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角儿她是一个京剧演员。她已经四十几岁了,比不上剧团里二十多岁的挑梁的台柱子,扮相不如,声腔也不如。往往给角儿们配戏配个丫头什么的,好像每一出戏里都有她的身影,不过,戏份不重。平时,不用她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披上洁白的婚纱,和心爱的人手牵手踏上红地毯,这是每个女孩都憧憬的婚礼。登封市23岁的何瑞鸽也不例外。但是,一场车祸击碎了一对即将结婚的恋人的幸福。她“瘫痪”了。为给她治病,男友和她家花了20多万元,她的男友还瞒着她在郑州闹市“卖身救女友”。2008年1月16日,他和她在郑州举行了“病房里的婚礼”。  相似文献   

3.
刘福利  郑洁 《农村青年》2014,(12):34-36
在河北省丰润刘庄村,23岁的刘秀英成了全村的大能人、“香饽饽”,只要谁家农田里的庄稼发生了病虫害之类的症状,都会忙不迭地找她去瞧症状,寻求良方解药。刘秀英也确实有解决这类症状的灵丹妙药与良方。几年来。她已为本村和邻村村民提供了无数次服务,不说每次都是100%的成功,治愈率也都在95%以上,不然的话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村民拿她当作老师和庄稼医生了。  相似文献   

4.
红红 《农村青年》2013,(1):36-38
旧衣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今年20多岁的李思思是甘肃人,她在广州一家企业打工,收入稳定。李思思为人开朗活泼,人缘好,虽身为外乡人,但在这个城市,她却有好多朋友,其中不乏在外企做高管的朋友,他们时常会送一些过季的大牌衣服给她,但这些朋友都是中年人,李思思20多岁的年纪,他们送的衣服不适合她穿。李思思穿不了这些衣服,为难之下,她便把这些衣服带回老家让父母在自己开的小卖铺里出售,帮他们换点油盐钱。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小区里,有一户特殊家庭,30多岁的女主人和丈夫带着4个花季之年的妹妹共同生活,平日里女主人对4个妹妹呵护有加。邻居们都说:“这个姐姐年龄不大,却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妹妹们,  相似文献   

6.
芬芳的誓言     
王成信 《农村青年》2011,(10):50-52
有这么一个女孩。二十多岁的年纪,却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她深受村民的爱戴和赞誉,她的内心藏着一个芬芳的誓言:做个好村官。做一个真正做实事的好村官!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赵小芬。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08,(2):58-59
2001年3月,张毓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这里山峦叠嶂,风光秀美。张毓在山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很多。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准备带回城,放到房间里。回城之后,张毓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张毓让她讲解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张毓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给她们每人送了几枝。  相似文献   

8.
仁心 《农村青年》2014,(8):26-29
10多年前,她喜欢上了一位憨厚、朴实的青年,父母却因为她选定的意中人有个患“颜面萎缩症”的丑弟弟而阻止他们结合。她也很清楚以后会因为给小叔子的治疗付出巨大代价,却依然顶着父母的压力出嫁.婚后,她和丈夫带着小叔子到北京打工求医,为小叔子治病倾尽心力,她对亲人的挚爱感动了医护人员,医院为她的小叔子免除了50万元的手术费用。经过近三十次的手术治疗,小叔子颜面逐渐恢复,如今,她正在为小叔子早日娶妻成家奔波着、她叫文碧华,网友们都称她为“中国好嫂子”——  相似文献   

9.
五叔有两男一女,家里地少人多,日子一向过得挺紧巴。虽然女儿出嫁了,可两个儿子也都结婚成家了,全家人仍然挤在三间房里,出来进去很别扭。他一直想给两个儿子另建几问房分开过日子,无奈手头太紧,一直不遂心愿。  相似文献   

10.
华剑 《农村青年》2007,(4):54-55
作为一名孕妇,在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最苦恼的可能就是吃了。长沙一名20多岁的打工妹,因怀孕失业后,干脆开了家专为孕妇服务的“孕妇餐厅”。在她的用心经营下,现在,生意非常好,每个月的利润都在4万元以上!想知道她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吗?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郭庄村,有一位被人们称为狐狸精和养貉迷的女能人,她就是32岁的农家妇女郭学荣。几年来,郭学荣刻苦钻研着貉子和狐狸的养殖技术,由于她科学喂养,管理得当,终于获得了成功。郭学荣致富不忘众乡亲,不断向全村妇女姐妹们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致富经念给姐妹们听,使全村三分之二的妇女都搞起了特种养殖,使郭庄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养貉和狐狸的专业村,  相似文献   

12.
骨瘦如柴     
有人说夫妻长年生活在—起会渐渐趋同,说一样的话患一样的病甚至面貌都会相象。这对夫妻都80多岁了,共同生活60多年,却仍是,一个白胖丰腴,一个骨瘦如柴。别看他们的婚姻是起始于旧社会,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都曾属新潮青年,都是有过心上人的呢。而且,新婚之夜他们相互坦诚以待,他将他的初恋告诉了她,她也将她的初恋告诉了他。  相似文献   

13.
韦丽曾经是个高傲的姑娘,由于身材好,长相漂亮,又在城里做服装生意,因而,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时,条件一般的小伙子,她一个也瞧不上。于是,都说她“眼光刁”。 后来,她嫁人了,嫁到了一个谁都无法想像的家庭。她丈夫的情况正好和她相反:以前也认识好多姑娘,但是谁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穷,因为他认下一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做父母,并且,其中一个老人还患有皮肤癌,全身流脓流血,散发恶臭,没人敢靠近。 对于韦丽的婚姻,人们只说三个字:“想不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韦丽和丈夫在相爱中品味艰辛,在贫穷中创造幸福,共同照顾多病的老人。2007年8月1日,当记者来到他们家时,韦丽已经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大孝心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她公公和婆婆的病情日见好转,全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们又多了一个“想不到……”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农家妇女要出门挣钱,想都没想前方会不会有“陷阱”。这个妇女姓孟。出生在辽宁北票一个贫瘠的山村。为了叙事方便,我们称她孟姐。孟姐被拐卖到福建,做了别人的妻子。随她一起被拐卖的,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了。长大成人了。不难想象,时光流逝有多快!两个懂事的孩子要帮母亲回老家。终于,记忆变得模糊的孟姐站在老家丈夫的泪光里。20多年的曲折和不幸结束了。虽然孟姐老了。但喜获团圆让她重新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何庄子村,28岁的农家女何玉芬虽不是村干部,可她做出来的事,让人佩服.她说出来的话,让人爱听。何玉芬在村里之所以受人拥戴,是因为几年来她为村里妇女姐妹们指出了一条通过奶牛养殖致富的明路。何庄子村是个仅有200多户、1000多口人的小村,可在村子里养奶牛的就有7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有的户一家就养了两三头奶牛,使村里的奶牛总量达到170多头,每天可向奶站提供鲜奶5000多公斤,每户年收入可达7000-1万元。何庄子村真正成了名符其实的奶牛专业村。  相似文献   

16.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深圳、广州,还知道那儿的青菜多少钱一斤,今天是刮风还是下雨。因为,村里有十几个姑娘在那儿。那些个长得清纯可人的邻家小妹一个月前还在读初中,一个月后,听说她们已在深圳了,她的父母已收到了她汇来的第一个月的薪水,整整500块呵!这年头,南方把我们这里的青春与美丽都拐卖走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空寂的村庄,失去少女的山村,就像大地失去了绿色,显得满目疮夷。  相似文献   

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刘家峪是冀东大地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村子有位20多岁的姑娘刘淑艳,她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在全村和附近的十里八乡有名,在全县近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是个“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的人。刘淑艳出名主要得益于她养的土山鸡(柴鸡)和那些柴鸡下的蛋,  相似文献   

18.
筱萍 《工友》2006,(9):40-40
在国土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的约旦,有着1万多名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女工。她们大部分分布在约旦各地的服装厂,从事制衣和服装加工工作,多数来自江浙地区,大的30多岁,小的只有十七八岁。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推动着约旦经济的发展,也编织着自己的希望,有欢乐,有悲伤。去年10月,笔者在安曼市郊的侯赛因工业城采访了中国女工筱萍,她向我讲述了在约旦打工的喜怒哀乐。最低工资220美元筱萍来到这里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在一家台资制衣厂工作。她初到约旦时从普通工人干起,因为表现出色,现在已经当上组长了。她说,这里的工作条件还不错,女工们每月可以…  相似文献   

19.
孙浩旻 《时代风采》2009,(13):29-29
二十岁那年,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二十岁以前,我、姐姐和爸爸妈妈挤在16平米的小房子里住了十年。 我是那么想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不要大,只要它属于我自己。白色的墙壁,蓝色的窗帘,我的小床,一张书桌。关上门,全世界便只有我一个人。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王炳坤 《时代风采》2013,(18):26-27
小许在一家传媒公司已经工作有七八个年头了,过去,他的用工身份一直都是劳务派遣人员,现在,这个身份马上就要变了。小许说,公司要重新跟她签合同,好像不是原来的劳务派遣公司,而是一个劳务外包公司,但是原来和劳务派遣公司签的合同还没到期,也不知道现在这样签好不好。像她这样的派遣工在公司里工作不少干,但待遇和正式工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