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昭根 《南风窗》2008,(4):79-82
布什的党是分裂了:南方和中西部"圣经地带"的社会保守派、来自"华尔街"的财政保守派,以及包括民族保守派和新保守派的"防务保守派"。分裂让总统提名人的选择举棋不定,不知共和党的预选是否要一直选到全国代表大会时都没有谁能明显赢得足够的代表票?  相似文献   

2.
泰国政坛在"红黄对立"与代际分化的双重裂痕影响下,形成了"挺巴育"与"反巴育"两大阵营对峙、中小政党居中制衡的复杂格局,这不仅严重影响巴育政府的决策与落实能力,而且在保守派和革新派"盘外过招"下引发政治冲突再度升级。尽管泰国政治保守派与革新派的分歧并未从根本上影响中泰战略合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从中长期来看,为了深化合作,有必要做好应对,在观念塑造上争取新生代认同,在项目推进上增进当地民众获得感,在合作对象上接续地方豪强党派友华感情。  相似文献   

3.
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历史记忆等因素制约,伊朗政党发展不平稳,制度化程度不高,群众基础薄弱,自身作用有限,主要依附于保守派或改革派两大政治阵营影响国家政治发展进程。2013年鲁哈尼就任伊朗总统以来,伊朗政党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后,伊朗强硬保守派势力趁机抬头,派系斗争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4.
认清在美国政治中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本质,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开放、改革和让步,并不能化解美国新保守派在政治、外交上对中国的敌视。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编造的主教、教宗被杀情节背后,是天主教会内部斗争一直十分尖锐的现实。50年前,教会改革派大胜保守派,不少"过时"的习俗被一律废除。近年来,在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带领下,教会保守派向自由派发动反攻,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时间2月13日晚上,共和党第九场总统竞选人电视辩论会在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市举行。由于这是第三场预选前最重要的一次政治亮相机会,留在台上的候选人都使尽浑身解数,要把党内对手"批倒批臭"。辩论后CBS的全国民调显示,卢比奥在南卡辩论中表现最佳,特朗普和卡西克落在第二队列,然后是克鲁兹和本·卡森;接连被特朗普炮轰的杰布·布什忝陪末座,选情亮起红灯。以下是原汁原味的辩论片段(个别影响阅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2018,(中)
特朗普上台两年来奉行日趋保守的内外政策,美国共和党自身也开始走向"超保守化"。保守派不仅已成为共和党最大派系,而且保守派人士大量进入国家行政、司法和立法机构并不断发挥重要影响,促使美国内外政策全面"右转"。2018年中期选举后,民主党重新夺回了众议院的控制权,而共和党则扩大了其在参议院的席位优势。民主党虽然可以利用众议院掌握的立法权和拨款权对共和党的施政设置种种障碍,但不会对共和党的"超保守化"产生实质性影响,相反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共和党的"超保守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伊朗宪法规定,最高领袖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这是伊朗政治体制的核心。专家委员会负责伊朗最高领袖的选举和罢免,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负责监督新旧两任最高领袖之间的权力交接,二者在伊朗最高领袖的换代问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宪法监护委员会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也对最高领袖换代问题具有影响。传统保守派、新保守派、务实保守派、务实派和改革派等不同政治派系在伊朗政治格局中实力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最高领袖制度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储昭根 《南风窗》2008,(9):72-76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叛逆性格所致,麦凯恩在许多议题上都与共和党主流不大同调,但2000年竞选党内提名失败的前车之鉴,使麦凯恩意识到回归主流的必要。除了同布什修好,麦凯恩也尝试向他在2000年得罪的宗教保守派"输诚"。这使他不但有能力争取到独立及温和派选民,还有可能团结起本党保守派人士,从而有机会再次成为"最幸运的人"。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7)
正由于民主党左翼桑德斯的牵扯,希拉里被迫向左偏移,让出的大段中间地带,被攻击布什家族多过攻击克林顿家族的特朗普给攫取了。3月15日一役,随着特朗普一举在卢比奥的家乡佛罗里达击溃这位建制派宠儿,并拿下北卡罗来纳、伊利诺伊等重要州份,今年的美国总统预选就此明朗化。各自犹太亲家都有前科的特朗普和希拉里,这对英媒眼中的"19世表  相似文献   

11.
因为美国人口有左翼化的长远大势,不少宗教保守派将"奉天承运"的布什第二任看成是"保守革命"转瞬即逝的最后机会。  相似文献   

12.
当前,奥巴马在国内正陷入一场由保守派发动的"文化总体战争"。奥巴马若因个人因素遭受民调滑铁卢,那么民主党就有可能出怪招掐掉他的连任梦。如此一来,克林顿"买一送一"的组合,不是可以"东山再起"了吗?  相似文献   

13.
于时语 《南风窗》2012,(5):72-73
天主教保守派"反人工避孕"的最新喧哗,和新教福音派的"反堕胎运动"相挂钩,汇聚成"反民主党大合唱",迫使奥巴马在涉孕医保问题上改弦更张。  相似文献   

14.
意见与媒体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4年1-2月文章:《新保守派》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国家安全议题研究员马克斯·布特写道:“新保守派”并未在美政府内占支配地位,其欲在全球发动先发制人战争阴险动机的报道言过其实。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赖斯都不是新保守派,而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传统保守派。新保守派主张在朝鲜和伊朗实行政权更迭、主张对华强硬而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这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总统大选以及2008年议会选举中,哈梅内伊为了遏制改革派曾暗中出手扶持保守派,所以内贾德谙熟伊朗政治怪胎的软肋:在经济欠发达和最高领袖善于玩弄平衡术的国家中,将民粹煽情发挥到极致再辅以领袖的暗中支持,才是通向权力高峰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6.
"西裔特朗普选民"形成于2016年美国大选,大选之后规模稳步扩展。"西裔特朗普选民"由核心与外围两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的党派取向比较稳定,外围部分的党派取向则呈现高度不确定性。从选民的意识形态看,"西裔特朗普选民"的核心主要由保守派选民构成,外围主要由中间派选民构成。"西裔特朗普选民"折射出西裔与特朗普之间形成了一个选举悖论,越来越多的西裔支持"反西裔"的特朗普。从西裔与特朗普之间的政治互动看,两者之间的选举悖论之所以形成,是经济因素、移民改革、社会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四方面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西裔特朗普选民"已成为特朗普选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特朗普撬动选举政治格局的杠杆,对美国2020年大选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西裔特朗普选民"有力扩展了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使特朗普的竞选动员更加理性。"西裔特朗普选民"的强劲发展势头对民主党带来严峻挑战,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朗普争取连任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伊朗政治的民主化成分大大限制了伊朗社会“塔利班化”的可能,而属于新保守派的内贾德政府上台一年来,在经济领域的毫无作为已引起民众的逆反情绪。不难想象革命27年后,伊朗知识界方兴未艾的公民社会讨论将可能成为诱引伊朗威权政治派别斗争激化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8.
尽管保守派大举反攻,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伊朗内政外交的最终裁定人,他曾经支持和默许了哈塔米的改革。哈梅内伊不会180度人转弯完全倒向保守派,因为那么做实际上也是在否定自己。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于当前美国流行的“新帝国论”进行剖析,分析了“新帝国论”的政策含义。作者认为,“新帝国论”主要是美国新保守派的外交安全政策学说,它主张凭借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实力优势,通过建立美国帝国来推翻现状,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秩序的权力结构,以便塑造一种与力量结构相匹配的、更有利于美国价值观、自由观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