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观     
《廉政瞭望》2014,(12):16-17
正【把好社会的本源忘了】@清华孙立平:最近一直在想,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一个社会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也许要回到本源上来。比如说,说真话是好的,说假话是不好的;讲道理是好的,不讲道理是不好的;人对人友善一点是好的,充满怨恨是不好的;公正是好的,不公正是不好的。但当人们漂浮在  相似文献   

2.
正认真阅读了复旦大学白钢教授"列宁时刻"与"毛泽东时刻"的文章(摘自鄢一龙、白钢、吕德文、刘晨光、江宇、尹伊文著《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产生很多感慨。实际上,这个话题,更为深入地涉及到了人类社会"权力装置"的创设和起作用的方式问题,在这个关键方面,苏共的探索深度尚浅,按照白钢教授的看法是引入了"颠倒的主奴辩证法",而中共的探索就很深,进入了"师生辩证法"那个很少人涉及的范围。毛泽东1957年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文明、民主的法治国家里,司法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的根本保证,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正因为如此,司法裁断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正义的能否实现和社会秩序的能否稳定,并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法律制度的信心与依赖.于是,就提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作为主要司法者的法官,其职业道德就显得格外重要.甚至可以说,法官的职业道德高,司法裁断就公正服人;法官的职业道德低,司法裁断就枉为出错.那么,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法官,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呢?笔者认为,独立公正、廉洁正直、忠于职守应该是最起码、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应当成为法官行为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笔者在下乡调研的时候,一位老同志说:"作为共产党员,应该经常想想自己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少想得到些什么。这样,思想上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行动上的所谓顾虑就会减少许多。"对此,很多同志深有同感。如何处理好"做"与"得"的关系,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0,(3):45-45
<正>据1月20日的《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在北京周末大讲堂作题为"成功与魅力从礼仪教养开始"的演讲,他说:礼仪教养是个人呈给社会的名片,必修礼仪教养的理由有:第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27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对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饶毅的专访。饶毅说,在中国,如果你想在社会上得到地位、得到荣誉,就应该"夹着尾巴",而西方鼓励个人堂堂正正地做好一件事情。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看似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的文化问题,是社会各个方面都有问题。如果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文化,做科研的时候就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寇建平  陆中秋 《世纪桥》2006,(12):20-25
朱国凡的成功在许多人看来,实在是运气使然,干什么什么成。 如果有命运一说的话,那么朱国凡就是命运之神的宠儿.命运之神毫不吝啬对他的慷慨赐予.但是.神从来不会没来由的垂青一个人.他要给一个人开启一扇门的时候.应该也会问.给个理由先? 这个理由就是成功的基因.抑或说便于成功地性格——敏锐的眼光、破釜沉舟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把自己的思想和肉体逼到悬崖.从不犹豫不决.敢为人先。 朱国凡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最具成长性的群体的代表。他们敏锐地看到社会转型期人们惯性思维之外的真空.并透过这真空看到蕴藏的无边财富。他们完成了由商人到企业家的成功蜕变,这种蜕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轨迹.就是成功中国民营企业走过的必由之路——创意、扩张、变革、品牌。  相似文献   

8.
吕艳红 《求实》2007,(8):36-39
传统的中国社会层级结构导致权力本位思想的产生,权力本位就会排斥能力,当然社会也就缺乏公正。在生产力不发达阶段,应注重动力机制,而动力机制的实质是注重能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也要关注平衡机制,平衡机制的本质就是公正问题,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健康发展,都需要做到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内在统一,其中动力机制是根本。能力与公正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现代理念,能力理念并不是遮蔽社会公正,而是追求社会公正的积极努力,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公正的实现者,用能力理念扬弃权力本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公正论     
公正是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行为:"等利害交换"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或分配:权利与义务相等是公正的根本原则.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应与其贡献成正比而与其负有的义务相等,则是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可归结为"平等":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可以名之为完全平等原则;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比例应该完全平等,可以名之为比例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做人     
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然而。做人又是何其难也!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呢,还是应该差一些呢?这很难。表现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则又可能被视为平庸。又比如,你时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开会或别人来征求意见时,是说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按语     
<正>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有六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到会演讲,其中,享有"经济学的良心"美誉的印度籍学者阿马蒂亚·森教授的发言给人印象深刻。他说: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这样一种机制,让各利益相关方和各个机构都能参与到国家治理中,而且能够提供相应的资金,使那些弱势人口得到相应的福利和公共服务,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好的经济发展要使得市场经济能正常运转,要使得国家有充足的收入,来提供相关福利和公共服务。免费的  相似文献   

12.
负责每一天     
青年朋友都不同意社会舆论说他们是缺少责任感的一代。以我的观察,现在城市青年要比农村青年在乎责任,学历越高越强调责任,但多是强调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比如,他们说教授应该对学生负责,不能把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他们说企业应该对员工负责,不能光使用不培养;他们说谈恋爱交朋友要慎重,不能把自己许给不负责的人。但说到自己该为国家、社会、家庭,为他人及为自己承担哪些责任,有的青年朋友就把今天、现实和眼下忽略掉了,  相似文献   

13.
书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则说:"书籍是人类进  相似文献   

14.
微观     
《廉政瞭望》2014,(23):16-17
【把好社会的本源忘了】@清华孙立平:最近一直在想,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一个社会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也许要回到本源上来。比如说,说真话是好的.说假话是不好的;讲道理是好的,不讲道理是不好的:人对人友善一点是好的,充满怨恨是不好的;公正是好的,不公正是不好的。但当人们漂浮在云中说话的时候,往往将地上这些忘了。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管好亲属是重要的一环。用我伯父周恩来的话说:"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他曾经举例说过:"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可是他溺爱秦二世,结果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所以,伯父多次说过领导干部包括他本人在内"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我的伯父周恩来有兄弟三人,我父亲是三弟,比伯父小六岁。我家孩子多,经济上很困难,伯  相似文献   

16.
<正>《环球时报》5月13日刊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的文章说,国家兴衰历来是热门话题。抛开国家规模、战略导向等关键变量不讲,决定国家兴衰的终极因素应该是一个国家是否建成"有组织的活力型社会"。文章说,依然是世界第一的美国把中美竞争定位为"文明的冲突",公然用盛行于19世纪的种族主义说这是第一次非高加索人挑战了高加索人(即西方人)。  相似文献   

17.
傅穹 《新长征》2014,(12):16-17
法律是"关于正与不正的学问"。法治贵在人为,法律人公正,才有法治公正;法律人不公正,就不可能有法治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官是会说活的法律",法律人是法律的形象代言人,公正的法律人才能将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法治工作队伍,着力提升他们维护社会公正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中国政治实践和思想界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概念和观念,但是流行的民主观念却不是以中国学术界的原创性研究为基础的,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张力,中国实践上的制度形式因为在既定民主理论中没有表述而不认为是民主的,结果便是政治上的妄自菲薄。本访谈围绕杨光斌教授近年来关于民主理论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而展开。在民主观念上,杨光斌主张低调的民主观,对高调民主口号进行了严肃的理论审视。对于流行的"竞争性选举"的历史分析和语言哲学解读会让读者对选举与政体之间的复杂的关系有更审慎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杨光斌教授认为民主等于竞争性选举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战争的产物,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民主观,而政治学产生以来的判断政体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政体之间的近似性。看问题的角度变了,结论也就不一样了。谈到自由民主理论的种种问题,绕不开的是在中国流行的公民社会理论,对此杨光斌教授主张社会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但社会自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既有好也有坏。正因为自由民主理论本身的这些问题,其在实践中导致了"无效的民主"甚至国家失败。对此,不同于西方思想界关于民主化挫败的理解,杨光斌教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民主的同质性条件理论,并从国家建设角度提出了"民主形式之间的词典式关系"即民主的正方向:法治民主—分权民主—选举民主,而第三波民主化国家之所以问题重重,就在于其反方向性。理论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比较政治发展的普遍化的制度形式,杨光斌教授提出了超越自由民主的"可治理的民主"。我们相信,杨光斌的民主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其中有关见解的争议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原创的基础理论研究却是中国所急需的。  相似文献   

19.
逗呢     
正大一的时候竞选班干,同学特别紧张,上台居然说,我想竞选班主任......在网上买了一颗扣子,那天快递员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你买的是衣服吗?"我没想,就说应该是吧。只听见快递员颤颤巍巍地说":你买的衣服,我摸着只有一颗扣子,你的衣服被偷了。"昨天我在马路上碰见一个人,他用粉笔在地上写了:我好饿,求好心人给钱买点吃的。我看完扭头就走了,一会提了四个馒头过来。哥们看了我一眼,勉强吃下去了。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正问题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对社会公正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为了使人们对社会公正问题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本文对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