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实际上,中医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我们将其内涵阐发出来,才能够真正了解其深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漫谈“说情风”邵青山,甄其云在执法实践中,不论查处一般案件,还是查处大案要案,总有不少人暗地活动,不仅家属和亲朋出头露面,社会“关系网”里的人也不甘寂寞。有的同情,有的惋惜,也有的袒护。有些人则把这种在关键时候是否能“拉人一把”视为是否“讲感情”、“...  相似文献   

3.
从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中医开始遭遇了西医的不断轰击。时至今日,在现代科学文明体系的标准和权威之下,中医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显得是如此落后。在一百多年来的中西医论争中,许多人总是拿着“中医是伪科学”来否定中医的存在价值,已先后有四次要求废止中医的狂潮。奇怪的是,中医却总是大难不死,这其中自有一番道理。一、关于中医是否科学问题的争论有专家认为,西医的科学化,是向自然科学学习,学习它的唯物质主义的认识论的对象性思维、结构分析性认识论、微实体本质论、线性因果决定论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科学性”的质疑,近代中医开始了“中医科学化”运动。主张以科学方式整理中医,目的是保存和发展中医。但“中医科学化”的道路,无法绕过中医“不科学”的窠臼。只有采取对中医、西医兼容并蓄的立场,才能在未来发展形成一种完整、系统的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成功举办。官方声称经过9天的培训,47人中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该消息一出,便引发巨大争议,也再次掀起了关于中医的大讨论。而关于中医的争论,自清末有人发表《废医论》这一百多年来,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为什么中医这个瑰宝在伴随中华民族数千年后,到了近代却屡遭讨伐,原因何在?认可的标准不统一:西医的科学性VS中医的有效性在科学生义盛行的今天,工具理性在推动西方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医提出了重大挑战。在西医界看来,中医不管是其理论还是其实践,均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甚至是站在科学的对立面。中医被等同于迷信与巫术,行医者是‘依神道而敛财之辈”。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需要用民主的态度来加以提倡的,科学是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来加以提倡的。但是,《新青年》时代的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偏偏采用了并不十分民主也并不十分科学的态度来自相矛盾地提倡所谓的民主与科学。被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所“悍”化的胡适,虽然已经开始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 :我们不是鸟 ,也可以腾空 ;不是鱼 ,也可以入水 ;不是神仙 ,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 ,哪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 ?任凭怎么顽固的人 ,谅来“科学无用”这句话 ,再不会出诸口了。然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 ?直到今日依然成为“非科学的国民”呢 ?我想 ,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 ,有根本不对的两点 :其一 ,把科学看太低了 ,太粗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信条 ,都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这一类话。多数人以为 :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 ,总不过属于艺…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医的挑战,中西医论战出现了"中医非科学论"和"中医超科学论"两种错误观点,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二元格局。中医危机的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性凸显。面对这种窘境,国人只着重于从技术层面找寻其原因,而并没有从文化品性上诠释中医。目前,置身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场域,我们亟待确立中医文化在他域文化圈及全球医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医文化自信是根基。其中理论基础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学理根源;精神实质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价值根源;主体自觉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实践根源。  相似文献   

10.
大致说来,社会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两个方面。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文,正如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一样,几乎没有人会加以否认。相比之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否也需要依靠科学,换句话说,科学是否也具仃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持怀疑态度。正如人们对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否也需要依靠人文,换句话说,人文是否也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一样。  相似文献   

11.
刘嘉  祁春玉 《台声》2006,(4):23-23
作为是中医研究领专家的陈蔚文。对中医的密切关注也就顺理成章,这次“两会”期间,陈蔚文代表带来的建议中,对于国家尽快制定和出台《中医药法》,立法来保护中医的宝贵遗产,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他提到,中医药是一种非物质性的遗产,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清末西医进入中国之前一直是中国人从事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其中自然有它独到和精粹的东西,尽管它的疗效相对缓慢,用今天现代的药理学来解释还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在保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受主流医学的挤压,在资源和人力方面的大量流失。学习中医的人数…  相似文献   

12.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S做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更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13.
抓落实,既有方法问题,也有个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尤为显得重要。所以,抓落实,必须首先端正思想态度。 “落实是一种责任”。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是否认真负责,不仅要看其对上级主要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更要看其对七级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对于处在基层部队工作的各级领导来说,抓落实就是履职尽责,落实好就是责任心强;不落实就是玩忽职守,落实差就是责任心差,就是严重失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敬业奉献为荣,自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部队建设上,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部队建设负责,对官兵负责的精神,一点一滴、一人一事地抓好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14.
“高薪养廉”非良策上海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胡训珉自“高薪养廉”说提出后,引起我国社会的强烈反响,不少人往往把“高薪养廉”视为整肃政风的前提。其实,这是一个误导。“高薪养廉”说为腐败分子开了方便之门不可否认人们当年提出的“高薪养廉”说,对于激起社会...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进入新世纪,我州统一战线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模范自治州的目标,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力争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铸就我州统一战线新气势。──提高认识,力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上新台阶。全州各级党委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统一战线在我州的发展壮大,要把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其中包…  相似文献   

16.
严重的“心理内耗”,不但会影响我们做出有效判断,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这样的人一般都属于高度敏感的人,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学会接纳自己,扔掉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年过半百,我们要学会列“不做清单”,把精力放在对的地方。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痛苦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只有先爱自己,才能厚爱别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程。为了确保教育活动卓有成效,中央反复强调,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人对教育“成效”的看法和理解还不尽科学、准确,亟待树立科学的“成效观”。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维护健康和抵御疾病的科学。一是中医对人的认识注重生、长、壮、老、已的动态生命过程,女子以7岁为一周期,男子以8岁为一周期,不同年龄的不同周期,人的生理病理有着明显的差异,防病治病方法因而不同,形成独具特色的动态生命观。二是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相应,形神统一即人的形体与精神、  相似文献   

19.
黄伯红  王磊 《前沿》2014,(3):58-60
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两种困境构成了对人的限制。一是人作为自然物,生与死的问题是人面对的现实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死亡就构成了对人的一种自然限制,这是人存在的自然困境。二是人自身的情感、欲望、意志、理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自我的困境。庄子对于现实困境的超越,可以用两种观点观点来阐明。一是保持心灵的空寂,保持“无”的心境。二是“齐生死”“齐是非”,即要超越生死的对立,以达观和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把在世俗看来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不和谐的种种差别现象视为无差别的“齐一”,这就是要超越世俗价值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日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模糊认识,特别是在乡镇,有些人,甚至是一些党政领导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都不太明白,把人大机关视为“二层机构”,把人大干部视为“二线干部”,把人大机关作为离退休干部的“中转站”,人大监督是多余的等等,再加之从事此工作的干部在社会不正确认识的影响下,自己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退居“二线”了,是闲牌上的官,是牛脖子上的“踏拉皮”算不了数的,在思想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