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春霞 《先锋队》2011,(7):29-30
修德正己,修德正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养性,重义崇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把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繁荣进步作为根本利益和不懈追求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内道德建设,把修身养性、提高党性、加强全党道德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必修之课。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党的建设和党内用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高度重视党内道德建设的具体体现。这与目前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精神内涵上是不谋而合、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和优秀的道德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对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弘扬,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内容,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曾经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可以说,“以德治国”的重要论述,将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之中,又体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融传统美德与现代美德于一体的现代道德,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贯彻执行“以德治国”的方略,必须按照“…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思想因素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净化与升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共产主义思想的结合与统一。27年来,经过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实践的充实、丰富和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步入新时代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民族精神。作为崭新的精神风范,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概括与总结,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格化,它反映着社会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先进分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它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汇集成一股源远流长,不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乐章的时代强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发  邓美英  李忠 《求实》2006,1(11):68-70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升华,也为中华民族精神乐章奏响了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6.
孙守刚 《党建》2014,(2):37-37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山东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建设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7.
荣辱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华民族有着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深刻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红色,寓意信仰,象征光明,凝聚力量。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文化宝藏,传统美德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中一切优秀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鲜明的特性(一)历史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性首先在于…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民族和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  相似文献   

12.
孝道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本和核心,是一种大众性和民间性的道德观念.它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积淀,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国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一论断,精辟地概括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途径,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程中,国家、民族间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文化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发展中国家20世纪以来在大力实现…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诚信道德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中,形成了优秀的个人品格。这些优秀的个人品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的集中体现,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体系、知识结构体系、价值观念体系、论理道德体系,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体系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在我国的农村有着很深的烙印,它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  相似文献   

17.
总有一种力量,震撼心灵;确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起。洪战辉,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抚养弃婴,补贴家用,供自己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读书,资助贫困同学。洪战辉的事迹所折射出来的精神,蕴含着一种伟大的道德力量,足以使迷失者找到方向、懦弱者为之坚强、绝望者重树信心。学习和宣传洪战辉的先进事迹,尤应把握洪战辉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一、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8.
郭继春 《党史博采》2009,(9):25-25,31
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体系、知识结构体系、价值观念体系、论理道德体系,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体系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林楠 《探索》2005,1(3):158-161
党的16大报告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对传统伦理道德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但如何可能承接呢?为此,有必要在全球化特殊的际遇下对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及现代教化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提供一种分析与解答时代价值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咀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已深深积淀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因为它是几千年来被历代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