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台胞回乡结良缘年届七十的永城籍台胞赵先凯先生,早年离家,在台几十年。近年来,他数次回乡探亲,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巨大变化,更加深了老人的思乡情怀。今年春节前夕,老人把未婚的儿子赵名带回家乡。山亲水亲人更亲,赵名一踏上故土,便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热心的...  相似文献   

2.
2002年7月11日七午,一位头发银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来到商丘市睢阳区委统战部,请求区委统战部、区台办帮助寻找他的亲人。这位老人就是离家61年,去台53年,今天又重返家乡的台胞何鸿声先生。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如一日,对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不离不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相似文献   

4.
古城淮阳,洋风习习。人们在纷纷传扬着一位台胞关心家乡发展,帮助家乡兴建矮化苹果园和红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动人事迹。他就是台湾省桃园县退休公务员秦月重先生。提起往事,老人总有说不完的感慨和辛酸。秦月重先生今年已四岁高龄,是淮阳县葛店乡秦阁村人,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了去了台湾。由于台湾当局对台湾民众去大陆的高压封锁,在那坚忍受着思乡的煎熬,渡过了40多年妻离子散的痛苦生活。历尽周折,才于1988年6月踏上家乡的热土。老人百感交集,跪在家门口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啊!朝多年了,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又…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3,(4):39-39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陈英,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照顾三位瘫痪在床的亲人。10多年前,她的公公和婆婆就因病瘫痪在床。婆婆经常大小便失禁,还常常便秘,她就用手帮老人一点点地抠。十几年来,她每天为老人擦身、喂饭、梳头,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相似文献   

6.
王晓宇 《广东民政》2011,(10):64-64
我先生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我先生经过村口时,每天都会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9,(22)
<正>10月13日,秋高气爽!天气预报的小雨也为75年的回乡让道。亲人、老乡们远远地迎接91岁台胞刘少清先生。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东岩村三队周明友家,因为幺舅的归来,仿佛过年般热闹,院墙上鲜艳的横幅写着"欢迎亲人刘少清回家"的字样。车刚停下,家人们就热情地围拢过来,迫切地想要见到"幺舅""幺爹""幺爷"……刘少清老人更是激动不已,盼了75年,终于踏上家乡的土地。老人经常念叨,家在大山里,没有公路、没有电,回家要带上手电筒……然而魂牵梦绕的家乡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公路修到了外甥周明友的家门前,干净宽敞的院坝,整洁的房间,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们是江苏省海安县老坝港乡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我们敬老院附近的凌南村五组村民蔡炳贵老爹,热心敬老事业,14年如一日,坚持关心照顾我们五保老人,对待我们比亲人还要亲。早在1984年乡筹建敬老院时,蔡炳贵就在全乡第一个为敬老院捐款200元。从那以后,他就对我们  相似文献   

9.
叶晓媛 《台声》2014,(9):88-90
60多年前,整个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去了台湾的大陆同胞,从此被一道海峡阻隔,此后绵绵几十年是对大陆亲人望眼欲穿的思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台湾同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与台湾的亲人天各一方,他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大陆,却饱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有些人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的外公陈景山,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有着传奇一生的台湾老人,一位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自己家乡的台湾老人……  相似文献   

10.
台胞圆梦记     
台胞圆梦记找到离散多年的亲人,太康县台胞施明庆为此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梦。近日,在太康县委统战部和台办的帮助下,他的这个梦终于实现了。3月上旬,太康县委统战部接到通知,帮助台胞施明庆(原名张小孩)先生寻找家乡亲人,并提供了张先生家乡的大致地理位置和父、母...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46-46
据报道,李大爷的亲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相似文献   

12.
在一部西去的列车上,一群复员战士使劲地从窗口伸出一双双手,争相握住为他们送行的一位老人的手。这一情景不禁引起站台上其他人的注意与好奇,这位老人与战士们是什么关系?是战士们的亲人吗?是什么让战士们与他如此依依不舍呢?  相似文献   

13.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对于步入人生黄昏阶段的老人来说,同年青人一样,对爱情的需要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渴望。特别是许多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亲情的慰藉,他们更希望有一段恋情来充实自己的情感生活。但是老年人各自的婚恋观、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性、社会阅历不尽相同,常常使一些老人的“黄昏恋”步入误区,不单在财产、情感、家庭关系等等方面纠结不清,还把自己、亲人甚至恋人弄得身心憔悴。  相似文献   

14.
情满人间     
今年82岁高龄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潘秀英,如今不再孤独了。四年来,她的身边多了一群“孩子”。虽然潘秀英老人与他们非亲非故,但是,这些身着蓝色保安制服的小伙子们待她比亲人还要亲。34岁那年,潘秀英老人经人介绍来到北京,给原水电部一位工程师当上了保姆。岁月如梭,转眼40余载,当年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妇,如今已变成了银发丛生的耄耋老人,更令人遗憾的是,老人早年丧夫,且膝下无儿无女。1996年,老人从工程师家搬到北京西城区六铺炕一区的原水电部家属楼居住,也就是从那时起,老人过起了以邻为伴的生活,只有逢年过节,…  相似文献   

15.
“欢迎老兵回家!”刘辉老人紧紧握着民警的手,两眼噙满了泪花,高兴而又感激地说:“谢谢家乡的民警!要不是你们辛苦为我找到家,找到亲人,我还真的回不了家。”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4)
正刘少清简介原名:刘应云,91岁,生于1928年农历4月3日,于1944年农历12月15日离家入伍。1945年农历1月14日离开南溪,随国民党部队出征抗日。1949年12月,随国民党赴台至今。离开家乡75年的刘少清老人终于回到自己日夜思恋的故乡,得知这一消息的亲人、老乡们远远地迎接91岁台胞刘少清先生。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东岩村三队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高县文江镇石龙村新兴组59岁的村民段家明经历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辗转香港, 飞赴台湾,继承素未谋面的去台亲人段家林多达36万台币的抚慰金, 了却段家林回报亲人的遗愿。当段家明在台湾南投县从台湾张白初律师手中接过抚慰金时,老人的眼泪涌了出来。斯人已去,睹物恩情,老人喃喃地说着:"哥哥, 我来了,你的兄弟来了……" 至此,这笔从2003年8月就开始期盼亲人的遗产金结束了千日漂泊, 终于叶落归根,找到了归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统一战线》2014,(4):77-78
于右任,字伯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在国民党内是一位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大陆解放前夕,被胁迫去了台湾。于右任先生和周恩来早有交往。  相似文献   

19.
新事篇     
已故台胞捐巨资设立奖学金已故封丘籍台胞张靖安先生,生前曾多次回乡探亲,并为村里捐巨资办了不少有益的事。1997年6月不幸病逝。在他弥留之际嘱托亲人,将他一生积蓄的1000万元新台币存入台湾“富兰克林基金会”,将每年近30万元的利息在家乡设“张靖安先生...  相似文献   

20.
祝接英是南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员,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有15今年头了。她视孤寡老人如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播撒情和爱,用真情赢得了老人心。1981年,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视接英高高兴兴地进了福利院的大们,被分配到老年部做护理员_她不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