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娥 《前沿》2005,(8):246-249
汉语中所有与科举有关的熟语类聚为一个完整的科举文化熟语系统。根据表现内容、描述对象的不同,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典故性科举文化熟语系统、秀才文化熟语系统、状元文化熟语系统。每个子系统中的语汇成分,都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方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  相似文献   

2.
王岩 《前沿》2012,(4):140-141
对汉语熟语的亚文化现象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熟语的亚文化现象主要体现汉语方言熟语和社会亚文化语言中的流行语两个方面。研究方言熟语主要研究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属性、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熟语产生的地域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以及熟语与方言熟语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研究社会亚文化语言的流行语主要研究其文化特点、语言特点以及产生的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研究社会亚文化流行语对熟语的影响,以及流行语与熟语之间吸收和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岩 《前沿》2006,(10):225-227
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汉语熟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语用价值.分析熟语文化具有的民族性、系统性、丰富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以及熟语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试图提出熟语文化这一概念,对把文化学和语言学相结合来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熟语,拓宽熟语研究的领域和深度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傣族文化并不等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着佛寺文化。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含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个方面。傣族文化中所保留下来的百越文化色彩极浓,有大量的事实为证。而中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很早以前,傣族的先民曾在中原地区居住过。不少学者正在探索傣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出不少重要线索。但是,“上座部佛教传入以后,佛教和佛教文化给以傣族的影响更大、更深,佛教文化已经浸入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傣族文化是多元的,而佛教文化似乎占居了领先地位,佛教给予傣族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可以…  相似文献   

5.
王德 《前沿》2005,(9):263-265
军事熟语渊源于诸子百家思想和兵家思想,它有其哲理性、历史性、民族性、习用性等特征,现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军事熟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6.
李慧慧 《前沿》2013,(4):123-125
熟语是每个民族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译者不仅要融人这种文化,更要传承这种文化。在翻译中,能否对该熟语所带有的文化特色做出恰当的处理,关键是在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采用合适的翻译手段,尽可能地再现源语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归化、异化的利弊,并从熟语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举例、对比讲述两种翻译方法的使用,指出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对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来说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通过佛教与现代自然科学以及心理学的跨文化对话 ,可以认识佛教在科学时代特有的文化价值。科学的进展为认识和拓展佛教文化的蕴涵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佛教文化则以人文的、异质文化的因素影响着现代科学的文化取向。佛教文化与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将为超越科学与人文的隔阂 ,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新世纪云南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祥和 《思想战线》2000,26(5):93-96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本土化程度强、品位高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经过不断建设,云南已建成一批佛教文化旅游景点,不少地区也把佛教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外以宗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很有特色,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要使佛教文化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就要解放思想,加强研究,推出精品路线,发掘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将有力地弘扬佛教文化,扩大普陀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普陀山观音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浙江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省召开为契机,从佛教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出发,分析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探讨普陀山发展佛教旅游的内容,并提出发展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1,27(4):89-92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何家立 《创造》2011,(7):80-81
由于傣族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佛教建筑,所以探究傣族佛教建筑中的数学元素,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谭舯 《黄埔》2013,(4):82-8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特点。台湾佛教和祖国大陆佛教渊源深厚,发掘和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文化内容丰富 ,形式多采 ,其涵盖面几乎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文学、史学、艺术、教育乃至民风民俗等社会文化的一切领域 ,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 ,都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 ,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民族新文化的今天 ,我们理应对中国佛教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认真地加以发掘、继承和发扬广大。当前 ,面临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 ,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寻求精神安乐和宁静的重要性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从发生学的观点分析,熟语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汉语熟语必然是跨学科研究,我们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和哲学等来探讨其产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龙熟语与民族文化心理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 《前沿》2006,(9):224-226
本文通过对龙熟语的分类剖析,阐释了其中所蕴涵的三个方面的民族文化心理,辩证的论述了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桐柏县委统战部在抓好桐柏山红色文化、佛教文化和盘古文化的挖掘整理的基础上,把弘扬三大特色文化的内涵与做好统战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统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语言的独特就在于作为文化的承载和表达手段,把文化中的其他要素融汇于自身之中,使文化的各个要素、各个层面都能在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文化在语言中的“共时折射”或“共时浓缩”。李树新先生的《开门七件事文化熟语探析》一文(发  相似文献   

18.
汉语熟语的形成发展及语义动态构建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语的形成、熟语意义的构建和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我们按照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和隐喻、概念整合等概念理论来分析熟语生成及熟语语义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在西汉末年(公元前8—2年)自印度传入我国后,近二千年来,经过汉族和广大少数民族在传承中的自我发展,形  相似文献   

20.
在50—70年代的藏族小说中,民间谚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存在,作为藏族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它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农牧文化特色、道德训诫意识、佛教文化色彩。民间谚语丰富了藏族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凸显了人物性格、增加了小说的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