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Anderson及其同事先后提出一般情感攻击模型(GAAM)和一般攻击模型(GAM),并依据这两个模型进行了大量关于媒体暴力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影响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结果,并介绍了对攻击认知、攻击情绪、生理唤醒和攻击行为的测量方法,文末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暴力经济学     
研究结果显示,杀人,尤其是针对妇女和儿童的社会暴力远比内战更具破坏性。人际暴力与内战的死亡比率高达9:1,而且每牺牲两名战士就有一名儿童死亡。  相似文献   

3.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综述了媒体暴力的即时效果和长期影响:媒体暴力对攻击性思维的认知启动效应,媒体暴力的情绪脱敏作用及其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行为影响上就媒体暴力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争议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对相应的理论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地针对儿童的暴力多被看作正常现象,至少在一百零六个国家依然允许学校体罚学生,致使十亿儿童仍生活在视殴打学生为合法的国度里。而本应是温暖的港湾的家庭也并非风平浪静,每年多达二亿七千五百万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三的儿童在家中遭到体罚,三分之一的儿童遭到器具的殴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有五万三千名儿童惨遭谋杀。而在低收入国家,未成年人的谋杀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伸向儿童的暴力之手不仅仅来自犯罪分子和家庭,有的还来自政府。位于英国的“拯救儿童”慈善组织协助了这次调查。该组织在十月十一口披露,全世界有一百多万儿童被关押,其中九成罪行轻微。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国家和私营电视台前不久一致同意,遵守全天大部分时间停播色情和暴力镜头的行为准则。这是当地传媒针对震惊全国的儿童性虐杀案件所作出的反应。各电视台同意,在早晨7点至晚上10点30分,电视台禁止出现色情和暴力镜头,电视广告则在下午4点至7点受到这方面的限制。新措施同时建议新闻节目,避免播映无助观众了解新闻内容的“不必要色情及暴力镜头”。各电视台负责人在出席由意大利总理主持的一个会议时签署了这项协议。协议要求大众传媒、地方政府、警方及法庭行动起来,对抗儿童受性侵犯的问题。以上行为准则将由一个监督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6.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社会控制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暴力的泛滥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认知、反社会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传媒暴力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心理分析,以期从政府、社会、家庭寻求控制传媒暴力的有效机制,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张攀云  郭敬伟 《法制博览》2022,(10):125-127
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暴力事件也愈发严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都非常恶劣,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网络暴力,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下,对网络暴力规制的现实问题和完善路径展开了研究,对网络暴力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当前网络...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留守儿童的规模、生理心理发展及越轨状况已成为公共议题。留守儿童处在表面完整但功能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当中,藉由多元情境、多元群体、多元面向视角,可探知家庭基本功能的缺失所造成的留守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障碍,可以将之视为留守儿童家庭失灵。家庭失灵导致留守儿童忽视现象高发,亦使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暴露于虐待、暴力侵害、性侵害等风险之中,扭曲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上负效应明显。家庭失灵所携带的犯罪风险因子,对尽早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遏制再犯,促进犯罪者回归社会等方面都存在消极影响,需要弥补这一留守儿童犯罪防控断点。  相似文献   

9.
一 影视片中的暴力镜头过多过滥一直是困扰西方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最近几年,西方公众舆论普遍要求减少影视的暴力场面,不少社会团体甚至政府部门强烈呼吁要通过立法禁映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电视恐怖片。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一些电影和电视片制作、发行、放映公司的老板不得不保证要减少或限制影视中的暴力镜头,然而,积重难返。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西方社会影视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的局面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观,从长期上看也难有根本的改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通讯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美国三大广播网的暴力节目近年来正在减少,但1992年至1993年度黄金时间仍有65%的故事片涉及暴力,星期六早晨儿童节目时间仍有9/10以上的节目和4/5以上的角色涉及暴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暴力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有效地预防儿童及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成为全社会奋斗的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5种暴力理论以及预防措施的类型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陈禹婷 《法制博览》2022,(11):145-147
随着互联网对生活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化,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网络暴力不同于传统暴力行为,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五大特点.简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发起者法律意识薄弱,为博眼球恶意引导;传播者盲目跟风,集体性攻击侮辱.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简析其中立法难处,主要有违法主...  相似文献   

12.
<正>以儿童作掩护实施违法行为的案件屡见不鲜。近日,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暴力阻挠警察执法事件引起了广泛热议。令人悲愤的是,无辜的儿童跌落在地。警察和违法者都受到了处罚。但是,网络舆情基本还是理性的,网民纷纷谴责违法者,同情受伤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最近虐童事件的频发,除了愤怒的谴责之外,我们还要不尽的反思,要切实的保护儿童的权益,法律该如何作为。面对恶劣的暴力虐童行为,我们的道德良知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守住人类的道德底线,让儿童在教育机构中能够更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中父母之间的暴力原因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原因、家庭暴力方式,暴力方式与受害人造成问题,存在家庭暴力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等问题的调研分析,对家庭暴力与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暴力性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教育生产反作用性,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认知,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行为,造成暴力性违法犯罪的结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从网络暴力的内涵、网络暴力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网络暴力的成因以及网络暴力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对网络暴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研究还不够系统,没有出版一本专著;二是对网络暴力的内涵界定不清楚;三是对于网络暴力产生的技术条件研究不够;四是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研究不够;五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刑法界对之构成颜有争议,理论上,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罪过形态应当是间接故意或过失。“暴力”包括杀害暴力和重伤害暴力。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与劫持航空器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相似之中有着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前,他们还只是四岁、五岁或六岁的儿童,但他们已经使得犯罪学家们大伤脑筋。这些儿童绝大多数成长在争吵不休或破裂的家庭中,得不到成年人的呵护,缺乏良好的模仿榜样。他们被抛弃后,大量的时间都流落街头,抑或看那些暴力充斥的影视片。到2005年,他们  相似文献   

18.
日益增多的校园女生暴力通常由日常琐事引发,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聚众性、虐待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容易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青春期女生校园女生暴力的心理特征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内在因素,女生教育的误区、大众媒体中的女性暴力和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则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外在因素。鉴于校园女生暴力独有的特征和成因,对其不仅应当适用普通的校园暴力预防措施,还应从塑造校园女生的"双性化人格"、预防校园女生隐性暴力、规范大众媒体和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对校园学生暴力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日渐增多,已引起社会的深切关注。有识之士呼吁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样一个困扰教育发展、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严峻社会问题。笔者从校园暴力的危害;校园暴力频发及家庭、学校、社会应负的责任多个方面反思了校园暴力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条件和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的婚姻暴力问题,本文从确立夫妻关系的伦理原则,增强自身的道德心理调节,夫妻双方道德责任的培养等方面探讨防治婚姻暴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