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黑格尔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形式法对意志的外部规定在道德领域被克服,意志自由在主体内心得以实现,但道德又有主观无限性的局限。而伦理因主观性与客观性、权利与义务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性定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思维范式,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向度。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关于法的哲学意蕴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合理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王健崭 《前沿》2009,(2):37-39
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只有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才能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体系。本文通过研究意志与自由、意志与意识的关系,确证了自由意志的深刻内涵。并进而分析自由意志由抽象法到主观道德再到客观伦理的辩证发展过程,揭示了自由意志从潜在到自在再到自为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自由意志是法的出发点和主体,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作为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抽象法、道德和伦理,是自由意志由低到高、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因此,道德、法律、伦理都是自由意志定在的不同形态和不同阶段,它们的辩证运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辩证过程.由自由意志与法的精神的内在关联以及法与德的有机整体性可知,社会治理的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德治或抽象的法治的合理性,而是道德-法律、德治-法治的生态整合.  相似文献   

6.
张澄平 《前沿》2002,(9):75-76
一、法治德治的本源及相互关系法律和道德同属上层建筑 ,是构建在各种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作为成形的思想观念是主观意志的反映 ,法在阶级社会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同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决定其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封建社会的法按统治阶级的意志处处渗透着封建道德 ,并用法来维护这些道德。道德作为主观意志还受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这也会体现在人为制定的法上。法不仅受经济发展差异 ,还受社会环境差异而形成的道德观念的制约。江泽民同志指出 :“对一个国家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在自由意志经历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中,法也相应由抽象法、道德的法发展到伦理的法。黑格尔从哲学角度对法的概念的阐释,对于我们从法哲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理解法与伦理、道德、法与法律的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薛桂波 《前沿》2008,(5):62-64
在当前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共同体已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而且日益发展成为伦理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不仅要求其成员的行为合乎伦理要求,而且作为一个实体,其自身更应该是“道德的”和“伦理的”。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世界观”是对科学家“道德世界观”的超越,通过共同体实体的伦理意志与伦理行为实现了伦理与自然、义务与现实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郑俊 《前沿》2010,(9):84-86
当制度经济学从制度成本的角度考量伦理和道德意义时,实际上是把道德理解为经济。这意味着伦理的制度化或制度的伦理化并不只是主观的外在制度设计,而是生产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并经生产的发展而完善的动态化过程。但是,仅仅把道德理解成经济时,制度伦理会始终存在局限性,只有把经济理解为道德时,才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制度伦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卫华撰文指出,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道德要求。所谓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是指参与网络活动、具有意志自主能力的行为主体,基于一定的客观利  相似文献   

11.
陈一收 《桂海论丛》2007,23(4):19-21
服务型的公共行政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它突出了服务的伦理价值,决定着各级领导在行政实践中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责任。主观形式的道德责任,体现着人的伦理自主性,对于领导者以理性的方式履行客观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依据道德觉识和职业理性,超越客观规范的约束,把服务的义务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实践,是领导者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再论亚道德     
周仁准 《前沿》2012,(15):24-27
亚道德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阶级斗争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与分裂分层的社会现状是亚道德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准确把握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有助于正确区分和解释人们不同的社会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王强 《学习与实践》2015,(1):125-132
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伦理生活,如何评估现代伦理生活的境况?这种反思必须抛开不同主义谋划之间的抵牾以及谋划方案在现实生活中阳奉阴违的历史怪圈,而从"伦理生活"这一概念的哲学要求出发理解现代伦理生活的起点。建基于对黑格尔"伦理生活"(Sittlichkeit)概念的解读,它不仅标识了超越现代道德主观性分裂的更高精神起点,而且展示出不同于理论形态的一种道德生活方式。以此为起点,在现代伦理生活的客观化、机制化场域中,一方面是伦理生活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面对现代道德的实践困境,主观"单一性"道德转向客观"普遍性"的伦理生活;另一方面是社会客观伦理机制的内在性规范要求,面对客观伦理可能维持一种恶的世界的状况,道德主观性的承认与规范性实践机制就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14.
马兰 《前沿》2012,(13):18-20,57
相对于神经科学的发展,相关的伦理关注还很滞后。鉴于克隆技术、器官移植等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伦理冲击的先例,因此在神经科学技术还没有从实验室进入市场之前,需要考虑相关的道德决策问题。论文探析了脑成像中的思想隐私以及神经增强中安全与公正等实践伦理问题,还讨论了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等概念层面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借用托马斯·琼斯的伦理决策理论,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强度的分析,从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度,即道德问题本身而非道德行为主体以及伦理决策环境特征出发,可以探讨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要刹住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歪风,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提高学术不端这一行为的道德强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即:引导主观感受、明确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明确行为后果、强化组织伦理氛围、提高社会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是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涵。青年担当社会责任是遵循道德伦理规约、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必然选择。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包含四重实践理路,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担当,这四个方面体现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内在逻辑统一。四者之间层层递进,以责任认知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基础,以责任情感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养成,以责任意志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转化,以责任担当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目的,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对民族整体生活的精神性把握就是伦理精神。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化面临着现实上的与观念上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是道德革命思想启蒙的困境;另一方面是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就其理论逻辑而言,唯物史观对民族伦理精神的激活,体现为自我主体(主观道德)—世界(社会实体)—实在主体(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就其主体形态而言,从早期共产党人的伦理觉悟到唤起人民的精神主动,伦理精神从主观形态转变为客观(现实)形态,实现了精神突围,构成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就其历史形态而言,作为共同体生命原则的伦理精神的创新发展,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百年团结奋斗过程中形成了伦理精神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20.
彭晨慧 《前沿》2009,(10):33-36
理性国家学说是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核心。黑格尔从自由意 志是法的本质及其自我运动出发,把国家看作是真正的自由意志的实现,是主观意志与客观意志的有机统一的伦理性的整体。这对青年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青年马克思正是从自由理性的立场出发,来评判具体的国家制度与具体的法律,斥责封建专制的国家制度与法律是对自由的扼杀,倡导个体与国家整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