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人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用人问题上,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能扬长避短,而且还能做到短中见长,庸中见智,拙中见巧,化短为长,做到适得其所,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2.
问号得失     
曹卫华 《党政论坛》2013,(12):57-57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入说话喜欢用删节号“……”。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看民众生活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渴望。吉祥图案作为我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吉祥图案拙中藏巧、朴中显美,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许江 《瞭望》2006,(34)
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创建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在城市建设中补上一堂美术课。今天中国的城市建设,普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有绿化没有山水。在不少城市,“绿化”变成了简单的镝草坪,没有“山水观”。好的绿化环境应该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山水中找到人与自然的“尺度”。大家为何喜欢杭州?  相似文献   

5.
悼蹇先艾     
李乔 《瞭望》1995,(13)
悼蹇先艾李乔去年(1994)九月中旬是被鲁迅先生誉为“乡上文学作家”的蹇老八十八岁诞辰,心中油然而生了怀念之情。我不怕献丑,写了一首拙诗寄给他:“八八春秋一老松,植根高原红壤中,绽开异卉香文苑.无人不称乡土翁。”不久,来了复信:“祝寿诗奉到,痴长八八...  相似文献   

6.
名句鉴赏     
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管子·七法》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战国·鲁·尸佼《尸子卷上》剑不试则利纯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汉·王符《潜夫论·考绩》临事之选,仅取其才;而平日之选,择其德名句鉴赏  相似文献   

7.
舒芜 《瞭望》1992,(26)
五十四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二云:“闽中曹能始在明末以诗人称,有得家信诗:‘骤惊函半损,幸露语平安。’时在平远台饮次道此,各以为佳。独一客谓‘露’字不如‘剩’字之当;大抵‘平安’注函外,损馀曰‘剩’,若内露,不必巧值此字矣。及予归寓,寓客五六人夜坐饮,为述其语,众复称一佳。中一客又曰:‘不然。两语不必接,露不属损。“剩”便拙凿’。说诗之各有意见如此。”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20):32-33
香港《亚洲时报》8月24日发表文章称,分析家通常会把有关国家力量的辩论限制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而这两种实力结合在一起大概便是“巧实力”。不过,北京的变革模式引入第三种层面的实力,即“隐实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隐实力”应用了中国一些最高深的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9.
择人任势     
择人任势,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原意指根据不同的敌情,选择优秀的指挥员,它是军事指挥的一个方法,但这一方法具有普遍性,也适合其他领域的领导者。确实无论是打仗,还是搞建设谋发展都要人去做。人,作为芸芸众生,从区别一面看各不相同。明代叶子奇在《草木子》中云:“造化无全功,巧其音者拙其羽,丰其实者啬其花。”人也是如此,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能也必有其愚。面对此情,领导者就要善择人、善用人,要用其长抑其短,扬其能而抑其愚,使“天生我才必有用”落到实处。明人吕楠在《泾野子》中…  相似文献   

10.
好个“迟到席”湖北潘胜文报载,湖南冷水江市在市委接待处会议室的后排座位上,立了一块醒目的牌子,上书“迟到席”三字,凡开会迟到者都会被“请”到席上就坐。此文读罢,笔者不禁叹道:好个“迟到席”!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不喜欢开会,不喜欢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08,(8):63-64
《人民日报》7月23日刊登吴焰的文章指出,四川大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的惊心动魄,让人至今“谈湖色变”。所以,当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巧借“堰塞湖”而把民意堵塞喻为“言塞湖”,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尊重并畅通民意,这个词旋即风行开来——不仅在于它形意的巧妙,更在于,人们感受到了权力部门对民意的敬畏。  相似文献   

12.
桢淳 《侨园》2001,(5):40-41
火柴工业是点亮人间的工业。在中国人的长期生活中,没有火柴之前是用火石取火,或用艾绒引火,极为不便。到了19世纪下半叶,有些商人从海外引进火柴,人们把这种进口的火柴称为“洋火”,或称之为“自来火”,犹如今天人们仍然沿用的“自来水”一样,打着外来的印记。由于火柴是民生的日用品,销路很广,市场很大,一时间“洋火”充斥中国的城乡之间,从而给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设下了重重障碍。华侨早期投资的火柴工业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起步的。巧明光记火柴厂的兴办 20世纪初,旅日华侨商人黄寿铭接办了一家原名叫巧明火柴厂的小厂,改名为巧明光记火柴厂。原来的巧明火柴厂始办于1879年,由广东肇庆人卫省轩创设于佛山文昌沙,后来迁到广州市的缸瓦栏。继巧明火柴  相似文献   

13.
李兴濂 《各界》2011,(12):31-31
近些年来,社会上亲朋聚会、好友闲聊都喜欢来一段“段子”。其实,这种“段子”,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记载“段子”的书,有民间的低俗笑话,也有嘲笑官员的“政治笑话”。  相似文献   

14.
周放生 《党政论坛》2009,(16):22-22
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因为剧本得自己写,要写一个好剧本谈何容易。在我演艺事业最忙的时候,在我同时轧六部戏、演着六个不同角色的时候,我忘了演自己。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看到的竟然是一张陌生的脸孔。“我是谁?”我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什么?”“我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15.
许燕吉 《各界》2014,(2):20-21
在香港,妈妈监督我和哥哥读书,或清算我俩的错误,都是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爸爸一进门,马上“结业”,我俩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聚到爸爸身旁,快乐无边。爸爸大概不会打听我的“劣迹”,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也不会嫌弃我,因为他喜欢孩子,而且见孩子都喜欢。公公说他是“孩子头”,妈妈也说他“不分大小”,的确,我们和他一起玩时,一点儿也没觉得他已是四十大几的一位长辈。  相似文献   

16.
素罗衣 《各界》2011,(4):96-96
我喜欢有趣之人,也喜欢读有趣之文,偶尔逛进方英文博客,就被吸引了,只读博客不过瘾,又百度搜索他,希望看到更多内容,于是搜出另一个窝——“方英文后宫”,  相似文献   

17.
周锟 《党政论坛》2012,(6):34-35
善于“算账”,是邓小平决策的一个重要特色。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回忆说:“父亲有个特点,喜欢问数字,爱算账。”在邓小平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中,善于“算账”的例子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8.
别时容易     
张大千有几方印记是我喜欢的,如“三千大千”、“大千好梦”等:而我最喜欢的一方是“别时容易”。  相似文献   

19.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弓I申含义即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它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在元明清代仍被世人奉为施政、修身、教子、营商的圭臬,由此足见“留余”思想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20.
邓洪卫 《党政论坛》2012,(18):40-41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入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