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战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所引领的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获得的新启示与发展契机,亟待实现三重突围:一是资源认识的突围,正视全省旅游塌陷区鄱湖精品资源的存在与旅游品牌亮点的崛起;二是主题形象的突围,实现由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到鄱湖山水,人杰地灵的转变;三是开发重点的突围,在驾驭鄱湖品牌和主题形象新平台的基础上,旅游开发重心由原来的边陲开发型向聚湖向心型转移。这三重突围,将全面打破原有江西旅游产业‘开’字空心离散型的传统发展格局,开创江西旅游大省建设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在保护好江西--湖清水的前提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实现江西新崛起的关键所在.鹰潭市地处鄱阳湖城市群之中,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无疑给鹰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洪梅 《理论导报》2010,(10):16-16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是江西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实现我省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人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我省大旅游建设,运用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立足三个面向,即面向中端人才培养、面向旅游业、面向鄱阳湖生态区,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中端人才对接培养平台,实现高职教育、旅游业、区域经济三者的有效结合.其具体举措应包括作为"三位一体"载体的相关旅游学院的功能再造、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办学模式的创新以及高位推动,统筹共振的规划、指导、保障、运营该平台的体系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5.
产业低碳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促进江西通过整合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部崛起和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只是一个基础起点。中国作为一个在农业文明时代一直领跑世界的发展中大国,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全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路径,通过产业低碳化和低碳经济模式的创新,创造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国际化,形成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政策体系,逐步在生态文明时代实现全面崛起,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经济示范区,是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系统工程。面对历史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获取应有地位的必然选择,是新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大实践,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构想,必将对江西全省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犹陡水湖是个风光秀丽、极其诱人的美丽景区,但长期锁在深闺,人皆未识,默默无闻,名不经传.近期,赣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陡水湖开发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开发格局,欲将陡水湖建设成高品位、具有国际水准的著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姚仕萍  薛智韵 《求实》2012,(5):58-61
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环境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介绍旅游环境承载力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实证模型,对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业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鄱阳湖地区农村拥有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是当前江西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为国家战略的条件下,环鄱阳湖地区农村民俗文化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环鄱阳湖地区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针对当前制约农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环鄱阳湖地区农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引擎。而就在之前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省委书记苏荣致辞时说:  相似文献   

14.
孙林 《当代贵州》2013,(11):61-61
旅游小镇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必将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项亟需推进的工作。贵州省实施的"TOP50"旅游小镇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将为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源源动力。"TOP50"旅游小镇是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对外招商的形象标识,是指"十二五"期间在全省范围规划开发50个"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理应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助推器。这不仅是其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责所需,同时也是高校大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邱建军 《理论导报》2010,(10):37-38
<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全省上下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崇义作为五河源头县,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江南绿色宝库"。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理性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就崇义县发展生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实现环鄱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能旭  谢颖 《理论导报》2010,(12):59-60
<正>上犹陡水湖是个风光秀丽、极其诱人的美丽景区,但长期锁在深闺,人皆未识,默默无闻,名不经传。近期,赣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陡水湖开发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开发格局,欲将陡水湖建设成高品位、具有国际水准的著名旅游景区。由此可见,陡水湖景区开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机。策应新形势,上犹县如何抓住机遇,加快陡水湖景区大开发?笔者认为关键要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转变江西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要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龙头和引擎作用,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