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钟 《瞭望》1985,(12)
美国和苏联从三月十二目开始在日内瓦举行新的控制军备谈判。现将美苏在战略核武器、中程核武器和太空武器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力量对比简要介绍如下: 战略核武器 战略核武器是美苏争夺全面军事优势的重要一环,双方在这方面的竞争早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就已开始,迄今都已发展了四代战略核武器,在导弹贮存、生存能力、火箭燃料、反应速度、命中精度、摧毁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52)
解放军某部研究员锁开明认为,进入21世纪,核武器技术还将会不断提高,但从原理上说,其技术不会再有重大突破,而且它的发展还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定发展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开始至今,核国家发展并研制成功了第一代核武器和策二代核武器。继第二代核武器之后,它们又在发展第三代核武器,最近几年,有人提出了第四代核武器的概念。第一代核武器即原子武器,又称裂变武器,它是主要利用钢一235或怀一239等重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第二代核武器即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它是主要利用重氢(氖)、…  相似文献   

3.
杨东晓 《党政论坛》2009,(12):40-41
赫鲁晓夫在1954年10月访华,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1956年开始在国内批判斯大林路线,出于对自己国内政权巩固、国际加强团结(1956年波匈事件,导致苏波关系紧张,苏联撤回了援助东欧各国的专家)等原因,赫鲁晓夫进一步加强了对华经济援助,形成了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高潮。事实上,中国在1956年,已经开始考虑减少专家的聘请,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尤其注重的是聘请核武器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高峰 《瞭望》1986,(12)
我国最古老的大型天文仪器——简仪,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专家们吁请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抢修。 简仪,是我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古代浑天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后制成的,具有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日晷三种仪器的功能,因操作较简便,故称简仪。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是明朝正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开始在西欧部署新导弹之后,苏美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程核武器谈判和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先后搁浅。两个超级大国在激烈展开宣传战的同时,加紧部署新导弹,使美苏争夺欧洲核优势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苏争夺核优势,重点先是放在核武器的数量上,后来核武器不断更新,重点移到提高质量上。由于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已达到“超杀伤”的饱和状态,武器的精确度、机动性、多弹头分导技术和弹头微型化等方面已经空前改善,因而目前争夺的重点不是一般的核优势,而是转到争夺第一次核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组专题报道,包括《既欢迎 又警惕》等三篇,对美苏即将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谈判进行展望和评论。其中,有两篇分别是来自华盛顿和莫斯科的专电,属于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美苏关于中程核武器谈判中的“零点方案”并不陌生。但正当美苏围绕着这一方案不断进行对话、力求达成协议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又推出了关于短程核武器的“零点方案”,大幅度改变了其原先的强硬立场,使目前的美苏中程核武器谈判有可能出现新的进展。 苏联在短程核武器问题上立场的变化有一个过程。去年10月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后,美国首先提出在消除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同时必须考虑短程核武器问题的主张,以消除苏联在这一领域拥有的“ 9:1的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35)
印度公布核武器政策草案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8月门日公布了印度的核武器政策草案,称印度将奉行有效及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战略,只有在遭受第一次打击之后才会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这是印度正式宣布的第一项核武器政策声明。印度还强调准备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讨论这项草案。这项政策草案要在印度今秋大选选出新一届政府后才能被正式通过。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对草案持批评态度。巴基斯坦方面8月19日表示,如果印度执意按草案来推行其核武器计划,巴基斯坦将步其后尘。巴以进入新一轮谈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8月17日开始进入新一轮谈判…  相似文献   

9.
万光 《瞭望》1985,(10)
美国和苏联即将于三月十二日在日内瓦开始举行关于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谈判。自美苏两国外长今年一月会谈,商定举行这三项议题的谈判以来,世界各国舆论的反应概括起来是:既欢迎又警惕。 美苏两国恢复中断了一年多的核武器谈判,除了它们各自本身的需要和打算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世界各国公众舆论,包括美苏双方的盟国,都强烈要求国际对话,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裁减军备。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与中国导弹核武器张作文我国的导弹核武器,是5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的。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到1964年10月16日就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在此前后又成功地研制了氢弹、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和与之相配套的核弹头。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为...  相似文献   

11.
10月9日朝鲜突然进行核试验后,有关核武器的话题备受关注。不过,许多军事专家表示,简单的核爆炸装置并不能看作核武器,只有安全可靠的小型轻量级核爆炸装置与运载工具相结合才能使核爆炸装置成为核武器。事实上,以洲际导弹、远程轰炸机及核潜艇为代表的"三位一体"核武器体系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核打击途径,但因其技术难度高和需要巨大的发展费用,并非所有拥有核武的国家都能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武体系,因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0,(20)
19594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的供核武器和“防止 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1965年8月美国向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 月。苏联也向联合国提出一项类似的条约草案。1967年8月24日美苏两国向裁军委员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1月7日,英、美、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年3月5日条约生效。根据当时的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  相似文献   

13.
日内瓦专电苏联于九月三十日在美苏控制核武器第三轮日内瓦谈判桌上抛出了“彻底裁减核武器”的方案。三天之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法国时又提出了被认为是“富有魅力”的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专电 10月5日晚上,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中央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苏联对美国总统布什9月27日提出的核裁军倡议将采取7个“对应步骤”。 这些步骤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 在战术核武器方面,苏联将销毁所有核炮弹、核地雷、战术导弹核弹头,拆除军舰和潜艇上的所有战术核武器。苏联并建议美国完全销毁海军战术核武器。  相似文献   

15.
辛本健 《求知》2010,(8):40-40
2010年4月12至13日.全球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4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领导人出席。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国.美国的前期筹备工作颇为引人注目:一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建立“无核武世界”的理念:4月6日,美国公布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承诺不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停止发展新的核武器和核武器试验;4月8日,美国在布拉格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军协议.规定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上限不能超过1550枚。  相似文献   

16.
炭疽恐慌在美国的出现,意味着生物武器正在取代核武器成为对人类生命及世界和平危害最直接的武器系统。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相信,生物武器已经成为他们宁静生活的克星。正如曾任过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家安全研究部主任的理查德·贝茨所指出的,“生物武器现在应为最令人担心的武器,其次是核武器,再次是化学武器”。与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相比较,生物武器兼有二者的特点。加之其易制、低廉,因而有“穷人的原子弹”之称。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内出现了调整核政策的呼声和迹象。布什政府宣布继续削减美核武器储备数量。2007年12月,白宫发表声明声称,已提前5年完成布什总统在2004年宣布的于2012年前将核武器储备数量减少到2001年库存量50%的计划,并将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前再削减15%,届时美国的核武器将减至冷战结束时水平的1/4以下。今年2月,美国家核安全局局  相似文献   

18.
国际要闻     
《瞭望》1995,(19)
国际要闻(4月24-30日)俄支持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在4月24日联合国审议和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坚决主张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称不这样作、就会“破坏国际稳定的基础”。俄成为亚太经社会成员俄罗斯4...  相似文献   

19.
李楠 《瞭望》1988,(22)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5月29日到6月2日在莫斯科第四次会晤,离他们第三次华盛顿会晤还不到半年。 这次苏美两国首脑会晤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把两国战略核武器削减一半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雷克雅未克第二次会晤时提出。在华盛顿会晤时,双方同意争取尽早拟定裁减战略核武器条约,以便今年上半年再度会晤时签署。  相似文献   

20.
正无形的"基辅墙"美俄敌对的原因有很多,背后体现了各自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战略考量。一是核武器。俄罗斯在最近几十年都是少数能使用核武器摧毁美国的国家,至少,能给美国造成不可恢复的军事打击。美国的军事利益需求决定了其必然要削弱俄罗斯的核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