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虽然蒋介石早在1935年就已决定将四川作为对日抗战的大后方、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据地。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首都究竟迁到什么地方,却一直悬而未决。直到是年11月12日蒋介石与林森晤面会商并共同决定迁都重庆之前,都没有国民政府究竟会将首都迁到某一具体地点的记载和说明。那么,重庆为什么能在四川乃至西南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的不二选择呢?笔者认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除了重庆具有四川所包含的"地大、物博、人众以  相似文献   

2.
一、群英荟萃江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于是,武汉成为南京到重庆重要.决定迁都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进而向华北进犯。而日军要实现其军事上占领华北的企图,必须突破素有"华北要塞"之称的山西防线,因此,山西成为日军在华北作战的重点区域。为抵抗日军的全面进犯,8月5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战区,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晋绥战事,指挥该区的作战部队。8月20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在太原成立。8月28日,在日军攻  相似文献   

4.
文锋 《党史博采》2011,(8):39-43,47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决定开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并作了军事部署和分工:由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抵抗任务,中共军队负责在敌后侧击日军。  相似文献   

5.
回顾历史,77年前,1938年2月18日的黎明,9架日军飞机成"品"字阵形从湖北巴东穿越三峡,经奉节过忠县,于9时30分突破防线直指重庆,空袭市区近郊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这是日军飞机在抗战期间第一次轰炸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阶段,为持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  相似文献   

6.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和一一五师主力在广阳镇和沾尚镇之间,毙伤日军千余人。图为一一五师在广阳战斗中的阵地1937年11月9日,太原陷落。日军将抓到的大批中国人分别驱赶到一处后,便集体屠杀中国首都南京鸟瞰。炮声已侧耳可闻,昔日的光彩已黯然失色1937年11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了江南指挥部(后称苏北指挥部)。图为指挥陈毅(左3)、副指挥粟裕(左4)在行军途中1939年11月12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在河北省完县黄石村逝世。1941年11月4日,日军…  相似文献   

7.
陆安 《党史纵横》2000,(4):47-48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各地军政要员云集南京,研究抗战战略及军事部署问题。8月15日会议结束,蒋介石到云南省主席龙云下榻处,作礼节性拜访,言谈中,龙云提出日军可能会全力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中国必须早做准备,为此建议修筑滇缅公路,确保西南的对外交通畅通无阻。龙云的建议得到蒋介石的首肯,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出龙云所料,国防会议刚刚结束,8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对长江口到潮州的中国海岸线实行封锁,紧接着,9月5日,日本政府又宣布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  相似文献   

8.
<正>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民族战争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无论兵源、粮源都居全国之冠。武汉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成为全国战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大后方的战略要地。四川特别是陪都重庆是日军大轰炸的重点地区,四川的损失极为惨重,但四川人民冒着被空袭的危险,仍坚持生产,支援抗战。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  相似文献   

9.
重庆谈判重要纪念地——林园林园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的峡谷中,峰峦叠翠,风光优美。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任侍从室主任的张治中奉命到西郊为蒋介石选址修建郊外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从一座内陆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舞台;从一座古老的军事要塞,一跃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指挥中枢。  相似文献   

11.
梁宗仁 《奋斗》2008,(9):62-63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袭沈阳中国驻军北大营,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然而,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却采取“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南京命令东北军司令张学良撤退关内。那么,关东抗日谁先打响了第一枪?  相似文献   

12.
<正>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是抗战时期各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重庆设立的驻华使领馆遗址。国民政府作出迁都重庆的决定后,苏联驻华大使奥莱斯基于1938年1月第一个在重庆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并设立使馆。之后,美国、英国、法国、波兰、巴西、土耳其、秘鲁、比利时、澳大利亚、挪威、加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南京易手之前,国民政府就迁到了广州,接着又从广州迁到重庆。蒋介石飞到重庆没多久,又于11月30日撤到成都。两天后,重庆失守。蒋介石开始在成都"中央军官学校"办公。12月7日,蒋面色凝重、不无沮丧地告诉陈立夫:"今天真奇怪,我召集军事将领开会,大家都不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驱逐鲍罗廷”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之后,鲍罗廷利用各种机会来限制蒋介石,力图恢复到此前国民政府党政军分权、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局面,而蒋介石则期望巩固业已取得的各种权力,双方矛盾发展至迁都之争时已水火不容.值鄂赣僵持之际,蒋介石决定驱逐鲍罗廷,在经过必要的舆论准备之后,蒋将驱鲍的行动付诸实施.由于共产国际坚决反对撤换鲍罗廷,加之蒋介石在迁都之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日军很快便将重庆锁定为其战略轰炸的主要目标。日军轰炸彼时的重庆,具有非常明确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以炸迫降"、"以炸迫和"。对这一意图,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32):62-62
南京陷落后,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贵州成了陪都重庆的屏障。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使贵州的交通区位骤然凸显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学习月刊》2012,(9):49-50
1940年6月枣宜会战失利后.有鉴于鄂西门户宜昌已经失守、陪都重庆已在日军凯觎之下的现实.蒋介石决定重组第六战区.且将这副“守门”重担交到了陈诚手里.让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实际上.陈诚在1938年即任湖北省主席一职.因军务繁忙.该职遂由严重先生代理)。  相似文献   

18.
1927年3月18日,蒋介石离开九江,乘“楚同”舰东下安庆,26日到达上海。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背叛革命。18日又在南京成立他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抗衡。这一切看似来得很突然。其实,在此之前,蒋介石在九江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已经为公开背叛革命、成立南京政府作了充分准备。眼看计划破灭,产生自杀念头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计划北迁。16日,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司法部长徐谦和中央执委宋庆龄等迁都调查委员,离粤北上考察迁…  相似文献   

19.
彭德怀拒财     
1938年1月15日,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第一、第二战区将领会议,除国民党军的将领外,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参加了会议。17日,朱、彭、林、贺、刘面见蒋介石,提出增加八路军的经费和武器供应问题,蒋介石采取敷衍态度。但他看到共产党的这些将领身着灰布军衣,腿缠绷带,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竟然穿着一双草鞋;他们却能在华北抗日战场大显身手。而国民党的将军们虽身着黄泥制服,足登马靴,待遇优厚,却不乏怯敌怕死之辈。他不由得一阵心寒。会议刚结束,蒋介石便约彭德怀同…  相似文献   

20.
一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国民党军奉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正面战场上节节失利.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日本侵略军沿着陇海铁路继续向西进犯,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6月1日决定:将豫东20万军队调往西山地,作战略转移,并且作出了扒开黄河南岸大堤,阻挡日军的决定.6月4日,日军已逼近开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