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 邓小平说:罗荣桓是个厚道人。 一个人的人格和人品也必定体现在他对孩子的教育上。江泽民说:罗荣桓家风严谨。  相似文献   

2.
罗荣桓元帅的逸闻趣事不多,病逝又早,留下的回忆资料也比较少。加上工作性质不够大众化,更没有个人“死党”为之宣传,所以一般民众对他的印象甚浅。若非毛泽东有一首《七律·吊罗荣桓》,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了解他的生平了。  相似文献   

3.
罗荣桓热心培养年轻干部高云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非常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他认为,我们配备干部,不能看贷格,要重视德才,只要有发展前途,就要认真培养,大胆使用。因此在工作中他不断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挑重担让年轻干...  相似文献   

4.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不幸病逝。当天,聂荣臻元帅向正在开会的中央政治局及时报告了这一噩耗。毛泽东主席闻讯,当即提议与会同志起立脱帽默哀。哀毕,毛泽东感慨地对在场的政治局委员们说道:“罗荣桓同志逝世了,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随后,又宣布会议暂时休会,并亲自来到灵堂,向罗荣桓元帅遗体告别。告别之后,为表达哀思,毛泽东又写了一首七律。该诗前四句是:“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第七、八两句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些情…  相似文献   

5.
集邮     
罗荣桓(1902—1963年)湖南省衡山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军事家、元帅。1992年11月26日邮电部发行《罗荣桓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2枚。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10,(9):56-58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御外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涌现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杨靖字、粟裕、聂荣臻、陈赓、罗荣桓、贺龙、罗荣桓、陈毅、徐向前、叶剑英、彭雪枫、定权、吕正操、赵尚志等一大批抗日名将,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抗日名将,如张自忠、李宗仁、戴安澜等,都是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而做出了秉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铭记和缅怀。  相似文献   

7.
王贞勤 《春秋》2014,(3):9-12
正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时,当地存在着日、伪、顽、杂、匪等多种武装势力,一一五师新来乍到,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罗荣桓和一一五师遵照中共中央的统战政策,积极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纵横捭阖,越战越强,逐渐成为山东境内一支最重要的抗战力量。这期间,罗荣桓同不少有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山大王"结交为好友,建立了很深的情谊,并引导他们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罗荣桓在鲁南结交的万春圃,就是这些"山大王"  相似文献   

8.
李崟 《党建研究》2011,(9):63-63
罗荣桓元帅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近半个世纪。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八年抗战历史长河中,一代名将罗荣桓在山东抗日六年半,他的足迹遍布八百里沂蒙,为山东抗日斗争做出卓越贡献,山东人民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迹!进军抱犊崮创建鲁南根据地遵照中央指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于1939年3月2日,率东进支队挺进鲁西。当月下旬,挥戈东进,到达沂蒙山区,罗荣桓在沂水县王庄向山东分局传达了中共中央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10.
彭畏三 《传承》2010,(25):23-25
我是在抗日烽火燃遍山东大地时,离开泉城,走进巍峨的抱犊崮山区,投入党的怀抱的。1939年夏天,为了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罗荣桓政委奉党中央的指示,率领一一五师部分战士挺进鲁南山区。初见罗荣桓当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还没有入党,虽然想和罗政委详细谈谈,但考虑到他身负重任,哪有时间。  相似文献   

11.
1937年4月,罗荣桓在革命圣地延安与红军女干部林月琴热恋上了,他把这事告诉了毛泽东,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一听,拍着罗荣桓的肩膀,乐呵呵地说:"好呵!没有家庭就不是一个完全的革命者,你俩结婚吧,我一定要喝上这杯喜酒。"  相似文献   

12.
陆房战斗     
杜尊春  邓凡玉 《春秋》2011,(2):58-59
1938年夏和1938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两次电令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一一五师挺进山东,至12月2日,集团军总部正式命令一一五师向山东进军。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由晋西出发,东越平汉线,  相似文献   

13.
1945年11月.毛泽东在原新四军主要属地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之后,还早先一步将新四军主力调往山东,接替原罗荣桓的山东八路军主力远赴东北后留下的空当,并重组山东军区与山东野战军(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平级,但华中野战军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指挥)。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临沂市一度曾被誉为华东“小延安”,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省人民政府,新四军军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1960年代的诗作中,《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可入上乘。然而它被国内绝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研究者误解误读了。其诗云:  相似文献   

16.
农丕泽 《传承》2010,(31):48-50
<正>一出身于湖南衡山县乡绅家庭的罗荣桓元帅,中学时期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的革命思想影响下,积极参加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长为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罗荣桓"实业救国"的尝试在当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对中国整个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压迫的大环境下惨遭失败,严酷的现实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出路和个人的前途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他说:"我也相当工程师,当建筑师,但是现在看来,首先要  相似文献   

17.
洪涛 《八桂侨刊》2004,(2):58-59
1930年,毛主席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于是.肖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8.
副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于学忠王世泰王宏坤王秉璋王新亭王震王树声宋任穷宋时轮吕正操李先念李明扬  相似文献   

19.
师小玲  蒋明初 《传承》2006,(10):10-13
这次名为“情系长征路”的红色缅怀之旅,是由中国革命史上战功卓著的罗荣桓元帅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炮兵副政委罗东进中将牵头策划的。认识中将是在2004年的12月份,一行人前往百色考察,印象极为特别,没见过那样有活力的“阳光首长”:一架专业相机总是挂在胸前,那么善于发现,那么善于捕捉,不时将得意之作与人分享,谁适合在哪个景物留影,他都亲手摆布,心致细腻亲和,心下惊奇他的审美激情,不知他有着怎样明媚、烂漫的内心世界。而这次见到他,则是英气逼人、鼓荡风云的将帅之势。炎热潮湿的七月天,长途劳顿,不显倦容,举止之间,透着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令人不禁想起罗荣桓元帅当年的身影。笔者就在重走长征的路上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夏明星  费永平 《传承》2009,(3):30-31
徐立清人很好,没有名利思想,而且言必信,行必果。徐立清是一面明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让级:以身作则的楷模1950年9月,为统一全军干部管理,建立健全正规的干部工作制度,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1954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当时,毛主席对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点将:"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