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多种理论思潮的比较、筛选中接受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起点。十月革命根本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态势与路径,使我国革命的国际参照与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具备了或然性条件。伴随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演进发展,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或然性逐步向必然性转变。历史启示我们,必须认清时代潮流,开展时代斗争,履行时代使命,顺应时代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长河中去追溯其源,考察是哪些思想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批判继承的关系,并且还需要从历史发展、不同时代提出的要求以及体系内部矛盾的展开等方面,阐明它们之所以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的必然性。譬如从德国古典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或者从基佐和米涅的历史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阶级斗争的学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把握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也要将某个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曾明确体现出的问题纳入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框架之中。为了应对这项复杂的工作,遵循哲学诠释学方法论框架的逻辑思路是有必要的,因为哲学诠释学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揭示一种理论或思想形态是如何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地同时实现其自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所以,从哲学诠释学角度出发,深入到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及其原始思想的内在联系与时代的实在性联系,对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化早就有之,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国式包含有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方法论,现代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逻辑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着重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进行,探寻它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迹,以便科学地认识它、遵循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它不只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观点——“从后思索”逻辑方法开始。  相似文献   

5.
简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张培炎基于时代主题、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使命的变化,邓小平在发挥毛泽东所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的转换,完成了对认识基本规律的新概括,形成了邓小平哲学的广义认识论,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特质决定了其对现实世界分析的深刻底蕴,即历史的客观性与规律的概括性。对一国两制道路的认识与评价,必须从国情与时代的演进中来探寻发展的逻辑,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适应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丰富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论域。  相似文献   

8.
传统本体论终结后,马克思哲学依然禀持着“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但是,他的哲学的形象以及出场路径同传统哲学全然不同,他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批判和对旧全球化时代的实践批判,把哲学立足于坚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并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性发展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路径启示我们,马克思哲学对时代问题的敏感以及积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9.
王向清 《求索》2007,(1):144-14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阐释中国传统哲学是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另一重大贡献。他阐明了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注重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立场把握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京  刘艳 《理论月刊》2012,(6):19-23
分析哲学的理论旨趣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转向的重合造就了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形成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结合"具体是通过分析哲学的概念、逻辑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的。分析哲学的引入,一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各社会科学思潮的交流空间,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确性、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分析哲学自身方法论上的分歧,分析哲学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仍有较大的随意剪裁空间。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发展浅议王新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又进入到新的阶段。因此创造性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为改革开放起好思想向导的作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哲学史的角度,就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做点探讨。一、各个时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杨文圣 《前沿》2013,(2):46-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整体过程.学术界有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合法性、历史轨迹和主要经验、现实化形态与学术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要以现实生活为载体构建大众传播平台,引导大众掌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将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审视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实际上首先是哲学理论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自觉和发展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等各种哲学要素构成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可谓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体现着"实践精神"的哲学理论,他的内在结构理应是"按照实践逻辑展开的一定时代的社会实践的哲学抽象".为此,从"实践"这一视角去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作为马克思原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发语境,可以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理论偏颇。反思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纷争所导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旨与科学内涵的分化与对立可知,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只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纯粹的"行动"哲学,而是"现存世界革命化"的理论主旨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刘丽娟 《长白学刊》2010,(6):153-153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以理论方式表达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然而,如何能够系统总结和概括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思考和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趋势与走向,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沉淀着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着眼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时代精华。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将“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作为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命题来接受,并惯用它来表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其实,这一命题并不完全是一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也并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我们应该从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把握这一命题,并进而把握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