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省域文化品牌的内涵及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以山东为例,提出以下建设省域文化品牌的思路对策: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确立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研究确定本省文化品牌的整体定位;重点打造本省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多措并举做大本省文化企业品牌;持续开展文化品牌宣传促销活动;实施省域文化品牌"走出去"战略;高度重视本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受湖湘文化的滋养,湖南传统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但面对区域发展的竞争与挑战,湖南文化品牌仍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在"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下,湖南文化品牌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湖南自身的地域优势,对传统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湖南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品牌人才的培养和品牌研发的力度,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品牌发展策略。通过把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创新结合起来,给予文化产业以品牌提升和内涵充实为动力,推动文化创新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我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日益发展成为我国许多省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提高各省市综合实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提出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文化产业除了要把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创造经济效益外,更应该注重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使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文化品牌是文化繁荣的必然结果,是文化生活质量的标高,是辐射文化生活的圆心.文化繁荣的标志主要有精品涌现、人才辈出、以至最终的品牌形成.文化品牌是文化百花齐放局面水到渠成的产物,构成文化生活的主流,形成吸引受众的凝聚力.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壮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品牌.在现代社会,文化品牌往往具有历史积淀深、知识密集型、高知名度、或者高技术、可复制性、可持续利用、再生产能力强等工业特点,是文化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浓缩,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博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视野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两者具有着不同的内容范域,却有着共同依赖的文化资源,这由此成为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博弈的契合点。于是,形成了一个文化资源主导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博弈关系,即农村文化产业既阻碍、又涵养文化事业;反之,农村文化事业既限制、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问题成为博弈的分歧点。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诉求是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同步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来源,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海霞 《学理论》2013,(15):194-196
少林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品牌经济,在品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以品牌为中心,建立整合机制,维护品牌形象,协调少林文化产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少林文化产业,实现少林文化品牌增值,以推动少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2,(11):74
第三届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暨2012中国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由中国企业形象建设联盟理事会、中国品牌协会、中国营销学会、《侨园》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城市文化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自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就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关系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第三届年会聚焦"企业品牌战略发展",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打造自主  相似文献   

8.
孙志娟 《学理论》2014,(20):146-147
云南省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疆省份,其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不能够照搬我国其他发达省份的模式,而应该从云南省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从实际情况看来,云南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省份,而这也是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优势资源。对云南省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转变成为产业优势,从而逐渐形成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这是现阶段云南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化品牌是文化繁荣的必然结果,是文化生活质量的标高,是辐射文化生活的圆心。文化繁荣的标志主要有精品涌现、人才辈出、以至最终的品牌形成。文化品牌是文化百花齐放局面水到渠成的产物,构成文化生活的主流,形成吸引受众的凝聚力。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壮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分析新时期陕西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实践,从打造陕西特色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陕西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地位日渐突出。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化发展是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为此,必须革新旧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公平观、演化观和文化消费的生态观,用以指导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2)
高校教职工文化是一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精神与灵魂。高校教职工文化品牌更是一面旗帜,能够极大地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均发挥着深远的作用。浙江工商大学打造了"寻找身边的感动"、后勤"绿叶"文化等优秀教职工文化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总结其做法与经验,挖掘问题与潜力,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创新,从文化理念、工作机制、活动开展等多途径不断实现教职工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为了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到位,必须抓住几个关键方面:加大投入,重视载体建设;创新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充实人员,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奕 《学理论》2009,(17):97-9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涵盖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优秀民间文化保护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经由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作为对"时代问题"的回应,"文化"本位的回归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有效维护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以实力的增强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高位态的提升,是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目的所在。强调文化产业在健全发展体系中增强文化意识,在回归"文化"本位中增强文明互鉴、文明通约的能力,旨在推动中华文化成长为全球的高势能文化。  相似文献   

16.
钟龙彪 《求知》2013,(7):43-45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主要通过创造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特殊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天津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就必须在加快发展天津文化事业的同时,把天津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而要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前提是要把天津的文化产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医院文化助推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一是营造思政教育文化氛围,打造思政教育"细胞工程";二是开展员工关爱文化行动,缓解医务员工"职业倦怠";三是树立患者服务文化品牌,提升医疗服务"暖实力";四是倡导公益慈善文化项目,点亮儿科医学"人文之光";五是拓展志愿服务文化内涵,打造志愿服务"闪亮名片"。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挑战和迫在眉睫的国际竞争,有效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省必须大力加强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建设并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完善;三是文化企业的体制改革与创新。一、促进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在我省,文化产业还属于弱势产业,而在弱势产业成为强势产业的进程中,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投入,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调整和指导。(一)促进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时要处理好三个层面的问题1.在政府层面上,一是要认真组…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带动基层其它方面的文化建设,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示范和引导作用。本刊编辑部、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策划本期文化前沿栏目,聚焦湖南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品牌的做法和经验。从宏观层面上,集中介绍近年来湖南省通过加强对全省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和引导,着力健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促进和推动全省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从微观层面上,介绍了湖南大学通过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开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设“信·和”文化,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做法,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是湖南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区域、行业、产业、人才结构不平衡的产业发展现状与湖南省委将湖南建设成为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强省"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采取适合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特点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