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宪政,宪政在形成利益妥协机制,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与实现宪政终极价值的和谐互动中逐渐达到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积极构建和谐安徽,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所作出的决议、决定,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现代行政法不仅是一个概念范畴,而且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行政法自夸一种定性。现代行政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基本原则、功能、理念等方面相互契合。现代行政法在政府治理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增强对于行政裁量的关注、增大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保护范围、增强对于行使行政权力方式的控制、增加行政程序为控制方式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4.
政府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权威的维系是政府首要的利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政府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政府权威亦凸显了其重要位置,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权力的滥用是弱化政府权威,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树立政府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因此,探讨权力制约与树立政府权威之间的关系,构想适合我政治现实的权力制约机制,便成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何业泉 《行政与法》2007,4(8):34-36
《物权法》是一部确认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就法与和谐法。它有利于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协调我国社会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第一线,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具有传承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本文指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法治政府建设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这一年,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围绕无边大爱这一新的历史主题,开始了行政程序建设的新实践,同时围绕着限制公共权力、信息公开、有权必有责等主题,实践了新的法治政府追求,为和谐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吉宁 《行政与法》2005,2(7):51-53
权钱交易产生的行贿受贿、贪污腐化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权力市场化的法律性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和法制,根除权力市场化,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邢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重要职权。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不辱使命,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为全市的政治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一路保驾护航,奏响了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性社会,能够全面回应多元价值诉求。现代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之上,并以公法为其脊梁,社会和谐与否直接取决于公法是否平衡。本文认为,现行公法处于失衡状态,这集中表现为社会关系因公共权力的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而无法得到全面理顺,社会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调。中国要实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核心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遵循监督和规范公共权力与保护和拓展公民权利的公法制度变革主旨,采取国家主导和公众全方位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公法加以结构性调整;要调整公共权力/公民权利结构,重塑制约与激励相容的公法机制,通过对症下药解决造成社会失调的公法失衡症结,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荫庇腐败现象在新时期有抬头和泛滥之势,荫庇腐败的实质是某些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利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它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危害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权力制约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的区分就教于理论界同仁。一、在我国研究权力制约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目前在我国正在推进的政务公开,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需求。 民主政治最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授权。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理论上更是不争的定论。然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权力总是由少数人执掌的。由于行政权力具有主动性、强制性、单方面性和自由栽量性的特点,因而导致了作为个体的公民和作为政府代表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权利义务方面的不完全对等。作…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转轨变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疆多元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条件。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新疆和谐文化的建设,从而达到对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保障人权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底线,社会的内在和谐是制度性的,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形态下形成的和谐。人权保障和有限政府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确认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内容的宪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首先要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进行宪法层面的设计,确立保障人权实现的宪法制度。只有宪法所保障的人权的最高价值得到实现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09,(11):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的“国”,是作为国家机器和公共权力意义的“国”。所以,依法治国就是要依法治权,把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大学就是要建设大学和谐校园、创造高等学校全面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和校园环境。文章从大学和谐校园内涵入手,分析了建设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并对如何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需要,也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什么是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和谐文化研究和谐文化,首先要对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比较准确的界定。我认为,所谓和谐文化,基本的含义,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撑,离不开宪政维度。只有寄希望于以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为基本特征的法治,我们才能够实现持久、稳定的社会和谐状态。而在权利保障中,如何实现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与落实对财产权的保护则成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