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相似文献   

2.
树柔  平丽 《瞭望》1998,(48)
蜀山客(StuartSchonberger)(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80年代初,美国人说去中国就像去月亮上一样。小孩子在地上挖地玩,你问他挖什么?他会告诉你:“我挖到中国去的洞。”这些在今天听起来像天方夜谭,都确实发生过。我来中国...  相似文献   

3.
心有几层     
伊人 《党政论坛》2010,(14):57-57
人的心灵里有许多不同的空间,具体一点说,像是不同的楼层。 一楼:店面朋友。通常几句固定的话就够用了,你好吗?吃饭了没?去哪里?……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平稳、安定、满足。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3,(14):39-39
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却变得.遥不可及了?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5.
长乐老冯道     
郑骁锋 《各界》2011,(3):44-46
一 中国历史上,对尚识廉耻的士人,最大的侮辱是什么呢?乱臣奸臣?一般角色好像还修不到这个地步,等有了这样的实力时,这几个字就很可能得嘀嘀咕咕吞到那些敢怒不敢言的人肚子里去了。贪官赃官?遍地皆是,说不定骂别人的同时也就骂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8):24-25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关系、建立互信支招。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相似文献   

7.
香港即将回归,世界瞩目,中国人翘首企盼。这是应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时,笔者不禁感。慨万千。香港何以在100年前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别让、“租借”?英国又何以会在100年后被迫将主权归还给中国?回顾历史,正视现实,不难看出一个基本事实:香港的“租让”与回归,与中国的国力兴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枪炮强行轰开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面对强敌的野蛮入侵,腐败的清政府显得极其软弱无能,既没有强大的国力抗击侵略,又缺乏与对手进行外交周旋和斗争的本领,致使英国得寸进尺,迫使…  相似文献   

8.
张宏杰 《各界》2014,(4):71-73
一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乾隆皇帝通告各地军方,凡英国人经过之处,都要全副武装,列队迎接,向英国人展示天朝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的强大有所敬畏。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37)
中国人提及澳门,往往与香港相提并论,如“港澳同胞”、“港澳事务”。确实,澳门与香港有不少相似之处。“港”字不难理解、港即港口。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澳”字之本意是”海边穹肉可以传好的地方”,也是港口的意思。_澳门和香港都是中国的港口城市,但澳门有自己仅特殊的历史。这极特殊的历史造就澳门特殊的今天。“人所共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在内的香港地区)是当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靠坚船利炮打斗了大清帝国,而强占去的;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时比英国人占据香港早了…  相似文献   

10.
你最信任哪些国家,最不信任哪些国家?日本《读卖新闻》自1988年起对日本和美国公民每年进行一次调查,今年又在英国、德国和法国进行了同样调查。日本人最相信美国。近七八年来,美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始终高居首位。即使美国要求削减对日贸易赤字,甚至以制裁相威胁,也没有降低日本人对美国的依赖感。调查对象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的课长以上专职人员等。其次是英国和澳大利亚,中国被排在第8位。美国人1992年感到最值得信任的国家是英国,其次是澳大利亚。今年居首位的则是加拿大,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人对日本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万德华 《侨园》2014,(12):61-61
辽阳县红学会始建于2011年。为什么要建立红学会呢?因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并且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就在辽阳县,这是辽阳县的荣誉。如果辽阳县人不珍惜这个荣誉,不去学习研究《红楼梦》,那确实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不学《红楼梦》不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不学《红楼梦》何谈中国文化?身边的文化都不过问,何谈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成见     
山世仆 《党政论坛》2011,(10):20-20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相似文献   

13.
扁鹊是中国古代的名医,有一次他去见魏王,魏王问:“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答日:“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俩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道出其中的原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就是说在得病之人还没有显出征兆时,他就铲除病根。  相似文献   

14.
曾一巳 《党政论坛》2012,(20):19-19
日本侵华非法窃取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隋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最晚至明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钓鱼岛。明清两朝都有大量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不仅如此,一些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而在18、19世纪,日本、英国等国所绘制的一系列地图,也都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5.
莫方华 《党政论坛》2014,(18):14-15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来画油画?”“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去进修?”我的答案与我对压力的看法有关。压力会带来焦躁、不安甚至失控的行为。每个人害怕的压力源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4,(12):29-29
1.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相似文献   

17.
方舟子 《党政论坛》2013,(12):62-63
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H5N1禽流感会致命地传染给人,轰动一时,禽流感从此进入了大众语汇。世界上每年都有人感染了H5N1,每年也都有人因此死亡。直至今年,中国还有2人感染145N1,2人都死亡,但有多少人关心它呢?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新出现的HTN9禽流感。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9,(18):60-60
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000年的文明和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相似文献   

19.
立华 《学理论》2008,(15):65-65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中国人都知道。所以,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好身体,没病没灾,结结实实、硬硬朗朗的。可人吃五谷杂粮,天有雨雪风霜,谁能保证自己啥病也不得?得了病,特别是得了大病、重病咋整?没别的招儿,上医院呗!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该住院住院,该手术手术。及时把病治好了,还愁没有好身体吗?  相似文献   

20.
廖雅慧 《侨园》2013,(11):29-29
<正>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才39天大。在中国认识了奶奶、爷爷、姑姑、姥姥、大姨、二姨、大伯,好多人。我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就回到美国了。现在我去中国非常多,去了差不多九次了。有些年是夏天去,有些年是冬天去。不管什么时候去,每次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妈妈和爸爸是北京人。去中国会住在北京。我现在已经去了15个省。从寒冷的东北到酷热的香港;从上海的高楼大厦到黄色沙漠的新疆,我都去过了。我跟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和爸爸的堂弟一起开车旅游。在中国旅游看到中国的好多好事和坏事。中国城市里有好多人,满街上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