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证券化已经成为知识产权融资的一种发展趋势,而基础资产的选择则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证券化的成败。结合美日等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从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适格性、基础资产的选择策略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借鉴欧洲经验开展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技术的纵深发展,有利于挖掘知识产权价值,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的金融支持手段.首先从理论层面概述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涵义及其交易结构,接着介绍了欧洲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中的音乐版权证券化、体育产业中转播权证券化、数据库收益证券化等著名案例,同时对欧洲近年来规模较大的药品、汽车和电影行业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行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在总结欧洲知识产权证券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一系列对策: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推进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体制,大力扶持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合理安排信用增级机构,完善信用体系,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的服务,建设一支能够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市场发展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作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其运用方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通过证券化实现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优势,并结合主要案例对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程序和设计进行了研究,特别关注了由于知识产权特性所带来的知识产权资产池设计应该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靳晓东 《河北法学》2011,29(12):107-114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过程中,特定目的公司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隔离交易风险与保证交易安全。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立法经验,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关于资产证券化中特定目的公司的单行立法,对特定目的公司的发起人、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为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开展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世界重大金融创新成果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拓展出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新兴理念,它首先在美国发端,其基本交易结构由原始知识产权权利人、特设机构和投资者三类主体组成.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推翻了实体财产的交易观念,近来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发展.中国政府为了积极地推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融合互动,启动了这一方面的改革探索与政策尝试.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与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与美国次贷证券化法律规制的缺陷有关。知识产权证券化比次贷证券化有着更加特殊的风险,需要对基础资产、发起人、债务人、信用评级等进行更加谨慎规制。结合比较研究,整体上,各国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立法均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国尚无知识产权证券化立法,有必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实践和个案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法律构建方面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资产证券化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勇 《法学评论》2005,23(3):146-151
本文结合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发展与实务运作,对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详细分析SPV的“破产隔离”、应收账款的“真实买卖”以及应收账款转让的完善等问题,认为中国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离不开对这些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以进行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为宜。  相似文献   

8.
王岩 《知识产权》2007,17(5):24-29
从财务角度谈知识产权的应用,是就会计概念下的知识资产如何发挥效能而言。知识资产的财务应用分为直接经营和融资两大部分,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在财务应用的可操作性上有很大差异。中国现有条件下的知识产权的财务应用应主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和风险投资及担保制度的路径来实现,而不应是孤立的权利交易、资本化与证券化。  相似文献   

9.
王小萍 《法制与社会》2010,(21):113-113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既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提出了挑战,又对法律制度提出了新课题。本文以2005年出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为背景,结合现今金融法律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我国资产证券化在先试点后立法原则的指导下,至今已推出了十几件交易。随着试点的成功,各界开始关注证券化基础资产扩大的问题,热点之一是考虑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的构建。知识产权证券化通常定义为:发起人将知识产权或所衍生的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