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诗》(《大雅》)指出: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从说文解字上看,"孝"字为子女把老人扛在肩上,"道"是人扛着脑壳走在路上,将"孝"与"道"一结合就是挑着父母走在大路上,此为人间正道。一、孝敬父母要有良心不同的老人,对子女孝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要求最起码有两点是相同的,一点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爱永 《廉政瞭望》2014,(3):74-75
《东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导演60年前的经典名作《东京物语》。在原有的剧情上略作改编,加入之前重创日本的“3·11”大海啸情节,紧贴着时代的脉动,看来特别真切。但《东京家族》的过程与结局更残酷一些,似乎在提醒我们不断流逝的时光中只有无常不会消失,当它毫无预警地出现在眼前,即便再难接受,人生还要继续。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青年报》6月22日刊登丰收的文章说,父母给付子女的经济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赠与,还是一种借贷?近日,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法院对一起老人向子女索要经济帮助的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判决被告段某给付其岳父岳母借款本金11.1万元。现实中,不少父母会给予成年子女一定的经济帮助,如子女买房时资金不够,父母会从积蓄中拿出部分钱帮。有人认为,父母经济帮助成年子女是理所当然,这其实是"啃老"观念在作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根据规定,子女若不能经常看望或问候父母属违法。"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同时,我国也规定了单位应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事实上,1981年我国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但30多年来,此规定竟如同虚设,变成了一纸空文。人们对此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没有网络,不玩微信,老年父母没有什么娱乐与寄托,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让子女"压力山大"。自从有了微信,与子女联系方便了,老年人自得其乐的同时,注意力也部分转移了。不过,也有一些子女对父母玩微信多有微词,有的在微信上对父母爱理不理,有的干脆"屏蔽"了父母,这很不应该。教会老年父母用微信,不因老人啰唆而厌烦,也是一种现代孝顺。  相似文献   

6.
从7月1日起,我国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此,"常回家看看"成为了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为了让子女"常回家看看",作出了许多很有借鉴意义的规定。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日本老人与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至今还存在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  相似文献   

7.
正在韩国,为了让子女过好生活,很多老人都无条件将财产赠与子女,但在拿到财产后,许多子女却拒绝赡养父母。韩国媒体将此称为"继承贫穷群体"现象。对此,韩国国会决定立法严惩不孝子,韩国法务部长称将在今年年底让"不孝子防止法"生效。今后,父母们就无需再担心把财产给了子女之后,不能再返还回来。  相似文献   

8.
探视权     
父母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不因离婚而中断,因此父母双方均有权看望子女。婚姻法第38条对探视权做了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  相似文献   

9.
吕娟 《党建文汇》2010,(5):31-31
日前,由《北京晚报》发起的亲情调查,对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络重新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0.
《回望》     
正凭借《繁花》摘得茅盾文学奖的上海作家金宇澄推出新作《回望》,该书采用了3种不同的叙事方式,分别回忆了他父亲的特工生涯,以及母亲以大量旧照所展示的"时光之变"。"我常常入神地观看父母的青年时代,想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历史塑人,既在外表,也在内心。作者的父亲是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上海谍报团"成员,这个坚持抗战的中共地下组织因受东京佐尔格小组的牵连被日本特务机关破获。在作者笔  相似文献   

11.
丁美君 《求实》2013,(Z1):80-82
<正>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起源于英美法系,它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立法时或许是为了与在押囚犯的探视制度相区别,而将其命名为探望权。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对此这样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笔者想对这一规定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虹 《求实》2004,(Z4)
探望权 ,是指父母双方不再共同生活后 ,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依法享有与子女见面、定期或不定期共同生活以及相互交往等权利。2 0 0 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一次将探望权作为离婚父母的一项民事权利、人身权利进行明确规定。学术界对探望权性质展开热烈的讨论 ,仁智相见。其基本看法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 ,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而产生的一项法定权利[1] (P3 85) ,是离婚后的父母基于亲子关系而产生的身份权[2 ] (P3 62 ) 。第二种观点认为 ,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的一种法定义务。当不直接抚养方不履行探望的义务时 ,则应承…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2日的《三湘都市报》刊文介绍说,左宗棠从小就以才华著称,虽然年过四旬才正式走上仕途,但短短数年间,从一介布衣跃为封疆大吏。在大富大贵面前,有多少人多少家族能够保持定力守得初心?这无疑是左宗棠身居高位后深思的一个问题。他把如何对待财富如何花钱,作为教育子女、家人的切入点。左宗棠一生俭朴,始终保持着"非宴客不用海菜,穷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13):122-122
比利时作家马克·范德皮特在《资本主义危机》一文中说,世界上的财富如果公平分配,那么地球上每个家庭(父母带3个子女)的月收入应该为2884美元,单身人士的日平均收入应该为19美元。但现在全世界每5个人当中仍有一个人的日平均收入不足1.25美元。  相似文献   

15.
答询     
党务问答 《入党志愿书》中的“家庭 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 关系”栏应怎样填写? 我在填写《入党志愿书》时,与另一位同志对“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两栏的填法产生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家庭主要成员包括父母、爱人、子女;另一种意见将父母视为社会关系。请问,应怎样填写呢? 沈阳 苏 军 按照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家庭主要成员”一栏,主要填写本人的父母(或抚养老)、配偶和子女,以及和本人长期在一起生活的人;“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主要填写同本人联系密切或影响较深的亲戚、朋友等。  相似文献   

16.
近期,《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中规定了见义勇为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享受社会福利、就业、创业、就读、住房等保障。如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参加中高考可以给予一定照顾加分。在笔者看来,对见义勇为者家属给予社会福利、就业、创业、就读、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性奖励,制度善意无可厚非,但高考加分就颇为不妥。毕竟前者是社会资源,后者属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援助热线     
《北京支部生活》2006,(11):67-68
这样的《建设用地使用证》能撤销吗,物品遗忘出租车内司机必须要返还吗,父母能否代患精神病子女提出离婚诉讼,私家车照片登报是否侵犯了我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时政要闻     
《党课》2011,(18):28-31
婚姻法司法解释注重房产对婚姻影响 日前,《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可谓是—部小的“离婚法”,对法官如何判决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进行了具体指导。“解释三”中明确了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屯留县出台《屯留县公职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暂行办法》,给全县公职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立下规矩。《办法》规定全县公职人员除办理本人婚嫁、子女完婚和父母(含配偶父母)丧事等婚丧事宜外,不得办理订婚、乔迁、开业、生日、儿孙喜庆或以其他各种名义操办的“喜庆”事宜,公职人员也不准参加婚丧事宜以外的其他喜庆事宜;  相似文献   

20.
刘继英  高春平 《先锋队》2012,(25):34-37,1
他一生鞠躬尽瘁,忘我工作,与儿女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但他对孩子们却始终有着深深的爱,从严教子,率先垂范。他对优越环境下生长的子女们,总有一种发自本能的担忧——担心孩子们滋生"娇、骄"二气。在孩子们年龄还较小的时候,就告诫子女"路要靠自己走,不能依赖父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