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东亚地区合作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及自身特点。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集体认同对于东亚地区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东亚地区集体认同的建构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只有在超越国家界限建立集体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推动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地区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特质的地区文化(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东亚地区多样性和异质性的文化特质以及地区文化如何影响东亚地区合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季玲 《外交评论》2011,28(4):69-82
在21世纪初,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兴起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讨论热潮,这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东亚地区集体身份的萌芽。由于主流建构主义身份进化理论缺失动力机制,不能合理解释东亚地区集体身份的兴起以及其后的弱化现象。在将行为体的情感施动性带回建构主义研究议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集体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机制,并尝试对"东亚共同体"和在区域合作进程中兴起的东亚认同现象提供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
东亚至今尚未形成一种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安全结构,致使该地区的安全状况始终处于某种不稳定状态。本文试图运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方法,用观念、文化和认同的概念,探讨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能性、可行性。建构主义提出的"战略文化"的分析角度有助于理解当东亚缺乏西方式的安全合作模式时,还存在着具有本地域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的安全合作途径。建构主义将安全研究的焦点从国家移向跨国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生态的甚至道德的领域。建构主义为我们描绘和分析了走向安全区域主义的美好图景,那就是从两方面入手:各种层次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战略文化"的互动,从而"建构"东亚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对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构成挑战。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挑战,美国国内存在不同观点。冷战后美国对东亚地区主义的态度在经历了较为强硬的抵制和"仁慈的忽视"两个阶段后,大致正在逐渐从"逆我者亡"的武断做法向"参与塑造,为我所用"策略转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和奥巴马上台后,由于世界和地区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政策发生的某些积极转变,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推进及其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东亚地区合作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亚地区合作发展动因、东亚主要国家地区合作战略、东亚地区合作进程的阻碍性因素、东亚地区合作模式以及东亚地区合作功能与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为文化认同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而共同构造并认同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是一种集体知识,即共同观念。行为体可以用共同文化观念建构一种结构,也可以分解这种结构。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的运用,并必然对国际体系和东亚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跨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实践命题。在繁复的跨文化体验中,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提前,使得大学生深陷多元主义的认知结构中,自我不确定性增大;另一方面,教育主导者自校角色的滞后,使得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理性失向。可以说,现代教育在跨文化交往中的潜能并未得到释放,培育大学生的政治实践素养、文化认同观念和自我价值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外交评论》2018,(2):15-33
新地区主义研究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一度形成热潮,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其理论和实践前景也颇受质疑,甚至有人提出"衰落"之说。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研究热的兴起,重新认识"亚洲观念"已是迫切之需。本文借鉴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成果,提出重塑亚洲观念的学术命题,希望对中国视角下的新地区主义研究有所促动。概言之,新地区主义对亚洲观念的历史性塑造体现在三个方面:地区利益聚合和整合的发动机,地区权力分布和演化的平衡器,构建地区认同意识和地区共同体观念之光的灯塔。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后,亚洲观念面临新的反思和重塑。未来的亚洲将始终是一个多元和多样化的亚洲,不会形成一个"单一的亚洲"。亚洲观念并不构成任何一种理想的文化类型,而是深刻反映着亚洲地区的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互动。地区共同体建设作为亚洲观念的核心,将建立在完成民族国家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亚洲观念的重塑主要是一个学术命题,应当纳入全球学或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学科领域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引入大国竞争以达到战略均衡与通过“东盟方式”建立地区合作机制,这是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进程中并行的两种战略,大国竞争究竟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还是障碍?作者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竞争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国竞争在冷战时期为该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部分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入大国竞争达到战略均衡并为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战略环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东亚国家若要继续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关键是,如何从目前通过引入大国竞争以满足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全面转向通过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寻求地区共同利益。对大国竞争过分依赖的战略不但会影响地区共同利益的构建,而且会削弱甚至阻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安全合作作为基础,其作为东亚合作的长期目标,已由个别意向或政策建议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然而,在地区意识淡薄、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对外依赖的条件下,各方必须超越旧有思维,寻求构建共同的地区意识及价值认同,加强组织建设,避免成员“泛化”,以“10 3”为主渠道推进共同体进程。中国作为东亚的重要成员,应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协调者和建设者,中国应理性处理中日关系,认真反思自身发展,稳步、有效地促进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积极推动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构建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物流平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天津作为东亚(环黄海)城市市长会议的成员,具备了支撑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代物流基础.为了实现对东亚(环黄海)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双向辐射作用,天津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并相应确立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积极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十大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各国应形成“加强东亚合作是大势所趋”的恳切共识。中日应坚持“多边或地区高于双边”的外交原则,不把双边的分歧带入多边或地区的对话中。中日应支持中小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中发挥“牵头作用”,应认识到“一国主导型”的东亚合作模式是行不通的。中日韩应借鉴欧洲联合首先从“煤钢共同体”出发的经验,为建立东北亚能源环境共同体而努力。日本应注意使《日美安保条约》不具有任何直接、间接针对中国的成分。中日等国需要推动各自国内的体制与结构改革以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交往,真正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到东亚各国的政治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中日是东亚大国,东亚共同体建设离不开中日的主动参与,而中日关系改善的最大希望又在于推动东亚地区合作。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取决于中日合作的快慢与成败。以共建东亚共同体的意识构建中日关系的新基础,是中日关系走出历史阴影、携手走向未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毅 《外交评论》2005,(1):56-60
亚洲区域合作是亚洲国家应对全球化大潮的必然要求。虽然亚洲区域合作起步比较晚,但是潜力大,发展速度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11月在老挝举行10+3领导人会议同意建立东亚共同体,决定在2005年年底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这意味着东亚合作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势必对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东亚共同体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首先需要东盟切实发挥先导作用,同时中国和日本是本地区的大国,中日两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也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区域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毅 《外交评论》2004,(2):19-21
当前亚洲区域合作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二、东亚合作正在成为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先导;三、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还就东亚合作的模式、领域,以及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我国与日本、美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的真正合作开始,东亚共同体经历了设想的提出和实践的推行阶段。由于东亚各国的历史、现实及外部因素,导致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出现了曲折缓慢发展的过程。制度建设的缺乏与不完整是导致东亚共同体建设曲折前行的深层根源。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必须从东亚合作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对东亚共同体建设进行多层级、全方位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怀普 《外交评论》2005,3(2):42-47
东亚合作目前面临两个突出的、需要在认识上超越的问题:一是如何超越东亚的巨大差异性,从而形成各国对于东亚合作之共同利益的集体认知;二是如何超越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从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安全观和构筑东亚新型国际关系结构。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探讨了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认为全球化推动下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东亚合作的历史动力,合作安全是实现东亚和平与繁荣的根本途径和保障,而文化因素对东亚合作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浩 《外交评论》2004,(4):14-21
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启动,东亚国家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目前,东亚合作机制被称为10 3合作机制,它包括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的定期首脑会议、东盟分别与这三国的首脑会议、中日韩三国合作、东亚13国的各种部长级会议、湄公河和东北亚次区域的多边合作安排、以及第二轨道的活动。东亚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东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开展合作的平台。东亚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东亚合作机制的逐渐完善和提升,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要以图们江地区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多圈交叉组合,促进大区域经济合作,并努力争取制度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