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要依靠法治来推动和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永文 《湘潮》2013,(2):42-43,4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同时要注重法治功能的发挥,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邓齐滨 《奋斗》2023,(1):43-45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建设的范畴,其核心是依靠政党和国家法律确立政党权力、行使政党权力与制约政党权力。政党法治建设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党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政党法治建设离不开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推进政党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也保证了政党法律的有效性。政党法治化要通过党内民主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常珍 《实事求是》2000,(3):76-7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是对行政机关实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而要实施依法行政,不仅要靠广大行政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职能,更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依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一、充分认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依法行政主要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必要性,认识到…  相似文献   

6.
李林 《求是》2015,(3):11-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指引、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目标依托于人类最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统一的:社会和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是法治的现实功能的具体实现,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在西部实现法治是同一过程,没有法治,就不会有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的法治环境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以法治促进、规范、保障和服务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在现阶段加强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立法,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以保障西部大开发高效、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提出‘觉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创新要求,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议’,这对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方略,表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就是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使既体现中国特色又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管理创新在法治的轨道上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有效的社会控制和治理,是通过公共组织实现的。代表公民权利行使的社会团体应当以维护公民权益为已任,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手中的权力,改变依靠人治来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的习惯做法。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法治的前提是公权力受到规范和约束,依法治国以依法治权为逻辑起点,在依法治权中实现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约束权力,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参与、程序正当、权力制约等法治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方法治建设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将法治建设深度融入地方整体发展战略,提升地方政权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素养,提升法治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良法之治理,要体现法律平等、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精神;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员要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16.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良法之治理,要体现法律平等、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精神;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员要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东阳 《前线》2015,(2):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增进全民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8.
黄春英 《党史文苑》2013,(14):41-4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切入点是要处理好法治思维与大局思维、道德思维及应急思维的关系,着力点是要从完善立法、落实责任和优化环境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应当沿着法治的轨道进行,应当以法治为基础,探寻社会管理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既要保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迅速取得实效,全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又要注重长治久安,在全社会形成打击暴恐、厉行法治、遵守秩序的良好氛围。必须注重运用法治精神引领反恐怖工作,利用法治思维厘清暴恐活动本质,依靠法治武器严惩暴恐犯罪,宣扬法治精神形成全民反对暴恐氛围。通过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团结少数民族群众、爱国宗教人士以及在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法治理念等方面,落实法治思维视域下的反恐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