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7月31日、8月1日、2日和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会谈。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1年第1期刊登了费德林、菲列夫所作的这次会谈的第一次和第四次谈话俄文记录。这两份记录由不同的译者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总第79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1年第4期。阎明复和朱瑞真当时作为中方翻译人员,分别参加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和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中方的会谈记录摘要,对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2.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率苏联党政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 当天晚上,中苏两国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会谈。 赫鲁晓夫一开始就喋喋不休地谈他的美国之行,谈戴维营会议,又谈美国的工人是怎么富等等。毛泽东听得不耐烦了:“赫鲁晓夫同志,你去和美国人谈,我  相似文献   

3.
王熙章 《世纪桥》2008,(17):37-40
<正>1958年7月3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因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国防新技术协定》,给中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这次赫鲁晓夫访华,机场上并没有举行欢迎国家元首的正规仪式,中方也没有致欢迎词和欢呼口号。前往中南海怀仁堂的路上,大家也没有讲什么话,整个场面比较严肃。随之,会谈桌上,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进行了正式的交锋,酒桌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间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6.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06,(10):18-20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说,毛泽东"放出陈毅来攻击我" 陈毅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多次见面、会谈,但给赫鲁晓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59年10月2日那一次.当时,赫鲁晓夫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匆匆赶往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他穿着意大利裁缝为他访美赶制的做工极为考究的灰色西装,神采飞扬,似乎在那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度里受到的盛大欢迎的喜悦还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7.
<正>1958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后,便不可遏制地一步步走向恶化。1959年国庆节前夕,赫鲁晓夫率团访华。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中共领导人与苏共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发生了激烈的争  相似文献   

8.
1989年5月15日中午,戈尔巴乔夫以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双重身份,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继赫鲁晓夫1959年9月30日到北京参加中国国庆活动以后,苏联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康·伊·科瓦利50年代初曾任苏联外贸部副部长,负责对外经济联系。其后任苏联对外经委主任。他参加了中苏关于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会谈,本文是他的回忆录,发表在《远东问题》1989年第3期上。原题为《1953年斯大林与周恩来的莫斯科会谈,1954年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北京会谈》,全文约2万字。本刊作了部分删节并改换了题目。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2,(14):24-24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有两次最引人注目:一次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另一次则是30年后的戈尔巴乔夫访华。赫鲁晓夫的访问标志着中苏关系由“蜜月”期逐步走向破裂,而戈尔巴乔夫的访问则是中苏经历了10年沦战、10年武装对抗、10年谈判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因此,戈氏的访问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有两次最引人注目:一次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另一次则是30年后的戈尔巴乔夫访华。赫鲁晓夫的访问标志着中苏关系由“蜜月”期逐步走向破裂,而戈尔巴乔大的访问则是中苏经历了10年论战、10年武装对抗、10年谈判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因此,戈氏的访问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颖 《党的文献》2012,(5):114-115
1958年7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期间,双方除了在“联合舰队”、“长波电台”等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外,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干部是否应参加体力劳动的问题上也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14.
1959年9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访美结束后应邀抵达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指出的那样.“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宣传苏美和解和所谓的‘戴维营精神’.并试图压中国向美国让步,以利于苏美改善关系。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再使用武力.还指责中国把尼赫鲁推向西方阵营。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领导人对赫鲁晓夫的言论据理予以驳斥。会谈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15.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为配合赫鲁晓夫的出访,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决定停止供应中国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9月9日,塔斯社受权就中印边界冲突发表声明,偏袒印度。毛泽东说,中印冲突事件,10月北京会谈,我们抵制了朋友的谬论。他还说,赫鲁晓夫很幼稚,不懂马列主义,易受帝国主义的骗。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9,(9):53-54
沈志华在7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和金门危机爆发以后,中苏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不断加剧,苏联开始有意减少或减缓向中国派遣专家(主要是在核武器研制方面)。这是容易解释的,从内心深处讲,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都不情愿让中国分享苏联已经掌握的秘密。只是由于赫鲁晓夫要确立其在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夏季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北京设宴款待来访的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尽管在正式会谈中发生了争吵,但餐桌上气氛还是很活跃的。大家轮流祝酒,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地又扯到了中国共产党过去的艰苦卓绝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历年的国庆观礼都邀请许多外宾前来参加.50年代苏联代表团的成员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贵宾之一.1957年“五一,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率队来访;1959年“十一”,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来访,两次来访都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活动,且陪同者都是中  相似文献   

19.
周红 《党史文汇》2009,(5):13-15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后,曾多次访问中国.本文记述的是他第二次访华的前因后果.时间: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地点:北京;方式:秘密而来,公开而去.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在炮击金门前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后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使美国认为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中苏共同采取的一致行动。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