试从传承国学这一角度来探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找到一个切入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是关于"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取之不尽的源泉。品读经典,在语文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渗透国学教育,从而重塑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是指经过悠久历史洗礼而积淀下来的、具有永恒的价值、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且蕴含常理常道、能指导做人常则常行的大道;是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和文献典籍。着重探讨了国学经典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与路径,重点解决了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冼康 《学理论》2012,(21):23-24
研究国学思想可以以史为鉴,让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通过对传统经典国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大幅提升决策能力,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领导干部很有研究国学的必要。弘扬国学思想,提升干部决策能力,使国学思想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研究国学,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利利  赵雪波 《学理论》2012,(12):195-196
普通高校在开设国学课程上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之处,其一为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学生思想的变化。其二为开课存在意识陈旧、教学人才断层严重、课程资源匮乏等客观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普通高校国学教学的开展可以适当多考虑三点:其一,坚持循序渐进的态度。其二,充分重视经典诵读的教育。其三,主动重新划定学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是以教师的"教"而展开的,建构主义教学则是以学生的"学"而展开的,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与灌输者,强调教师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大学语文教育环境中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实现意义建构。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观,在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旨在建构适合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波 《各界》2010,19(1)
高职院校过分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笔者从<大学语文>中所蕴涵的审美和育人功能的角度,指出<大学语文>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民族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文化气质等方面有着专业技能课程无法匹及的优势,发挥着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型学科,大学语文是语言的工具基础教育与人文审美教育的综合。但是,目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人文、轻实用”的语文能力培养缺位现象。拟在申论考试视野下,反思和重新定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实现人文精神、成人成才和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其提升语言文字能力、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当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课程,大学语文教育在改革中面临新的挑战。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和院校特点,按照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和内在规律,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等,应成为教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许菁频 《学理论》2011,(5):214-215
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语言类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交叉学科分析作品,扩展学生文学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力争通过各种渠道扭转当今高校大学语文"被漠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语境给<大学语文>教育提出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学语文>应该承担民族文化认同的重任,构建教育对象的精神家园,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上成人.为此,<大学语文>应立足子母语教育,通过形式和情感的感受,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对民族精神产生崇敬,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刻而持久的认同.母语文本选择应该坚持以"文"为中心,通过母语的人文指向实现<大学语文>的文化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学理论》2012,(2):173-174
自五四以来,国学历经波折,在国人日益强烈的文化认同需求下",国学热"兴起并逐渐大众化,但国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从国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角度,剖析国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在真正发挥出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雪波  刘利利 《学理论》2012,(10):179-180
由"国学"的界定可以推知:国学教学的方向不应执著在功利教育一个人生维度上。以往的国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如过于功利化、对国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清等。走出误区,首要的就在于抓住国学的"义理"主轴。而抓住此主轴的途径在于实现真正独立的心性教育。具体的教学方法则应该采取背诵或精读、细读元典的方法,并兼采中西人文经典作品之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各种困境。移动学习的理念和方式契合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求,并有助于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在移动媒体时代中,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移动学习活动有充裕的技术条件,也有必要性。因此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移动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利用移动媒体,根据移动学习理念,变革、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中介,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自媒体场域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注重传播平台的"微型化"建构与媒介素养的"扩展性"提升、遵循内化"受众本位"并警惕规避"迎合受众"、坚持主导思想的"一元化"和实践体系的"多元性"等,应是自媒体场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构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承载着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代使命.然而,由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之"应然"未能顺当地转换为教育之"实然".因之,必须从提高教学整体认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