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再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理性的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在某些条件下,不成熟的公民社会不仅不会促进甚至会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研究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必须考虑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社会: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是解读政治文化的一个新范式.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的模式和结构,不仅决定着政治文化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嬗变历程.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古代、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不断变迁,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主题也在发生相应的偏移.公民社会代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构,它的发展提升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夯实了法治的非制度要素,催生了政治文化在心理层面上的成熟,从而积极地推动了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应更多关注政治文化的深层机制及社会根基,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竞争与合作,构架良性互动与双赢机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公民社会对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崛起,但与典型意义上的成熟公民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面临着很多发展的困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培育和壮大。  相似文献   

4.
李劲 《理论文萃》2007,(3):10-17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话语理念,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学者的语境中,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自治的特点,天然的与政治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学界对于公民社会理念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严肃的理论反思。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在前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理论研究重新兴起,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既需要强大的国家,也需要成熟的公民社会,需要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既合作又制衡的平衡关系.国家要有意识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引导公民社会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公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寻求与国家的合作,同时发挥对国家的参与和制衡功能.如此,民主政治发展就成为国家与社会各方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个渐进而又持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构建公民社会可以改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构建公民社会,在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新视野》2007,3(5):78-79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的自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涌 《理论学刊》2003,1(5):122-124
公民是现代社会里特有的概念 ,是政治和法律概念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里 ,人们缺损“人”的社会意识 ,更多具有的是“人”的自然意识 ,即公民意识缺损 ,反映了公民对国家政治改革的淡薄性。而要建立现代社会制度 ,确立法治的政治体制 ,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等 ,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确立 ,所谓的现代社会制度也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划时代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政治形态从传统的卿即国家的君主专制社会发展、转型到现代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中国在近、现代及以前的漫长小农经济及半殖民经济和专制社会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公民及公民社会。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仍未具备产生实质性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造就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兴起。它既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志高 《求实》2005,1(1):47-50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 ,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民主政治 ,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 ,开展公民教育 ,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民主政治并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抽象的政治字眼,它的实现与公民的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有关,而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舞台和社会条件是公民社会。可以这么说,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民主政治的土壤,因而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已经在当代中国兴起并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人民政协可以在整合公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为政协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国家应加快人民政协的改革,加强人民政协与公民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促进政协工作的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并推动人民政协向协商民主组织发展,使其更多地参与国家立法和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五种模式。而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机构又是政府的载体。因此,敢府机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与公民社会的和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去没有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此点。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快公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使两者关系和谐,这也许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民社会兴起与有效治理的三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留建 《新视野》2007,(4):74-76
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推动政务公开、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有序的公民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效治理,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理想的政治模式,必须坚持妥协性、合作性、协商性三大原则来建设民主政治,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但是民主政治并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抽象的政治字眼,它的实现与公民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有关,而公民的政治价值观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思想基础,也是影响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根据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自觉转换和更新政治价值观使之适应变化的形势,是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必须正视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及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分析,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理性的、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而良性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睿  皋艳 《求实》2006,1(1):65-68
政治现代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主从政治层面向社会层面回归的过程。公民意识的内在精神表现为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是实现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桥梁。公民意识的欠缺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立足于中国的政治过程,积极探索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现代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悄然兴起。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趋势是走向和谐——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公民是国家的基本因子,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是民主政治和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性内在规定。中国农民作为国家共同体的重要构成要素,农民获得平等公民权利和养成基本公民精神是民主国家建构的基本要求。当代中国农民不仅因国家的"政治屏蔽"面临着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性消解,而且也因农民公民意识的薄弱,农民身份面临着"自我锁定",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民公民身份缺失的两大根源。我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其首要表现为农民的"公民化",即"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既需要农民公民精神的养成教育,也需要农民公民资格的国家认可和承认。中国农民现代公民身份的建构与重塑是保障农民权利、推动乡村治理、巩固民主基础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