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张干(1884-1967),字次崙,湖南新化(今新邵县坪上镇)人。1908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12年,该校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因学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  相似文献   

2.
李新市 《党史博采》2001,(11):26-27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到日本考察教育,后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4.
耿耿 《党史博览》2012,(4):42-47,50
南通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创建于1902年5月,创办人张春,最初名为通州师范学堂,先后更名为民立通州师范学校、私立通州师范学校、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私立张春中学、苏北私立通州师范.1952年改为公立,称苏北南通师范学校.1953年改为现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5.
陈昌,字章甫,中共早期革命者.<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0页注释中介绍其生平时说:"陈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学(按:不同级).1915年毕业后,任长沙县五美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6.
周如冰 《湘潮》2014,(4):31-33
19l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1912年夏入学的浏阳热血青年陈昌(1894-1930,字章甫),与毛泽东一接触,即被他的政治见解和社会活动经验所折服,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同乡共读省立第一师范享誉海内外的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与毛泽东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1915年,张国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结织了毛泽东。张国基最难忘的是他同毛泽东的交往。他曾在一首词中这样写道:"忆往昔峥蝾岁月,恰是同学少年,城南风雨,麓山红叶,湘水碧连天……"张国基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已念完二年  相似文献   

8.
常德素有“云贵门户,战略要地”之称。20世纪初叶,常德是湘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二师),是湘西北文化中心常德的主要标志。二师位于常德城北门内玛瑙巷。它的前身是1902年由清朝地方政府在湘西北一些知名人士赞助下创办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湖南公立第二师范学校,1915年改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省立二师是当时湘西北的最高学府,它与长沙的省立一师、衡阳的省立三师鼎足而立,为湖南的三大育才基地之一。二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西路师范创建初期,蒋翊…  相似文献   

9.
向警予     
《兵团工运》2011,(5):17
<正>向警予(1895-1928)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共党员。向警予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12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秋参加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1年底回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主任。  相似文献   

10.
王树人 《党史天地》2008,(12):10-12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普化(今长沙)人。1905年人宁乡师范学校读书。曾赴日本、苏联考察教育。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长期在小学、中学、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创办小学、师范学校多所,并举办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兼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2,(2):35-36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38年9月建立的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1958年8月,在毕节师范学校内创建毕节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1月,专科停办,改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75年秋天,在毕节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毕节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3月,在地区“五七”师范大学的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于1913年初至1918年夏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青年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积极"游学"深入群众、主动征友创建社团、锻炼身体强化意志、关注时政纵论国事,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学习理念、军事理论等是在湖南一师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学习成长经历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红旗谱》风靡全国。书中描写的保定"二师学潮"是《红旗谱》作者梁斌的亲身经历。光荣"红二师"北方"小苏区"保定二师即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创建于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改称"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改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虽几易其名,但因为二师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后人都习惯称呼其为"红二师"。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昼夜为国事操劳,可是他依旧牵挂着故乡那些为革命献身的烈士遗属,总是想方设法关心和爱护他们,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一陈昌,长沙浏阳人,是中共成立初期的党员之一。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后加入湖南新民学会,成为骨干成员。陈昌和毛泽东之间,常有书信来往。1920年7月,毛泽东、陈昌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利用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和马列主义。这年  相似文献   

15.
<正>夏曦,毛泽东校友,早年一起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还是中共五大、六0000大的中央委员,担任过湖南、浙江、江苏3个省的省委书记。1927年,夏曦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和王明一起,成为"28个半布尔什维克"成员。00  相似文献   

16.
胡魁海 《世纪桥》2002,(3):33-33
“行知师范”是指哈尔滨市行知师范学校,其前身是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再前身是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行知师范”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市,源远流长,在黑龙江省的师范教育史上有着特殊重要地位,对新中国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来说具有源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伍若兰,1906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县城南金兰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 12岁时,伍若兰在湖南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中接触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她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8.
青年毛泽东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四师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被编入一师本科第八班,至1918年6月毕业,他在一师共学习了五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当时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却汇集了一批有名的学者,是湖南一所著名的师范学校.青年毛泽东当时20-25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和当今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年龄大致相当.一师求学五年正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在此求学期间,青年毛泽东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如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学贯中西的杨昌济先生、袁吉六、徐特立、黎锦熙、方佳夏、王季范等良师,同时结识了一批才俊如蔡和森、何叔衡、罗学赞、周世钊等.青年毛泽东在校期间不仅勤奋好学,博取众长,而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其读书生活多姿多彩.青年毛泽东这段求学生活,给当今大学生如何求学仍留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清理民国档案时,发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时的部分“原始毕业档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班学生毕业名单》,其中在第八班毕业名单里有毛泽东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李桂英 《湘潮》2021,(4):39-40
湖南省公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于1912年由宋教仁创建于桃源县城,1914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二女师)它是民国早期湖南仅有的3所女子师范学校之一,面向湘西北5府29县招生。省立二女师的革命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湘西北妇女的解放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湘西北妇女革命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