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人陈水扁上台一年来,台湾岛内社会动荡,矛盾重重,风波四起,乱象丛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外国干涉势力和岛内分裂主义分子互相结合,使台湾当局领导人至今仍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在"台独"的分裂泥淖里愈陷愈深.台湾当局领导人企图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其惟一的明智选择就是尽快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人民翘首以待!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藏独"分裂势力也把目光投向互联网,利用其进行破坏活动.目前,网络恐怖活动频发,已经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要严密监视"藏独"分裂势力在互联网的新动向,运用各种措施遏制网络恐怖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岛内不断发展与扩张,严重阻碍祖国的统一.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台独"爱国统一战线.本文主要研究反台独"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发展可能性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20日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出炉.依据台湾当局"中选会"公布的数据,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得票数为6471970票,得票率为50.11%;国亲两党候选人连战、宋楚瑜得票数为6442452票,得票率为49.89%.全台湾投开票所是13749个,废票高达33万多张.投票结果出来以后,泛蓝阵营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认为选举不公,枪击案"疑云重重",提出"选举无效与当选无效之诉".泛蓝阵营展开了政治和法律上的抗战,岛内陷入政局动荡的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5.
目前,台湾各界对"一国两制"的看法十分混乱,真正拥护的是少数,坚决反对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处于怀疑和无知状态.台湾当局及一些既得利益者一直在恶意攻击"一国两制",说"台湾不是香港,绝不可能接受‘一国两制'","绝不可能使台湾成为第二个香港".他们并不了解"一国两制"有香港模式,有澳门模式,也会有台湾模式.笔者认为,台湾问题远比港澳问题更复杂,应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发动民众,民主探讨,共创"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使各方都能满意,真正做到"双赢".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海外学者和政治家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邓小平是"一国两制"理论的较早提出者.他们基本上正视中国统一的历史性潮流,基本肯定"一国两制"理论的国际影响,充分肯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可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样板".但也有少数人对这一构想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7.
族群关系是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省籍问题和族群矛盾一直以各种形式困扰着台湾社会."新台湾人"、"新台湾人主义"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台湾岛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大陆和海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新台湾人主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的构建"、"主体性的伸张"和"独特性的强调",它得到了台湾多数民众的认可,对台湾岛内社会整合、政治文化及两岸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蓝绿对决的政党竞争框架下,民进党与"时代力量"同为绿营政党,分别为"大绿"和"小绿".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大绿"与"小绿"的关系经历了审核"劳基法"一例一休"和"婚姻平权法案"等事件,逐步从合作走向竞争.民进党与"时代力量"的关系对台湾政党形势和台湾政治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TPP、RCEP是当下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作为亚太经济格局中的特殊一员,台湾对自身经济的边缘化趋势十分焦虑,希望在当前的格局中分得利益.台湾当局表面采取“双轨并进”策略,实际却选择优先参与TPP的路径.这一选择包含三重政治意涵,一是试图在岛内政治方面突破“执政”困境,二是力争在两岸关系方面实现政经分离,三是继续在对外关系方面确保来自美国的“安全感”.我国台湾地区优先参与TPP的策略,与其说是经济策略,不如说是用以平衡与美国关系、两岸关系、中关关系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祖国统一进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岛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一方面 ,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顽固推行“台独”分裂路线 ,这是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 ,岛内民众希望“维持现状”的心态是影响祖国统一进程的基础性因素 ;另一方面 ,美国等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则是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争取岛内民心 ;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以经促政 ;妥善处理中美、中日关系 ,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增强综合国力 ,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无党籍柯文哲击败国民党籍丁守中、民进党籍姚文智,成功连任台北市长。在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以柯文哲为代表的"白色力量"拿下158万余张政党票,斩获"台湾地区立法机构" 5席次,成为岛内第三大政党,取得阶段性胜利。而以柯文哲为代表的"白色力量"崛起引发了学界对这股新生力量的重新思考。本文主要从"白色力量"形成的背景、崛起的因素以及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来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典范."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对澳门顺利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是完成国家统一的最佳选择.解决台湾问题,决定的因素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大陆越发展,对台湾的吸引力和压力就越大,对两岸和平统一就越有利.邓小平在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同时,始终强调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是遏制"台独"的有效原则,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可以为冲突之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最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3月的台湾"反服贸运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波折。"反服贸运动"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黑箱作业"、"小黄全都变小红"和"洗头兼洗脑"等三大议题。这些诉求一度凝聚了岛内相当的民意,也直接导致两岸服贸协议在台湾"立法院"搁浅。通过对以上三大争议焦点的辨析可以发现:所谓"黑箱作业"是岛内特殊的朝野协商机制的产物;"小黄全都变小红"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虚假威胁";"洗头兼洗脑"则是无谓的意识形态恐惧。但是,对于"反服贸运动"所折射的新现象、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上世纪中叶抗日战争胜利后进行的那场内战遗留问题,导致台湾至今未能与祖国大陆实现完全统一。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然而由于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猖獗,两岸间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举行和平统一谈判严重受阻。当前,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军队武器装备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宣誓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两岸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两岸人民对马英九政府充满企盼。但在看到这些机遇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国民党上台可能带来的挑战,包括台海问题的主导权问题、台湾身份的定位问题、台湾生存空间问题、台湾岛内政局变化问题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只有冷静思考,沉着面对,才能在台海新形势下,牢牢把握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00年3月18日,台湾所谓“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副总统”选举的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39.30%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维持50多年的执政权,台湾岛内出现了第一次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17.
在党和政府制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后,相继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我们也秉持最大的诚意.但台湾陈水扁当局至今仍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国两制",不断给国家和平统一和两岸关系制造麻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我党新世纪三大任务之一.但从目前岛内政治生态考量,台湾不管谁上台,都不会和我们谈统一.因此,当务之急是文攻武备,坚决打击"台独".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20日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出炉。依据台湾当局“中选会”公布的数据,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得票数为6471970票,得票率为50.11%;国亲两党候选人连战、宋楚瑜得票数为6442452票,得票率为49.89%。全台湾投开票所是13749个,废票高达33万多张。投票结果出来以后,泛蓝阵营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认为选举不公,枪击案“疑云重重”,提出“选举无效与当选无效之诉”。泛蓝阵营展开了政治和法律上的抗战,岛内陷入政局动荡的多事之秋。一、“三二○”选举特征分析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呈现出两强对立、蓝绿对决的基本态势。泛蓝阵…  相似文献   

19.
"法理台独"的目的是要"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是现阶段最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台独"分裂活动.陈水扁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举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宪改"完成"一边一国"的法理架构,二是通过修改"法律"如"两岸关系条例"实现两岸关系的重新定位.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改"受到岛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台湾民众的制约,但是基于巩固个人权位的需要,陈水扁不会轻易放弃"新宪公投"议题作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2016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意味着岛内政党生态已经发生"绿大于蓝"的逆转,但国民党仍是岛内第二大政治势力,在台湾中北部地区较有基础.台湾对抗性的社会分歧,决定了民进党和国民党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党际竞争中的地位优劣与否对党内派系的整合或分化具有形塑作用,而党内斗争的激化又会透露党际竞争的生态改变和政党轮替的蛛丝马迹.台湾发生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台湾面临的治理问题,即在社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如何界定和处理两岸关系问题.台湾社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维倾向,将轮番牵动中间选民,包括年轻而尚未确定长期政党认同的选民的投票行为.这将导致政党轮替和政策变更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