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西省吉县国土资源局切实加大在建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加快验收和报备进度,确保耕地动态平衡,充分发挥新增耕地的效益。去年该局实施县级土地开发项目5个。建设总规模2272亩,新增耕地1463亩;省级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总规模2300亩,新增耕地1370亩,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耕地500亩,全部完成了建新区供地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该局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文件规定,科学编制项目可行性论证,精确测绘现状图、规划图,精心准备立项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2.
徐晶  张孜仪 《法学评论》2012,(4):108-112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而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施以的干预,土地开发整理系统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大子系统。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系统是指农民对其土地实施依法承受、持有利用、收益分配、有序流转所形成的动态有机统一体。土地开发整理系统与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系统存在多重耦合关系,缔造了农民参与土地开发整理过程的正当性。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权能结构的重组和优化。农民要通过三条路径参与到土地开发整理过程,政府亦应通过保障农民的土地持有产权来激发农民的参与意愿,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陈平 《江淮法治》2010,(13):20-21
自泗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以来,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全县土地整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县政府及国土部门以监督为动力,大力整治“空壳村”,提高复垦率——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总体保护规划和土地开发复垦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大力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为国有改制企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和顺县地处山西东陲,太行山中段,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闰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有33.46万亩。面对境内后备资源逐年减少,耕地开垦成本逐步增加,耕地补充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和顺县在省、市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县委、政府转变思路,拓宽视野,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认真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快建设用地复垦步伐,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了农业生产基础,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符合和顺实际、特色鲜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全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做到耕地占补平衡,2008年,山西省吕梁市国土局离石分局在离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铺开了开发造地工程7处:这7处开发造地工程是:吴城镇驿沟造地工程、大土河集团公司硐家会狼尾沟造地工程.  相似文献   

7.
从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及概念入手,分析了现行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由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过渡中,应注意与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及产业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介绍了土地整理的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水文、植被、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敏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山西省寿阳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分析经济快速发展给土地带来的压力,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点定位,实施规模开发整理土地战略,达到了科学规划、连片开发、确保质量、短期见效的预期目标,整体工作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洁 《中国法学》2003,(6):88-95
土地整理是现代土地利用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虽已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但没有形成详细的法律规范。本文从宏观调控法律角度分析了土地整理关系中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及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包括宏观调控法律规范的选择、计划调控手段、土地整理中生态法律保护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2,(5):F0002-F0002,I0001
山西省乡宁县国土资源局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严格执法、周到服务”的基本职能,打造了廉政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开发整理、电子政务、部门文化五大品牌,2009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2.
田峰 《行政与法》2008,(2):119-121
城镇土地整理能够确保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效的发挥作用。为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保障,应当对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国家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租赁权、抵押权和地役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地分析,进而寻求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田峰  Tian Feng 《行政与法》2008,(3):118-120
城镇土地整理能够确保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为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保障。应当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国家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租赁权、抵押权和地役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寻求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浅谈矿业土地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达到惊人的程度,特别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由此引发的矿业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矿区土地复垦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如何对中国矿区进行有效地开展土地复垦已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此对矿业土地复垦基本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赵谦 《法商研究》2014,(2):58-66
土地整理权属应从宪法寻求其根本依据。"宪法依据"问题在本质上可分为"立法为什么要依据宪法"、"立法依据宪法的什么"、"根据宪法如何科学地立法"三个层次。运用规范实证分析方法逐次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0条规定之自然资源非私有、土地非私有原则,可以厘清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设置的宪法依据,进而确立自然资源非私有原则指引欲开发之未利用地、土地非私有原则指引欲整理之低效耕地的宪法依据适用路径,最终实现整合相关立法以便对土地整理权属设置予以类型化科学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问题是当今土地科学领域重要课题,已经有许多学者在该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就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选择进行探讨,总结了当前土地整理绩效的评价方法、分析其评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宜川县土地整理中心在该县国土地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各股室、下属单位、国土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服务全局中心工作的同时,以项目为抓手,科学规范、认真统筹,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全年县级投资土地开发项目总规模52.53公顷,新增耕地42.48公顷,总投资538.54万元。其中南岭项目规模4.55公顷,新增耕地3.79公顷,总投资35.72万元;焦赞项目规模20.89公顷,新增耕地15.08公顷,总投资219.76万元;段塬项目规模27.08公顷,新增耕地23.61公顷,总投资283.06万元。该项目于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制》2006,(2):58-59
荆门市国土资源局现有分局4个及执法监察支队、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供应中心、土地规划勘测院、土地征地所等6个二级单位,在职干部职工230人。我局自2001年4月组建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将依法行政作为关系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来抓。几年来,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窗口办文、政务公开等一批现代公共程序基本建立,土地和矿业权市场逐步规范并有序发展,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我局先后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工作先进单位和“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国土资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业务文选》2013,(19):20-30
1.2012年12月27日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公布2.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复垦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土地复垦应当综合考虑复垦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能够复垦为耕地的,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第三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晋宏 《政府法制》2010,(23):51-51
山西省长子县审计局对常张乡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结果表明,该项工程施工进度迟缓,未按规定期限完工,致使资金闲置2188万元。对此,县审计局提出审计建议,引起县土地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项目推进措施,严把质量,强赶工期,尽快争取国家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