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业建 《学理论》2014,(9):36-37
卢卡奇阐释了阶级意识的含义,考察了它的发展历史,探讨了资产阶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他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环境中,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周田田 《理论导刊》2021,(4):95-10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具有三维价值。本体论维度:马克思主义破解了意识形态的“伪全民性”,指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真正的彻底的革命意识,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义。实践论维度:“阶级意识”的阶级性与“人民立场”相呼应;内涵的革命性与“思想批判”相照应;内在的现实性与“问题意识”相融通,彰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内核。方法论维度:坚守“阶级意识”,做到不弃初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守好核心,坚持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谨持惕心,科学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秉持本心,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解放情怀,筑牢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3.
正170年前《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入新时代,《宣言》中所蕴含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现实必要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根本保证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这就决定了共产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阶级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其一项重要内容.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阶级意识的形成是文化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实现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的机会和标志.葛兰西将“国家”理解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结合体,从而这种阶级意识也表现为“政治社会”的“政党意识”和“市民社会”中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无产阶级运动的细致考察 ,认为阶级意识的缺失是美国无产阶级运动缺乏力量的真正原因。只有当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战略格局中的垄断地位被根本打破的外在条件下 ,其无产阶级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运动才会在美国真正兴起。美国从来没有也永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将给它带来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针对性非常明确 ,批判性论说直指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在当时的西方 ,工人运动的领导人和左派理论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欧洲无产阶级现实革命的可能性 (阶级意识 )。但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那里 ,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实证主义式的对外部对象的反映 ,辩证法被打扮成旁观的科学 ,畸变为单向性地还原外部世界的联系和规律的理论。而在青年卢卡奇看来 ,辩证法不是对一般事实“不偏不倚”的科学认识 ,不是规律与范畴的逻辑排列 ,而是对社会现实 (主客体关系 )的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旗帜的历史唯物主义只能是革命的批判的学说。于是 ,马克思的理论意向首先不是求真 ,而是至善。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阶级的思想逐渐淡化出人们的意识之外,但是阶级意识的影响依然还存在。而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阐发的阶级意识思想对于当前我们审视国内的阶级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要加强自身阶级意识水平,积极听取其他阶级的反响;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韩秋红 《理论探讨》2022,(1):115-122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非物质劳动、意识形态和新主体性的构建发出批判理论的时代强音,为人们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范式和思考框架。而这一众思想理论的源头无疑需追溯到卢卡奇。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奠基性地构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框架,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展开非物质劳动的人本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基元;卢卡奇基于物化劳动批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解,其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在认识无产阶级历史身份与历史使命的意义上,成为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历程的主线;而其进一步指明并强调的政党组织原则,又为革命主体的阶级自觉及其时代职责提供了理念支撑与理论根据,延展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关于无产阶级主体身份及其集体性的理论探讨。卢卡奇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与阶级身份的开新性的、始基性的理论建构具有突出的时代表征、革命意识与实践精神,始终投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之中,如影随形般地表征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当中。据此,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都是卢卡奇的注脚。  相似文献   

9.
缅甸共产党的兴亡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还建立了根据地。然而,当形势发生了变化之后,缅甸共产党逐渐丧失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最终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缅共失败的教训,进一步地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4)
贯穿于卢卡奇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实践概念存在着理论上的错位。在实践与自然的关系上,卢卡奇改造了一个概念体系;在实践与辩证法的关系上,强调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在实践与物质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实践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在实践与"总体"的关系上,卢卡奇认为"总体的观点"等同于"实践的观点",企图以此否定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与革命实践的关系上,卢卡奇把实践概念看成是"抽象的、唯心主义的",主张通过增强"阶级意识"来取代真正的革命实践。卢卡奇等人企图通过错位的、歪曲的实践概念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而在实践中为当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提供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11.
张妍 《学理论》2012,(27):12-1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非常大的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主客二分,使无产阶级被物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因此,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运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者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来克服物化这一现象,希望通过总体性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钟义锟  汪斌 《学理论》2023,(1):35-39
以《共产党宣言》为考察中心,将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从纵、横两个视角加以分析。纵向视角:将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理解为一体三面:即把无产阶级的同一形成过程(经无产者—同盟—阶级三个阶段)从三个维度——无产阶级阶级利益、阶级意识、阶级组织——加以解析,在每一维度中又具体分析其形成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横向视角:审视无产阶级形成不同阶段的无产阶级状况,并归纳出各个阶段的重要特质:分裂—联盟—联合。在此基础上从无产阶级形成的表象、关键和未来三个层面进行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一、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本领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执政党的含义,就是指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正象列宁所指出的,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如果党放弃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那它也就不成其为执政党了。党如何实施对政权的领导,怎样处理与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这对第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只能进行实践和探索。列宁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14.
梁艳鸿 《学理论》2013,(19):85-86,101
卢卡奇总体性视域下的历史主体是无产阶级,其历史角色和根本立场体现其深刻内涵。无产阶级能够战胜资产阶级成为历史主体源于两个条件,即社会存在的差别和阶级意识的决裂,完成这嬗变过程需唤醒无产阶级意识,理解嬗变真谛;把握辩证法总体性,获取嬗变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嬗变实现。  相似文献   

15.
俞良早 《理论探讨》2020,(1):122-128
十月革命后,严酷的、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催生了列宁关于必须加强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的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具有下述有特色的内容: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需要"铁一般"的共产党,党内需要建立和坚持"铁的纪律",党负有领导苏维埃国家各个领域、各方面工作的责任,党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前进,必须努力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列宁的思想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团结统一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团结统一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在这个革命理论指导下的团结,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马克思恩格斯深知这个问题之重要,所以,在《共产党宣言》中响亮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帮助德国建党时,提出不拿原则做交易的名言,在第一国际时期提出团结是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俄国党的建设中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一贯坚持党必须是有原则的团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他说:"我们非常珍视党的团结.但是我们更为珍视革命社会民主党的原则的纯洁性."我们需要以严格的和有原则的团结为基础的统一,这种统一是所有的或大部分的委员会、组织、团体、知识分子和工人(……)都必须自觉地和坚决地去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至全人类解放事业指明方向。研究《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一些所谓的“列宁学”学者对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歪曲和攻击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把列宁关于必须向工人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论断诬蔑为用知识分子或用党“取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攻击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要建立独断专行的“等级制组织网”;伍蔑列宁关于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是“党治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是我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原则之一,即利益关系原则。刘少奇一贯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无产阶级解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21,260(10)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是赓续和创新《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壮丽史诗。党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把《共产党宣言》精神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理论重构。始终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既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百年赓续与创新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