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管仲论用人不求全责备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文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  相似文献   

2.
古代思想家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指出了掌权者应怎样为官、用权、做事。 一、清——清清白白为官。这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自古以来,清官都具有廉和公的特点。 领导干部清白为官,廉是根本。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  相似文献   

3.
唐代奇文《钱本草》唐朝名臣张说,曾写一奇文,名曰《钱本草》,语句精炼,内容新奇。原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  相似文献   

4.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6.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即墨大夫和阿大夫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事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相似文献   

7.
说官     
说官桂兰东明古往今来,从来就有好官与坏官之分、清官与贪官之别。贪者,民之贼也。贪官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蝇营狗苟,到处索取,肆意挥霍。贪官靠权生财、靠权行贪谋利、不贪不沾不捞心就会痒。开始贪时诚惶诚恐,深怕露出麒麟下的马脚,被查被逮。后见风平浪静,渐渐...  相似文献   

8.
说“廉”     
说“廉”张述华为政之要,廉洁为本。不贪为廉,不污曰洁。既是为官者的官德,也是做人的品格和德行。廉的原意,比喻有棱角、锋利。引申为方正、高洁、清白、俭约、公平、不苟、明察等含义。《周礼·天官篆宰·小宰》记载了古代评价"廉吏"的六条标准:"一曰廉善,二曰...  相似文献   

9.
警惕“阴阳人”刘博文近闻,某单位一常受表彰奖励的"清廉"拒贿者竟因索贿受贿罪被依法逮捕,不禁令人愕然。这种假廉实贪的"阴阳人"在现实生活中确不乏其人。君不见,一受贿数万元的头面人物曾拍着胸膛对一送礼数百元者标榜曰:"我这个共产党员难道就值这么几个钱!...  相似文献   

10.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就有“贪婪无厌”之说;屈原在《离骚》中也慨叹“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可见,贪婪者自古有之。贪婪,不只局限于对金钱美食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求同样可以唤醒内心深处贪婪的本性。贪财的人不因得到财富而满足,恋官的人也不因得到禄位而遂愿。德国有句格言“贪婪是恶德之母。”弗罗希说得好:“贪婪的人必定会葬身在用自己毕生索取的金钱而垒起的坟墓中。”萨迪也说过:“贪婪的人,为了追逐金钱而在世界各地疲于奔命,殊不知,死神也紧紧跟在他的背后。”贪婪缘于贪心。巴尔…  相似文献   

11.
张玉胜 《先锋队》2013,(10):35-35
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修身养性,以达到明理知耻的精神境界,这不仅契合了习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一贯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增强定力、抵御诱惑、拒腐防变的素质要求。为此,领导干部必须谨记"三戒"。一要"戒贪"。民众习惯把腐败官员斥之为"贪官",足见贪欲的为害之烈和不得人心。"贪者"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贪权,二是贪财,三是贪色。拥权便贪、一贪就"淫",已成堕落官员的人生三部曲。其实,  相似文献   

12.
袁浩 《前线》2011,(11):60-60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欲不止,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13.
古代清官廉政轶闻韩映南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重品节、轻钱财,拒贿戒贪、居官清廉者不乏其人,其方式也是各具一格,绚丽多彩。以诗拒贿明代监察御史吴纳,奉朝廷之命巡按贵州,考察"三司"吏治。返京路上行至四川境内时,后面追来一位骑马的人,声称...  相似文献   

14.
为刹赌风鼓与呼陈连清,张贤连清末,赌风四起。有位老先生写诗劝戒参赌者曰:“贝者是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戒人。”贝者合为赌;今贝合为贪;分贝合为贫;贝戒合为贼。老先生巧妙地用四句话把赌博的危害点破─—由赌至贪至贫至贼!然而...  相似文献   

15.
悬挂《禁止馈送檄》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一生清廉,他在居官期间,曾撰写《禁止馈送檄》一面,悬挂在衙门之外,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康熙巡视江南时,称赞张伯行是“天下第一清官”。于是这句话遂成了他的绰号。颁发《严禁馈送檄》与张伯行同僚的巡抚于成龙,一贯惩贪倡廉,康熙19年(1680年),他任直隶巡抚时,向下属颁发《严禁馈送檄》。云:“尔今尔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后并行参革,决不宽…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2,(35):65-65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相似文献   

17.
饕餮的遗风     
饕餮的遗风宁静"饕餮",据说是黄帝时夏官缙云氏的儿子,贪吃好财,奢侈无度。所以后来的贪吃者就被人们称作"饕餮。我国古代放纵口腹之欲,有资格荣获"饕餮"谥号者数不胜数,从夏杰殷纣开始,哪朝哪代没几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贪嗜者呢?可见,饕餮之风,源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仅诚信而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此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04,(22):18-18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沉淀了浓厚的官僚色彩。为人者,一旦官袍加身,则曰其为”人之父母”,官是官,民是民,与庶人有着不同的处事准则,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应有怎样的为官之道呢?党的优秀儿女、“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封建社会官道思想提出了挑战,在他的日记中庄严写下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3,(7):57-5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