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县龙会乡张家山村是个穷山村,可村里有一位很受人尊敬的老汉--李洪才.他虽年近花甲,身子骨却很硬朗.李老汉祖祖辈辈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在山村倍受敬佩是因为他在庄稼地里有本事.他虽有一身种田的"绝活",但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他的家里也比其他农户强不了多少.去年,李老汉"让位"了,补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小儿子李春富.  相似文献   

2.
走进朝天区小安乡文昌村,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是第一印象,村民怎么也走不出这贫穷围起来的大山.可村子里却有一位不服输的人,他没有苦等、苦熬,而是积极探索发家致富的门路.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他成了全乡养兔最多,效益最好的一户,他就是文昌村的"养兔状元"--于明玉.  相似文献   

3.
42岁的袁绍根,1980年从江南水乡来到武威工务段沙沟养路工区.在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乌鞘岭山区,他一干就是20年.20年里,他连续11年被段、分局、路局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三次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当过省劳动模范,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去年又被评选为全路"铁路标兵".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公文包,人们自然会想到只有开会、出差才会拿着装办公用品的包,可是阿城市蜚克图镇供电所所长、共产党员冯志俭的公文包装的却不是"公文",也没有什么办公用品,而是钳子、试电笔、小刀闸、插座、插销、保险丝之类的小零碎儿.他的"公文包"随身携带,走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张家的电线断了,他从包里拿出工具给接上;李家的插座坏了,他不声不响地给换上,从不要钱.在"农网"改造中,他发现民伏村付延顺家电表坏了没钱更换,二话不说,自己拿出240元钱买了表盘和电表给换上.新荣村李玉莲家想要装一块电表,可生活困难没钱买,又是他自己掏140元买了块新表给李玉莲家安上.  相似文献   

5.
金陵客 《党的建设》2002,(11):36-37
<西厢记>里写的普救寺长老法本和尚非常敏感.当张君瑞这个穷书生刚在寺里与他见面、递上白银一两的时候,他就非常敏感地说了一句话:"先生必有所请."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作为湖南人,自幼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心忧天下、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根植于他的骨髓里,造就了他施政的"朱氏风格".同时,"朱氏风格"又继承和弘扬了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7.
坐在笔者面前的是一位典型的新型农民: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虽然一身农民穿戴,但每与人交谈,目中总是闪烁着智慧之光. 他叫向荣书,中江县兴隆镇五里坝村3组农民、共产党员,去年"五一"前夕,他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8.
用晁达酩自己的话说,他是从山沟里爬出来的农村娃.晁家上数三辈儿,没一个读书人,晁达酩的父母都是文盲.而他出生的那个小村子,在他之前,还没出过一个大学生.所以,完全可以想象,他考上大学是怎样地轰动了十里八乡.我们在黎明监狱的对话就从当年的"轰动"开始.  相似文献   

9.
1983年,贵州安顺.一个8岁的少年充满好奇地向他的父亲讨教黑白世界的奥秘.18年后,在第三届"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上,他在强手如林、人才辈出的围棋世界里冲破重重屏障,摘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20,(6)
正微信群里,经常有人抬杠。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打狗,他说撵鸡;你说某人长得帅,他就说是"丑八怪"。而且,你越解释或还击,对方就越来劲,追着你争,找着你骂,甚至你不吱声了,他们还不善罢甘休。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叫"杠精",说的就是这种人。"杠精"们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通过抬杠获取快感。也就是说,通过找碴儿,让对方难堪窘迫,然后自己快乐。第二,总是唱反调。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要站出来反对。第三,故意持相反意见。他也知道你说得对,但就是要故意挑  相似文献   

11.
好"儿子" 省肿瘤医院住院处三楼病房.那些日子,夜深人静的走廊里,静得让人胆怯.赵霁强坐在靠墙的凳子上,瞌睡使他的身子一次次失去平衡.值班护士身穿白大褂,轻轻走到他跟前:"你是那个老郑头的儿子吧?就你一个人一天到晚连轴转,也不找个人替替.这么熬着可不行."赵霁强努力睁开眼睛:"不,他是我们单位的老同志."护士瞪大了眼睛:"啥?同志?前半夜我们还说,三床那老郑头儿多有福,儿子一天到晚照顾不离身."赵霁强揉揉眼睛:"他儿女在林区,跟前儿没人,老伴身体也不好,就权当他是我父亲了.  相似文献   

12.
<正>做一个扬帆远航的舵手,指挥大洋中乘风破浪的舰船,曾是甘军最初的人生理想,更是他永远追寻的梦想。可是,喜爱大海的他,偏就与离海最远的塔里木结下了最深厚的缘分。还好,塔里木沙漠,也被热爱它的人们称之为"瀚海",在这个"海"里,甘军使出"哪咤闹海"的本事,从驾驶一条船到掌舵一  相似文献   

13.
在自贡市沿滩区刘山乡云丰村群众的眼中,钟春明绝对是一个致富"全能".上世纪90年代,他承包村煤球厂,年纯收入5000余元,2004年买断煤球厂后,生意愈发红火;10年前,他开始喂养杂交南湖母猪,饲养2亩鱼苗,每年纯收入2万元;1999年,他在20多亩承包地里栽种优质水果,年纯收入2万多元;从2004年开始,他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今年36岁的李德远,是仪陇县大仪镇双河村的獭兔养殖户.1994年他从西南财经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后,到广东打工10年.2004年,他回到家乡,从养殖20多只獭兔起家,现已建成全镇第一家獭兔规模养殖场,年收入达到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46户农民养起了獭兔.李德远在养兔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实用可行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并在他办的"微型农学院"里向獭兔养殖户广泛传授,使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他的科学养兔"经"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党史博览》2021,(12):58-62
第一次听说"刘老庄连",是在参加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听80多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何老前辈的介绍.我从他的历史追忆中,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因我不太熟悉军事历史,想向何老咨询"刘老庄连"更多的历史详情时,他没有给我更多的回答,而是用长辈的口气说:"如果你有机会,我建议你去淮安刘老庄连烈士陵园看看,82名烈士在那里全部壮烈殉国……"他的声音里有了哽咽.  相似文献   

16.
策一: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氛围 主持人:最近,我读到这样几篇文章,说"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 锋竞:简直是无稽之谈!这就是某些学者、专家的本事,不论什么理论、思想,他都能从故纸堆里"考据"出来,却不细究深蕴与内涵.我国古代思想家确有"民本"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2021年7月20日深夜,王少杰在手机里刷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现核酸检测样品结果呈阳性的新闻后,顿时睡意全无.他一骨碌坐起来,打开电脑,熟练制作出辖区内三份外省返哈人员信息统计表,发送到"世纪花园社区网格长"微信群. "有备方能无患."这是王少杰常说的一句话. 2011年,王少杰进入世纪花园社区居委会工作.如今,人到中年,面对社区里干头万绪的纷繁琐事,王少杰用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8.
闲话"同志"     
"同志",从来都是革命党人的相互称呼,实"志同道合"之义.当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内称同志,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苏联有首名歌,歌词说:"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不论是在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时还是在他逝世后,全党全国都坚持"少奇同志"这个"尊称"、"亲称".上世纪80年代,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里,打出巨幅横标:"小平同志,您好!"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称呼,才能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真情爱戴.  相似文献   

19.
汽车行驶在省道101线南部县小元乡文星场段,不远的山坳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书声来自南部县新航学校.校园里,一位肤色黝黑的汉子穿行在厨房、寝室、办公楼、教学楼之间,仔细地查看校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他叫姚天发,今年36岁.在人们眼中,他是校长,更是众多留守娃的"代理父亲".小元乡文星场处于三镇一乡的交界处,众多农村娃上学极为不便,姚天发开办学校,仿佛在330多名学生心头亮起了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0.
"闲"趣     
很喜欢明朝诗人徐贲的一首诗:"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 日,花开花落年年."(《写意》)这首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徐贲闲适淡雅的生活态度,其中更透露着深深的"闲"趣. "闲"是一种心境,没有杂事相扰便可谓之"闲".唐朝诗人王维喜欢闲下来的生活,他曾游历江南,在好友皇甫岳的云溪别墅里感慨道:"人闲桂花落,夜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