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阳  赖勋芬 《湘潮》2013,(1):143
本文从"爱国"、"内省"、"修德"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引作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
黄聘 《求实》2013,(1):40-44
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是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双重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个人品德建设遭遇着"传统-现代性"这一结构转换的时代困境和由于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分化带来的现实难题。对此,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的回应方式和出场路径必然包含两重维度:重释传统和重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芒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熏陶,使得全民族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个人品质、思维方式等逐渐趋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与风骨,成为中华文明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其系列讲话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寓于传统社会结构中,遵循着"关系慈善圈"的差序格局式的赠与观念,建立在不平等的个人关系之上。现代公益理念的基础则是以志愿追求公益的方式采取自下而上的组织化方式解决公共性社会问题,是将公益作为一项事业在追求。它的作用也仅仅是一种拾遗补阙而已。在中国现代公益理念的培育中,要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资源,构建社会组织,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品质感,特别是要低期待,给中国企业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岳凤文 《党课》2008,(1):69-72
在我国,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赋予了一些官员神秘色彩,致使长期以来公众的知情权在官员的隐私权面前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官员的个人和家庭电话、简历、财产、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几乎成了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对普通百姓来说,得到这样的信息简直是一种奢望。而官场潜规则也把官员隐私纳入一定“密级”加以保护,公开的报道中也很少有涉及官员个人信息的。即使是在换届选举时,也只是把官员的简历简略地对外公布,更多的详细情况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相似文献   

6.
杨黎源 《学习论坛》2002,(12):17-19
现代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的本性、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 ,认为对人的本能约束的软化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政府官员的负面影响是历史根源 ;道德约束的软化和法制的不健全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1月1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纪委前后把近千名官员的个人相关事项"晒"在了网上。据说,在那段时间,阿勒泰的官员甚至没有一个人敢当众抽中华烟。但是,2010年8月,"中国推行官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古代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萌芽到形成标示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其演变结果,是构建了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现代民族国家诉求与人的解放诉求是这一谱系的"精神本源",由此展开而形成了"思想-文化传统"与"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前者包括启蒙-教化传统、个性解放传统、大众化传统、继承-借鉴传统;后者主要是现实主义传统、浪漫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传统。研究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及其理论的有机构成,意在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精神运动轨迹"与"精神结构图"。  相似文献   

9.
<正>一、"三严三实"的理论内涵(一)"三严三实"辩证地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纵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官员自身的内在修养,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在第一位,即表明修身是为人与做官的第一要义,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儒家还特别重视"慎独"思想,并将其看做文人士大夫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最高境界。如《礼记·中庸》中所述:"道也者,不可须臾  相似文献   

10.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传统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格,是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荣之两分法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分水岭,也显现出道德评价的标准或尺度,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标准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人"自耻",即应该具有知耻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政治发展史的角度看,"官本位"是指"官"在政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关系到政治的兴衰和社会的治乱。"官本位"包涵"依靠官员治理"和"治理好官员"两层含义,具有价值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中国数千年官本位问题的利弊得失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政治的特质,也为当代政治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传统文化虽说融儒释道三家,但治世却主要是儒家。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政德建设资源,可以为今天治国理政包括为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政德=德正,即确立政德标准政德是治理国家政事过程中官员所必需的德行。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以仁德治国的执政者就好比是明亮的北极星,能自发  相似文献   

13.
传统手工技艺是文明的印记。但在中国古代,传统手工技艺常被简单看作"工匠传统",以各学派文人为代表的"学者传统"甚少对其予以关注,大多认为这不过是制作器物的粗鄙手工而已,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当今社会,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之下,其生存现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交流甚至融合,是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蒋东玲  向绪伟 《求实》2012,(7):79-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改造了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多元一体、一元主导的格局也为我们在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文化生态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大同构想以及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来自于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和变通求新的特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耻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封丽霞 《学习月刊》2013,(13):45-46
学者与官员,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其职业内涵、社会评价与行为特征都大相径庭。在"学而优则仕"的历史传统感召之下,不计其数的学者如过江之鲫般纷纷步入仕途。留下不少美谈,亦留下诸多的憾事。相较于学者和官员的生活空间和身份标识来说,前者是"处江湖之远"的知识精英,后者是"居庙堂之高"的政治精英。学者们很多自诩为"闲云野鹤",与权力中心之间有一定距离。而官员"重权在握",身居不同政治层  相似文献   

16.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布配偶及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都是不肯接受监督的某些官员,其理由也是不约而同:"触犯了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古代圣贤有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为官者为人不正,不仅会害己害家,而且会误国误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和品行修养绝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重人格、重品行、重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都把"修身、齐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之下,官员大都以"谦谦君子"自居,即使不是君子,也要伪装成君子。隐秘的权力斗争当然一直存在,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过激一点的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唇枪舌剑,也是有的。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的官员甚至是百官之首的宰相在上班时间打架,甚至打群架。"一言不合就动粗",古代高官打架,是故事,更是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实践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的总称,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了千年来不断累积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光辉的文明成就。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国家、社会与个人层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理念通俗化且为大众所了解的文化观念,尤其是其核心观念的积淀和与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     
正中国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经过了一系列变迁,从20世纪90年代的收入申报制度,到现在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明确将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列入违反组织纪律要求中。这说明官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已经打通了"断头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时表示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并不是工业增速减缓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