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二战结束前后,苏联通过《雅尔塔协定》及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以下简称中苏旧约)获取了在东北的特权。其中的旅大问题,由于苏联的军事存在,是关系国家主权最为敏感的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外交上与斯大林就中苏条约问题数次交锋,迫使斯大林做出让步,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及至赫鲁晓夫主动归还旅顺海军基地,苏军撤出旅大,从此结束了外国军队驻扎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习骅 《当代广西》2014,(22):60-60
正1945年,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美、英、苏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经谅解,有关外蒙古……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直到签订4个月零9天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才奉命将《协定》的内容通知了蒙在鼓里的蒋介石。蒋介石在他的日记里哀叹,"就只这一些问题,已经是足以置我们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5,(4)
斯大林约瑟夫·维塞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一八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俄国格鲁吉亚的哥里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法西斯德国悍然发动对苏战争。三十日,斯大林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继而又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率领苏联人民,英勇顽强地抗击德军的入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一九四五年五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在一九四三、一九四五年,斯大林作为苏联政府首脑,出席了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斯大林因病逝世。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红军进驻旅大,为中国共产党掌握大连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进驻旅大地区。按照条约的规定,苏联在外交上必须支持国民党政府,但在东北问题上,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这样做。这在旅大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是苏联历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曾是斯大林的得力助手,斯大林之后在党和政府中排名第二。可是,斯大林去世刚过4个月,1953年7月10日,苏联新领导集团就突然宣布,贝利亚是“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敌人”而被逮捕。宣传贝利亚的书籍、图片立即从各类书店和报章杂志上消失,《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贝利亚条目也被重新印刷的  相似文献   

6.
《雅尔塔协定》让旅大地区变为苏联租借地,由此旅大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在此拉开帷幕。国共美苏三国四方博弈的结果,使旅大地区成为苏军军管下的中共特殊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苏新约1的签订,驻旅大地区苏军于1955年5月26日全部撤离回国。自此,旅大地区结束了由外国军队驻扎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经过浴血奋战,至1945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完成了对日军夏季攻势作战,打通了解放区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今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本作战宣言,继而出兵东北,沉重地打击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缩短了对日战争的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随即转入全面反攻阶段。1945年8日14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时签订了大连、旅顺口和长春铁路等协定。《…  相似文献   

8.
据初步统计,从1934年苏联作协成立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有2000多名作家被判刑、流放、劳改和处决。法捷耶夫主持作家协会,常违心地参加斯大林的“大合唱”。他愧疚日增,且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终于在1956年开枪自杀。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或许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术,甚至提出参观苏联的核设施。当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出这一要求时,斯大林拒绝了。不过,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纪录片。由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8月29日,而那时刘少奇已经离开了莫斯科,所以正像有些学者怀疑的,中共代表团看到的并非像他们理解的那样是有关苏联核试验的影片。斯大林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李向军 《前沿》2008,(11):36-38
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部论争中阐发和形成的。在论争中,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设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作出的总体性把握,它不仅在苏联历史上指导苏联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共和国呱呱落地、百废待兴之时 ,毛泽东却毅然抽身 ,于1949年12月16日对苏联进行了访问。而围绕毛泽东访苏这一问题事前所经历的一切 ,真可谓好事多磨。中共自建党以来就与苏联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过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都一直没有机会访问苏联 ,更谈不上与苏共高层领导人特别是与斯大林的谋面了。出于对苏联革命的向往和对斯大林的崇敬 ,出于通过直接的沟通获取苏联方面对中共的理解并进而得到支持和援助的良好愿望 ,毛泽东自解放战争以来就一直希望能够访问苏联。大概在1947年五…  相似文献   

12.
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程思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全世界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掀起了一股以批判“斯大林主义”为旗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了斯大林...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关于苏联剧变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据我观察,学界大概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专门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他们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斯大林否定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的斯大林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成功地对斯大林体制模式进行改革,最后积重难返,导致苏联剧变;另一派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者,他们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1920年代,斯大林入主苏俄权力中枢后,立即发现自己面临执政道义合法性的巨大挑战——一帮自卫将军纷纷撰写俄国内战史,所披露的史实对斯大林很不利。斯大林决定自己编一套《内战史》,给对手以批判和反击。他组建了几套班子编写,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于是,斯大林想到了高尔基,想到他在编修《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建筑史》中的创作能力,便选定由高尔基主编一套多卷本的《苏联国内战争史》。由高尔基挂帅,组成苏联建国后阵容最强大的写作班子,堪称苏俄文化史上一大奇观——“小说家主编历史”由此开场。  相似文献   

15.
李铁 《前沿》2008,(5):195-198
毛泽东评价斯大林是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的重要历史事件。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56年3月17日晚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书记处会议到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发生为第一阶段。毛泽东对苏联公开支持,私下表示不同看法;为补救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造成的失误,被迫对斯大林公开进行全面的评价;当时思考的重心在批判教条主义,评价的侧重点是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反思”,以便从中吸取教训,为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服务。从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发生到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为第二阶段。由于波匈事件的发生,毛泽东开始强调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消极作用,提出保护斯大林,重点是批判修正主义。从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召开到1965年底中苏大论战结束为第三阶段。毛泽东彻底否定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积极作用,公开为斯大林辩护,大批现代修正主义,并逐步形成“反修、防修”理论。  相似文献   

16.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纲领理论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低纲领的制定和实践进行了大量探索。对斯大林时期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在探索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过程中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应该给予客观评价和充分肯定 ,同时要深刻总结斯大林时期在制定和实践社会主义时期最低纲领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李海君  张战 《前沿》2011,(14):37-39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雅尔塔体系随之解体。从体系的力量中心来看,几大力量的地位和角色未变;特别是体系的主要矛盾依旧。从格局上来看,雅尔塔体系呈现大格局未变,局部格局大变的特征。但雅尔塔体系正处于变革的前夜,中国等古老国家和巴西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是推动体系变革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条件下,对雅尔塔体系进行和平变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深入,但现在仍有些人不看事实,还停留在中苏大论战时期对苏联的认识水平上,把苏联剧变说成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否定斯大林造成的。本文不是全面评述他们的观点,只是就被某些先生歪曲的史实做些澄清,告诉读者关于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一些真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从"九·一八"算起,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在广阔国土上的全民抗战,拖住了日寇陆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从而支援了苏联,使其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在西线击败了德国。斯大林说过,"只有日本侵略者的手足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时,避免二线作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苏联只是向中国和朝鲜提供了武器 ,和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0年10月中旬 ,周恩来总理秘密访苏 ,向斯大林陈述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具体困难 ,请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同时请求苏联也出兵。斯大林表示同意提供军事援助。他坚决主张中国出兵 ,但他明确表示苏联不能出兵 ,因为如果苏联出兵 ,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周恩来立即把斯大林的意见反馈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说 ,中国出兵是必然的 ,同时中国需要苏联的军事援助 ,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