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中国要有登上世界“高技术舞台”的决心邓小平同志以一个大战略家的眼光审视中国的未来发展走势,从国际政治格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看待加快高新技术开发、提升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地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88年他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下一个世纪将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2年春,他在南巡讲话中再次强调,“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明确清晰地表明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决心。邓小平同志关于“在世界高科技…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丹徒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是镇江市的城郊县,下辖18个乡镇,总面积788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改革开放以来,丹徒经济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江苏省首批“小康县”、“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有的竞争,丹徒人找准了使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支点,那就是人才。县长郜志坚说,经济竞争的取胜之道在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后劲。丹徒人曾一度就经济抓经济,就社会发展抓社会发展,经济虽然上走了,但总感觉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人才的“定位”思考,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换位”…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6):62-63
10月9日-10日.由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办的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代表围绕“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企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大会发表的《沈阳宣言》指出;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通过提高生产力采促进世界的繁荣、昌盛与和谐,进一步推进世界的文明与发展成为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重读严复救亡篇樊洪业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飞速增大,科技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构成中的最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它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符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同时它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先驱者们“科学救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2,(3):35-35
2008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战略高度,要求全市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全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今日上海》2013,(8):10-12
今年7月16日举行的市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主要内容。 “大张江”打造“一核三带”,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张江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活跃区、科技金融结合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四区一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的竞争表现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面对机遇和挑战,江泽民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大力地实施素质教育。继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迈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带来了质的变化,也使…  相似文献   

9.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国力综合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在以科技为基础的各项高科技竞争,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成为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法宝。国家的教育事业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是培养科研人员的重点阶段,不断改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才能满足我国日益高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10.
周宁南 《半月谈》2022,(1):88-89
伴随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各国正重新调整科技发展布局,在科技竞争中定位更加清晰,全球科技合作趋势也有所变化。全球科技赛道调整全球科技竞争重点领域相较之前有所调整。人工智能在各国重要科技政策中的势头有所减弱。美国“2021年创新和竞争法案”虽仍提出争夺人工智能“无尽前沿”,但已确定不会在众议院通过。  相似文献   

11.
周鹏娜 《传承》2013,(12):112-113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国力综合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在以科技为基础的各项高科技竞争,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成为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法宝。国家的教育事业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是培养科研人员的重点阶段,不断改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才能满足我国日益高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工作面临智力经济时代的挑战林文漪二十世纪末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已由两极争霸转向多极竞争的局面,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个时期的重要标志,就是科技革命已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技术革命自本世纪...  相似文献   

13.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陈光炎最近撰文指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与贡献。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许多人士的关注。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再到今天的“中国贡献论”,中国的定位一直就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勿庸置疑,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而且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国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要在21世纪实行新的追赶战略,必须首先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发展差距。”去年底,在上海举行的“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会上,著名国情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博士以“知识与发展:21世纪中国新的追赶战略”为题,向与会和观看网上直播的科技工作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15.
刘建丽 《求索》2023,(3):118-126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经贸格局和世界竞争秩序加速重构,科技壁垒使世界的凹凸程度逐渐升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孕育着重大机遇。集成电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是科技角力的“主战场”。当前,我国在高制程芯片制造、基础软件、关键设备和材料等环节仍然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一个联动性强、相辅相成的生态体系,集成电路制造则是巨复杂流程型技术。基于中国突破“卡脖子”问题的现实需求,政府可强化创新体系组织者和创新生态塑造者功能,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特质,选择现实可行的技术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结;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科学、最精辟的归纳和总结。回顾历史的发展,在众多与生产力有关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当前的世界科技进步,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技竞争,已成为现代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要认识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了这一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一个长期的战略,如,我国的“八五”计划,北京市“九五”工农业发展规划等,科技进步水平决定了这些规划的成败;对于一个企业,科技进步决定了  相似文献   

17.
刘凤莲 《前沿》2002,3(7):14-18
科学技术创新 ,指的是在前人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的基础上 ,基于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新观察 ,产生新的观念 ,提出新的理论 ,摸索出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 ,等等 ,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实践 ,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科技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 ,科技创新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世界各国的竞争 ,主要表现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发展的这种大趋势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提供了利用高…  相似文献   

18.
集团化是工业企业为适应世界 经济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大 趋势。各国的工业企业为能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普遍走过集团化的进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将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行各业面临着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大更强的是来自国际市场各方面的竞争。以此为背景,中国的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为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竞争的法则。因此,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发展自己、壮大自己,集团化道路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在各行业中兴起了兼并、重组的热潮,实行强强联合,扩大自己…  相似文献   

19.
罗平 《今日广西》2008,(21):8-8
人杰地灵的中国是盛产兵法的国度。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军事战略家以其雄才大略创造出无数的战争奇迹。从孙膑到三国诸雄,再到中外公认、影响深远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无不写下世界军事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如今,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的主题,然而,在经济、人才、科技等领域的诸多竞争依然风声鹤唳。中国兵法作为人类大加推崇的文化瑰宝,每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得到运用而传出佳话,就连“单兵作战”的求职场,用兵如神,以兵取胜的战例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陈训廷 《现代领导》2004,(10):31-31
小康大业,科技为先;信息社会,人才是本。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才优势往往意味着竞争优势。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引才、用才、留才”的工作,必须争取做到“十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