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在“打假”案件中为什么败诉?已经有了两个最常用的理由:一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二是有些商家售假并非故意,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在实践中,这两个理由的阵地已经越来越守不住了。因为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加倍赔偿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就是要使有假骗行为的商家必须为他们的假骗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有效地遏止假骗行为:如果一味计较王海一类的购假索赔者是不  相似文献   

2.
老百姓买到假货、劣货,自然是非常气愤的。然而又往往不愿为一包烟、一瓶酒、一双皮鞋去费时劳神,找商家索赔,但总期望能有什么人,什么部门出来治一治那些兜售假冒伪劣赚昧心钱的经营者,出出胸中这口恶气。于是应运而生,北京出了“以赢利为目的知假买假据理索赔的王海”。以后还有其他地区的“张海”“李海”。消息传出.消费者无不拍手称快,王海也被视为打假英雄。然而世间的事,有人拍手叫好,也就有人痛心疾首。对王海有些人就咬牙切齿地咒他是“刁民”。记得曾在报上读到一篇题为“学做一次刁民”的文章。写的是作者买了一盒在生…  相似文献   

3.
“王海现象”系指我国公民以买假索赔形式打假的一种市场行为。众所周知 ,近年“王海现象”成为一种不仅不受商家欢迎 ,而且得不到司法支持的行为。但一种本质上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出现这种结果显然不合理 ,是值得探讨的。“王海现象”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有现实意义  首先 ,“王海现象”的社会结果与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相一致。我国 1993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后 ,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都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4.
王涛 《淮海论坛》2009,(4):36-37
近年来,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屡屡出现,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益诉讼的鼻祖公认是王海。他先是知假买假,然后索赔,后来这种行为被称为公益诉讼。但究竟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公益诉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消法》十年,消费者在成长 1986年,中国消费者开始享有“三包”(即包修、包换、包退)的权利。1994年1月1日,中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实施。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的一项消费权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5.1%的被访者知道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多数的消费者都知道《消法》,并对《消法》作出积极的评价。《消法》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和使用频率较高的法律了。 1995年,一个叫王海的山东青年开始利用《消法》第49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大月刊》2006,(6):41-41
江苏省已着手进行消费维权的专项调研,为修改“消法”实施办法做前期准备,新版“消法”实施办法最快明年出台。消费者购买汽车、住房和医疗服务的合法权益将在新版的实施办法中得到明确,商家再不能借口汽车、住房是特殊商品不受消法管辖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了。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确立和加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基础,特别是对于因提供和接受服务而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做出了全面、明确的规定。然而,近年来,《消法》运用的实践中,争论很多,比如,“王海打假”应否受到《消法》保护?“商品房”是否属于《消法》中规定的“消费品”?医患纠纷能否认定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消法》的责任救济中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由于《消法》是根据十多年前的社会消费状况而设立的,所以很难对今天的各种消费保护的面面俱到。随着…  相似文献   

8.
丘建东(编者注:丘建东系农工党党员)与王海的确不属同类。已近不惑之年的他,比王海有着太多的优越:他有大学本科的学历,当过法院审判员、党校法律教师、法律事务所的副主任,如今是福建省龙岩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即使同样尝试依法索赔,他的“手段”似乎也比王海略胜一筹。当王海面临着“投诉难、索赔难、商家厂家难斗”的困境时,他却在浪漫地设计着、制造着一场场官司,并等着看好戏出台。学过、教过、用过法律的丘建东,显然比王海老道多了。当他看到人们因王海而片面地认为只有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才能获得加倍赔偿时,他敏感地意识…  相似文献   

9.
个人所得税问题是当前国人及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几年前某歌星的偷漏税行为被新闻媒介曝光后,名人偷漏税现象自然而然地成为传媒热点中的焦点。近日,针对被新闻媒介“炒”得火功的“打假”英雄王海的“打假索赔”行为,有人提出疑问:“王海纳税了冯?”这个问题提得好。对于收入并不很高的国人来说,月收入800元薪金就得依法给国家纳税,而据传媒报道,“英雄”王海仪1995年9月25日在京城一家商店购买假票夹即获赔1000元,却未闻其纳税与否,前后二者进行对比,提出“王海纳税了吗?”这样的疑可是有道理的。欲问王海是否纳税,首先应…  相似文献   

10.
王海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寻假索赔事早已成为沸沸扬扬的社会热点,为王海叫好助阵的呼声此起彼伏,更有一些突然清醒过来的消费者亦作出快速反应,步着王海的“后尘”如法炮制,用那个“第49条”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纵观“王海现象”,说到底不外乎体现一个“法”字。  相似文献   

11.
厉民 《民主与法制》2014,(23):57-57
《民主与法制》杂志近期刊登《“知假买假”被认可让消费者挺直腰板》专题,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文保护消费者疑假买假打假、知假买假打假,“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  相似文献   

12.
一次购物,惹出大麻烦。10瓶茅台酒,究竟是真是假?面对超市“假一赔十”的承诺,会发生怎样的纠纷?这到底是普通消费者的一次维权之路,还是“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随着该项条例的颁布,从1995年起在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一批以"知假买假"而获利的"专业打假者"。由于"职业打假者"队伍的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商家的利益,但却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支持,所以,"买假索赔"的消费行为到底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就将运用民法解释学原理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05年5月起,很多人都惊奇地发现了一则疑似“吸烟”的广告,甚至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也能看到此广告的踪影。王海历数“如烟”七宗罪2006年底,北京市民王德忠在用了“如烟”没多久,身体就开始出现不良反应。王德忠说:“就是肺部整个接受不了它,吸一口呛一口,吸一口呛一口,我说还得试啊,花这么多钱不能用,怎么办,我就吸了两三天,结果肺部胸部这儿特别疼,跟扎的一样。”此后,“如烟”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饱受质疑的“如烟”产品广告照播、商家照卖,结果又惹上了官司。打假名人王海于2006年12月11日以“如烟”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着“欺诈、隐瞒和虚假宣传”,分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3,(18):10-12
中国社会认可度最高、最受民众欢迎的法律是哪一部7国家立法机关的一次民调结果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诞生于1993年的这部法律,为中国消费者贡献了自我保护的制度利器,使昔日“沉默一的羔羊”找到了“上帝”的感觉,也因此赢得了.个亲昵的“小名”——消法然而历经二十年的风雨历程,随着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巨大变迁,曾经独领风骚的消法似乎已渐渐褪去往日的魅力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侵权失信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6.
未羊 《同舟共进》2011,(5):78-78
一般说来,“假作真时真亦假”,但有时也可能“假作真时假亦真”。明朝有个叫万里的假中书,就弄假成真,当了真中书。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4,(6):61-61
上海市消保委5月中旬公布了4月份的消费投诉统计,共受理投诉9815件,同比上升26.66%。其中网购等新型销售方式的投诉同比增加1.24倍,占投诉总量的42.23%。 投诉的问题集中在3方面。一是相关手续复杂。商家大都要求消费者提供质检报告,“无质检报告不予退换贷”是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焦点问题。二是包装要求苛刻,在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商家仍以原包装拆封或者污损为由敷衍推脱不予退换货。三是退货口径不一,集中表现在对新消法规定的“七日”退货期限的计算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邓云华 《当代广西》2011,(10):53-53
案情:为了“花小本、牟大利”,田林县的黄某某不惜铤而走险购买假证件企图蒙混过关,却未得利反遭刑。3月17日,黄某某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田林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4个月。  相似文献   

19.
4月下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其中,远程交易引入“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后悔权”机制、耐用商品等消费争议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对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提高至“假一赔三”等等,因其对消费者权益的倾斜保护,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承诺“假一赔三”,直接发4件假货;保证“买到赚到”,结果大跌眼镜,卖点无一为真;叫嚣“就卖假货”,就等愿者上钩……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电商带货方兴未艾,但部分商家卖假货时明目张胆,其“理直气壮”的程度让人惊讶费解。售假商家一家更比一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